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2253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87950.5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00 , G06F18/20 , G06F16/2455 ,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阻抗检测的振荡预警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振荡事件和与所述振荡事件对应的振荡频率;查询预设数据库,基于所述振荡事件和所述振荡频率,确定对应的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包括第二提示信息和第三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与电网振荡检测对应;第三提示信息与电网设备振荡检测对应;将第一提示信息发送至多种类型的终端,以实现对振荡的预警。相比于现有技术,基于获取的振荡事件和振荡频率,查询预设数据库,获取对应的提示信息,降低了拓扑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发电机组阻抗造成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振荡检测及其预警的准确性,同时不容易发生误报,提高了检测和预警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1964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1424246.3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故障后暂态稳定性实时预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电网发生故障时,通过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采集电网受扰轨迹数据;采用电网受扰轨迹数据,计算所有机组对分别对应的响应能量指标;采用所有机组对分别对应的响应能量指标构建机组对能量特征图数据;将机组对能量特征图数据输入预设已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电网故障后暂态稳定性预测结果。本发明将电网受扰轨迹数据转换为机组对响应能量指标,并生成机组对能量特征图,采用机组对能量特征图作为输入量,结合含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暂态稳定信息在模型中的流动,可以快速、简单地对电网故障后的暂态稳定性进行实时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162077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011434687.1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储能的聚合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所有分布式储能系统的额定容量和历史充放电数据;基于额定容量和历史充放电数据,结合预设的荷电状态函数模型,确定所有所述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预测值;将所述荷电状态预测值输入可控总量计算模型,得到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所有所述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可控总量;若接收到电力交易中心发送的充放电请求,则响应所述充放电请求,根据所述可控总量,控制所述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由运营平台聚合控制所有分布式储能系统,精确设置分布式储能中每个储能的参数,从而最大化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填补现阶段分布式处理随机性对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129032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85652.2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波力协调控制器的测试系统,包括:测试系统上位机、波力发电装置实时仿真模拟器和波力发电协调控制器;所述波力发电装置实时仿真模拟器与所述测试系统上位机通信连接,所述波力发电装置实时仿真模拟器通过数字量I/O接口、模拟量I/O接口与所述波力发电协调控制器连接形成闭环结构。采用本发明,通过测试系统上位机对不同的浪况激励进行设置,完成不同工况下协调控制器的控制策略验证与闭环测试,缩短协调控制器的开发周期,有利于推进现阶段波力发电协调控制器的功能完善与功能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112588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11229926.7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应急恢复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以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恢复配电网负荷为目标建立应急恢复的第一目标函数;对所述第一目标函数,设置配电网的运行约束;以最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故障点的维修为目标建立资源配置的第二目标函数;对所述第二目标函数,设置维修路径约束、维修资源约束以及维修时间约束;结合所述第一目标函数与所述第二目标函数,建立协调应急恢复和资源配置的第三目标函数,得到配电网应急恢复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本申请公开的配电网应急恢复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建立方法以及配电网应急恢复的资源配置方法,解决了目前缺少利用现有应急资源快速实现配电网全面恢复的方案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3555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68167.X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场运行控制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系统主站,与所述系统主站进行数据交互的系统厂站;所述系统主站,包括数据库服务器、SCADA服务器、前置服务器及第一工作站;所述前置服务器用于采集第一被测系统的运行数据,并发送至所述SCADA服务器进行处理;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用于管理所述运行数据;所述第一工作站用于提供人机交互界面以进行数据监控和功能操作;所述系统厂站,包括监控服务器、第二工作站;所述监控服务器用于采集第二被测系统的运行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第二工作站进行监控和显示。本发明能够开展海上风电并网特性与策略研究,有利于提升海上风电调节控制能力,促进源网协调运行,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28816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80656.8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居民错峰用电优化方法和装置,包括:获取居民用电设备的用电负荷;以居民电能总花费为目标函数,所述用电负荷为变量搭建优化策略数学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求解所述优化策略数学模型,得到最优解;根据所述最优解确定居民错峰用电优化方案。通过本发明,避免了居民电能总花费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降低了总的峰值需求,将部分高峰负荷转移到低谷时期,平滑负荷曲线,从而实现错峰用电,提高电网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58564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88044.4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深圳蓄能发电有限公司 ,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25/00 , G01R19/1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组不同类型电流互感器二次采样值同步方法及装置。对于机端和中性点侧安装不同类型电流互感器的发电机组,其二次电流构成差动保护时,需进行电流采样数据的同步处理。具体方法是,发电机做短路特性试验时,获取机端和中性点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波形,计算其相位角差,将该时间差作为装置内部固化参数,基于此相位角差对其中一路电流采样进行相位校正,达到采样同步目标。该方法无需精确计算各采样通道延时,通过实验方法完成采样值同步处理,简单易行。
-
公开(公告)号:CN11106418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244909.0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00 , G06F30/3308 , G06K9/62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暂态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在系统受扰后,通过PMU实时量测发电机的运行数据,运行数据包括:发电机转速和发电机母线电压;基于特征椭球理论,将运行数据映射至多维空间,生成特征椭球;根据特征椭球的几何属性来构造椭球特征量,几何属性包括偏心率、体积、体积变化率和中心点集合;将椭球特征量作为预置决策树模型的输入参量,得到预置决策树模型的输出的暂态稳定性分析结果。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系统规模大,分析特征量构造和选取可观测性较差,导致暂态稳定性分析计算耗时长且不够直观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6214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351122.4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建模方法、装置及仿真测试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系统典型网架结构的设备参数及动作事件;基于所述设备参数和所述动作事件,在RTDS仿真软件中构建类元件模块;基于类元件模块搭建电力系统仿真模型。本申请通过将电力系统的一次侧元件、控制元件和控制脚本进行配套设置,得到一次侧元件以及其相关的控制系统和动作事件组合的类元件模块,使得在仿真测试中只需要调用预先配套构建的类元件模块,即可调用到类元件模块中的一次侧元件、控制系统和脚本代码,解决了现有的仿真测试存在RTDS仿真建模工作量大,修改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