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浸蘸工艺实现光纤预制棒涂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8288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103049.0

    申请日:2022-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浸蘸工艺实现光纤预制棒涂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已制备的光纤预制棒,根据光纤预制棒的热机械性质相关参数,确定合适的温度下进行预热;制备具有合适粘度的液体状态的涂覆材料;将预热后的光纤预制棒,以合适的速度浸入到液体状态的涂覆材料中;将浸蘸于液体状态的涂覆材料中的光纤预制棒取出,实现光纤预制棒的涂覆。本发明制备的光纤预制棒,制备工艺简单,可实现批量化生产,不受涂覆材料可承受温度范围的限制,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涂覆在光纤预制棒上进而直接拉制光纤,同时在光纤和涂覆层之间可以获得较好的界面,在光纤或光纤预制棒的制备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基于飞秒激光直写稀土掺杂氟化铟基光纤光栅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341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08677.3

    申请日:2023-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直写稀土掺杂氟化铟基光纤光栅的制备方法,涉及光电技术领域,包括步骤:在三维精密位移平台上固定氟化铟基玻璃光纤,并对其进行校准;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飞秒激光器确定光纤光栅形成所需的参数的范围;在飞秒激光刻写系统控制软件上设置光纤光栅形成所需的参数,开始光纤光栅的横向逐线写入;光纤光栅全部写入完成后,观察并记录光纤光栅的显微图像;利用近红外宽带光源对特定波长进行光纤光栅透过光谱的测试,观察光纤光栅反射峰范围和反射峰深度。本发明利用飞秒激光聚焦进氟化铟基玻璃光纤中发生非线性效应,引起纤芯内部特定的折射率改变,从而获得特定波长的布拉格光栅。

    一种基于飞秒直写氟铟基玻璃低损耗波导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2449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26442.7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飞秒直写氟铟基玻璃低损耗波导的制备方法,涉及光电技术领域,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对稀土掺杂的氟化铟玻璃进行单线刻写、多次扫描的方法,根据光学特性确定波导形成需要的飞秒激光脉冲能量和刻写速度的参数范围,最终制备氟铟基玻璃低损耗波导。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直接写入技术在氟化铟衬底上制备通道波导的方案,找到了获得低损耗波导形成的参数,并从模式廓线、波导损耗和有源特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描述,在氟铟基玻璃材料上制备低损耗波导是一种出色发展中红外集成光学器件的候选方案,对中红外波导集成光学器件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种双波长同步锁模光纤激光器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2182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06659.6

    申请日:2022-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波长同步锁模光纤激光器,第一激光器作为泵浦源,依次连接980/1560波分复用器、掺铒增益光纤、隔离器及偏振控制器、1530/1560波分复用器、输出耦合器、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体和1530/1560波分复用器,构成1533 nm波长的第一谐振腔;第二激光器作为泵浦源,通过980/1560波分复用器耦合进掺铒增益光纤,并依次连接隔离器及偏振控制器、1530/1560波分复用器、输出耦合器、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体和1530/1560波分复用器,构成1562 nm波长的第二谐振腔;两个谐振腔通过两个1530/1560波分复用器融合,并共用一个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体和输出耦合器。

    基于错位熔接无芯光纤的FBG应变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8660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25319.5

    申请日:2022-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错位熔接无芯光纤的FBG应变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单模光纤、多段无芯光纤、输出单模光纤;所述输入单模光纤与首段无芯光纤对向错位熔接在一起,下一段无芯光纤与上一段无芯光纤对向错位熔接在一起,下一段的错位方向与上一段的错位方向相反,错位距离相同;所述输出单模光纤和末段无芯光纤对轴熔接在一起,所述输入单模光纤和输出单模光纤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输入单模光纤和输出单模光纤的纤芯之间通过光刻写直波导相连接,沿所述直波导光刻写光纤布拉格光栅。本发明通过飞秒激光在错位光纤结构上制作FBG,增加结构对应变的响应,使此结构上的FBG应变灵敏度高于普通石英光纤上制作的FBG。

