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多晶钠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031380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1743472.7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类多晶钠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钠离子正极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层,内核中材料的化学式为NaαNixMnyM(1‑x‑y)O2,包覆层为氧化物。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NiO、MnO2、掺杂剂与第一钠盐混合得到混合料A;(2)将混合料A进行第一次烧结,然后粉碎,得到类多晶物料A,通过粉碎控制类多晶物料A的平均颗粒尺寸为4‑7um;(3)将类多晶物料A与第二钠盐混合得到混合物料B,进行第二次烧结,得到类多晶物料B;(4)将类多晶物料B与包覆剂混合,进行第三烧结,得到类多晶钠离子正极材料。该钠离子正极材料的内部为类多晶材料,内部掺杂稳定晶体结构的物质,其颗粒尺寸大,比表面积小,结构稳定性高,具有倍率性能高和循环寿命长的优势。

    自动解聚设备与解聚工艺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681628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0951276.1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极石墨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自动解聚设备与解聚工艺,包括:储料部,用于储存待解聚的物料;输送部,用于将储料部中的物料输送至解聚部中;解聚部,用于以目标辊距和目标辊速对进入的物料进行解聚;筛选部,用于对解聚后的物料进行筛选;风送系统,用于将筛选后的不合格物料输送至储料部中。通过自动解聚设备的不同工艺组合,可实现一次性自动解聚。本发明不仅能够满足解聚后的物料恢复石墨化前、碳化前的粒度分布要求,同时也不会破坏颗粒表面包覆层、增加颗粒的比表面积,充分保证石墨化品、高温碳化品的粒度分布的稳定性,此外,还提高了物料的一次过筛率,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20%~30%。

    硅基负极材料抗压性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91390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76039.1

    申请日:2024-08-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基负极材料抗压性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方法,及应用。此检测方法包括:将负极浆料涂覆于空铜箔上并干燥得负极极片;于辊压压力下对负极极片进行辊压,分别测量小极片和铜箔片于中心位置的厚度为d1、d0,以及称量小极片与铜箔的质量m1、m0,计算辊压压力下对应的辊压质隙比P;于辊压后对小极片进行热处理再冷却,并测量冷却后于中心位置的厚度d2,计算反弹系数R;依次增大辊压压力直至极片的两侧出现波浪形,获得各辊压压力下对应的辊压质隙比P和反弹系数R并建立反弹曲线,反弹曲线上Rt对应的Pt即为硅基负极材料的抗压参数。此检测方法方便、有效,可全面的反应硅基负极材料于实际使用中的抗压性。

    硅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9331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1256177.3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硅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硅碳颗粒包括硅基内核和包覆硅基内核的碳包覆层,硅基内核和碳包覆层之间设间隙层。碳包覆层通过光敏树脂经光固化后再碳化而成,间隙层通过未固化的光敏树脂去除而成。T2=T1‑Dp*ln(E0/Ec),E0=W*h,T1为光敏树脂于光固化前的厚度,T2为间隙层的厚度,Dp为光敏树脂的透射深度、Ec为光敏树脂的临界曝光量,E0为光固化的入射光曝光量,W为光固化的光强度,h为光固化的时间。硅碳颗粒中具有可为硅的膨胀提供缓冲空间的间隙层,可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56517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0612868.6

    申请日:2023-0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二次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包括内核、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第一包覆层为多孔结构且包括Si和硅氧镁化合物。硅基负极材料的孔容为0.05cm3/g至0.50cm3/g。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i)将镁源和熔盐混合后焙烧、破碎得复合料、步骤(ii)将复合料和Mg2SiO4诱导剂、碳包覆SiOx混合,并将温度由低到高分步焙烧以使镁源分步和碳包覆SiOx进行反应得混合料、及步骤(iii)将混合料依次进行水洗、酸洗后干燥。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制得一种具有高容量,且内部具有较高孔容的硅基负极材料。

    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硅碳复合材料及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803985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70221.7

    申请日:2023-04-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硅碳复合材料及二次电池。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纳米硅粉和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溶剂中进行研磨得纳米硅浆料;将造孔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得造孔剂溶液;将纳米硅浆料和造孔剂溶液混合后进行干燥得第一前驱体;将第一前驱体和碳源混合后进行高温热处理得第二前驱体;将第二前驱体进行碳包覆。本发明于制备过程中对材料进行预置造孔且形成多个碳包覆层,制备工艺环保且简单。制备方法中不使用酸蚀刻,可提高材料的性能且避免酸污染及增加量产化的成本。制得的硅碳复合材料能有效的缓解硅在脱嵌锂过程中产生的巨大体积效应,同时可保证材料结构的稳定性及提升材料的导电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