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介质测定方法、光信息介质、记录装置及再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19418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0980131343.9

    申请日:2009-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268 G11B7/00375 G11B2007/0013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信息介质测定方法,用于测定具有多层信息层的多层结构的光信息介质的调制度,包括利用测定光学系统测定所述光信息介质的各层的调制度的第1步骤、求出所述光信息介质的各层间的厚度的第2步骤、求出所述光信息介质的各层的反射率的第3步骤,以及根据在所述第2步骤求出的各层间的厚度和在所述第3步骤求出的各层的反射率的值,将在所述第1步骤测定的各层的调制度换算成与所述测定光学系统不同的基准光学系统下的调制度的第4步骤。

    光头装置及光信息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94596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31814.0

    申请日:2006-04-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81 G11B7/0903 G11B7/1353 G11B2007/0013

    Abstract: 一种光头装置,具备:光源,该光源射出光束;衍射部,该衍射部根据所述光束,生成多个衍射光束;聚光部,该聚光部使所述多个衍射光束在光记录介质上聚光;分岔部,该分岔部将用所述光记录介质反射的多个衍射光束分岔;以及光检出部,该光检出部接收所述被分岔的多个衍射光束,输出与接收的光量对应的信号,所述多个衍射光束,包含0次衍射光即主光束、1次以上的衍射光即第1及第2子光束;所述光头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聚光部之间的光路上,还具备部分遮光部,该部分遮光部遮挡所述主光束的一部分。

    物镜致动器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46761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680049051.7

    申请日:2006-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21 G11B2007/0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镜致动器,该物镜致动器在可移动体上装载两个物镜,避免可移动体与盘发生接触或碰撞且装置可以薄型化。假设在使光束聚光到高密度光盘(15)而处于保持在聚焦状态下时,盘表面和上述可移动体的位于最靠近盘的位置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为D1,在使光束聚光到CD(16)而处于保持在聚焦状态下时,盘表面和上述可移动体的位于最靠近盘的位置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为D2,在使光束聚光到DVD(17)而处于保持在聚焦状态下时,盘表面和上述可移动体的位于最靠近盘的位置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为D3,它们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1):D1<D2<D3……(1)。

    光拾取头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437780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610099735.X

    申请日:2002-06-04

    Abstract: 提供一种使用2层盘时,即便使物镜跟踪轨道在TE信号中也不产生偏置的光拾取头。具有:光源(1)、生成多个衍射光的衍射装置(58)、将衍射光会聚在光记录媒体上的会聚装置、对光记录媒体41上反射的多个光束(70a、70b、70c)进行分支的光束分支装置(52)、输出对应于接收的光束的光量的信号的光检测装置(32),光检测装置具有主光束光接收部和副光束光接收部,1次以上的衍射光在多个信息记录面内的1个会聚面41b处大致汇成焦点反射时的光量与0次的衍射光在多个信息记录面内的会聚面以外的非会聚面41c处不汇成焦点反射时的光量之间有相等或更大的关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