    一种掺铒双包层氟化锆基玻璃光纤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9535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133560.5

    申请日:2022-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铒双包层氟化锆基玻璃光纤,包括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所述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均由氟化锆基玻璃材料制得,各层的氟化锆基玻璃材料的原料组分ZrF4、ZnF2、AlF3、BaF2、CaF2、YF3、PbF2、ErF3的摩尔百分比见说明书。还公开了一种掺铒双包层氟化锆基玻璃光纤的制备方法,采用吸注法制备光纤预制棒,利用旋转浇筑法制备外包层玻璃管,采用棒管法制备双包层光纤预制棒,在合适的拉丝工艺下拉制得到双包层光纤。本发明的掺铒双包层氟化锆基玻璃光纤具有玻璃转变温度高、抗潮解性能强、背景损耗小、制备方法简单等特点,可以在980nm多模激光泵浦下实现数瓦级2.8μm波段中红外激光输出。

    一种氟碲酸盐玻璃光纤与石英光纤的低损耗熔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43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93205.X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碲酸盐玻璃光纤与石英光纤的低损耗熔接方法,属于全光纤化激光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光纤端面制备;步骤二:熔接激光器尾纤与石英光纤;步骤三:光纤固定与对准;步骤四:熔接氟碲酸盐玻璃光纤与石英光纤;步骤五:测量熔接点损耗与强度。本发明提出的光纤熔接方法,熔接成功率为86%,熔接点的最低损耗小于0.1dB,最高抗拉力为260g。本发明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熔接点具有低损耗、高强度的优点,提高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实现量产,有利于推动全光纤化激光器的发展。

    一种氟化铝基玻璃光纤与石英光纤的熔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946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94218.9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化铝基玻璃光纤与石英光纤的熔接方法,属于全光纤化激光器技术领域。首先,对两种光纤进行端面处理,将端面光滑平整的两种待熔接光纤分别固定于光纤熔接机的左右两边光纤夹具中,随后对两种光纤纤芯进行对准操作,继而设定光纤熔接参数。因石英光纤的转变温度高于氟化铝基玻璃光纤的转变温度,所以采用非对称熔接方式,加热火头位置应偏置于石英光纤,从而实现两种光纤的低损耗、高强度熔接。本发明提出的光纤熔接方法,熔接成功率为90%,熔接点平均损耗为0.1dB,平均抗拉力为200g,提高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用于研制全光纤化大功率中红外激光器。

    基于微纳光纤多环谐振器的高灵敏度湿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343309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90061.5

    申请日:2021-0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个基于微纳光纤多环谐振器的高灵敏度湿度传感器。该发明由以下部分组成:1.微纳光纤多环谐振器的制备。2.实现高灵敏度湿度传感器的光路的构建。该发明具有制备简单、高性能、低损耗、成本低廉的优势,利用游标效应和琼脂糖凝胶的湿敏特性制备了湿度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较大测量范围,可用于化工生产、食品加工等需要测量动态湿度的诸多领域。

    一种超灵敏重金属离子传感器装置与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07121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811354338.1

    申请日:2018-11-14

    Inventor: 王鹏飞 尹钰 李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灵敏重金属离子传感器装置与制备方法,属于传感器领域;包括低折射率紫外胶中空棒1、微纳光纤卷型谐振器2与黑磷3;首先将支撑棒表面均匀地包裹上低折射率聚合物并用紫外灯将其固化;然后将支撑棒溶解得到中空的低折射率紫外胶中空棒1;再将微纳光纤卷型谐振器2缠绕在支撑棒上再涂上一层同规格的聚合物并固化;最后通过光沉积作用将黑磷3沉积在微纳光纤卷型谐振器2与低折射率紫外胶中空棒1贴合的部位。此传感器具有机械稳定性强,高Q值,灵敏度高的优点,可在水质检测,化学探测以及生物传感中有更多的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