一种基于轮/足搭载的星壤电学特性原位触探传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3643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201190.4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轮/足搭载的星壤电学特性原位触探传感装置,属于电学测量领域,本发明包括触探腿和触探足;触探足固定安装在触探腿的下端,触探足的下表面是外凸对的半球形;所述一种基于轮/足搭载的星壤电学特性原位触探传感装置还包括环氧树脂胶和探测结构,所述探测结构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在触探足的下表面;所述探测结构包括铜箔,铜箔通过环氧树脂胶固接在触探足的下表面,且铜箔完全覆盖触探足的下表面,铜箔上连接有电极;本装置可以搭载在探测器的足或轮上满足两种测量范围的需求。

    一种低温真空含冰星壤模拟物热学特性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4332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773517.9

    申请日:2022-0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温真空含冰星壤模拟物热学特性测量装置及方法,属于热学测量领域。解决了现有测量热学特性的设备无法在低温、真空环境下测量含冰星壤模拟物热学特性的问题。它包括环境预制模块、测量模块、加热模块和温度数据采集模块,环境预制模块包括制冷机、样品舱和真空泵,制冷机设置在样品舱内,真空泵与样品舱相连,测量模块包括样品架、加热线和感热线,样品架固定在样品舱的内部,样品架与制冷机相连,样品架内设置有被测星壤模拟物,加热线和感热线平行布置在样品架内,加热线和感热线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加热模块与加热线相连,温度数据采集模块与温度传感器相连。它主要用于含冰星壤模拟物热学特性测量。

    一种用于低压高速火星风洞风速测量装置及其精度提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90603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672529.8

    申请日:2021-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低压高速火星风洞风速测量装置及其精度提高方法。装置包括激光器(1)、L型皮托管(2)、CCD相机(3)、砂尘(4)、火星风洞(5)和透镜(6),火星风洞(5)中均匀布撒砂尘(4),火星风洞(5)的顶端固定设置激光器激光器(1),激光器(1)的下方固定设置透镜(6),火星风洞(5)的上方斜插入L型皮托管(2),L型皮托管(2)的全压孔对准来流方向,CCD相机(3)安装于片光平面的垂直方向,CCD相机(3)安装后拍摄区域为L型皮托管(2)的前方区域。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满足低压高速火星风洞试验风速测量需求的问题。

    一种用于低压高速火星风洞风速测量装置及其精度提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9060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72529.8

    申请日:2021-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低压高速火星风洞风速测量装置及其精度提高方法。装置包括激光器(1)、L型皮托管(2)、CCD相机(3)、砂尘(4)、火星风洞(5)和透镜(6),火星风洞(5)中均匀布撒砂尘(4),火星风洞(5)的顶端固定设置激光器激光器(1),激光器(1)的下方固定设置透镜(6),火星风洞(5)的上方斜插入L型皮托管(2),L型皮托管(2)的全压孔对准来流方向,CCD相机(3)安装于片光平面的垂直方向,CCD相机(3)安装后拍摄区域为L型皮托管(2)的前方区域。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满足低压高速火星风洞试验风速测量需求的问题。

    一种模拟火星低压低密度尘暴环境的回流型风洞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49173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629687.7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火星低压低密度尘暴环境的回流型风洞装置,包括回流式风洞、引射器和喷射器,回流式风洞包括依次连通的稳定段、收缩段、试验段、第一扩压段、第二扩压段、混合段、第三扩压段和大角度扩压段,在第一扩压段与第二扩压段之间连通有第一拐角,在第二扩压段和混合段之间连通有第二拐角,在第三扩压段和大角度扩压段之间依次连通有第三拐角和第四拐角,在每个拐角内均设有一拐角导流片,引射器设置在混合段内,喷射器设置在收缩段内。本发明引射器和回流型风洞相结合,小的引射器进口压力就能够达到试验段所需风速,采用大收缩比与大角度扩散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气流品质,降低损失,且缩小风洞的总体尺寸,减小抽真空的代价。

    一种利用管电极肩部放电的高效放电铣削加工方法及电极损耗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8886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10790139.3

    申请日:2019-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管电极肩部放电的高效放电铣削加工方法及电极损耗补偿方法,本发明所述加工方法采用电极“肩部”放电方法,消除电极底面放电与侧壁放电同时引起损耗产生的相互作用,可以大大简化电极损耗过程中轮廓的变化规律,将侧壁消耗与长度消耗的补偿运动合二为一。所述补偿方法通过图像采集方法提取电极损耗轮廓投影线信息,根据几何信息在线计算补偿速度的适配程度,对补偿速度在线调整。同时,利用肩部放电中底面积趋近于零的特点,消除加工底面的放电痕迹,可得到更为平整的加工表面。

    一种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电火花加工逐级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28861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34570.7

    申请日:2014-05-29

    Abstract: 一种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电火花加工逐级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属于电火花加工技术领域。以解决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由于其各层组分及结构特性不同,难以采用电火花在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上加工通孔及孔内部由于能量不匹配在不同的梯度层之间存在残余应力的现象,影响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零件性能和寿命的问题。利用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自身结构特性及其电火花加工放电状态特性并根据功能梯度材料各层材料电火花加工放电状态的变化作为激发源,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建立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电火花加工模糊控制器模型实现加工过程的实时反馈控制,按照加工材质的不同逐级自适应地进行能量匹配。用于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加工控制。

    微型涡轮模压成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0755B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141484.8

    申请日:2011-05-27

    Abstract: 微型涡轮模压成形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微型涡轮成形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制造微型涡轮时存在材料利用率低、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和不宜批量化生产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凸模、凹模、凹模座、顶杆、电加热元件、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仪和第一螺钉;凹模座的上端面的中部设有凹槽,凹模置于凹模座的凹槽内,凹模与凹模座可拆卸连接,凹模的上端面的中部设有成形槽,成形槽的下端面设有叶片槽,凸模置于凹模的成形槽内,凹模座置于电加热元件内,电加热元件与凹模座滑动连接,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凹模接触,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温度控制仪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温度控制仪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加热元件连接。本装置用于微型涡轮的成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