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解酚类有机物的方法及其专用菌群

    公开(公告)号:CN101045911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710064363.1

    申请日:2007-03-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解的酚类有机物的方法及其专用菌群。该降解的酚类有机物的方法,是将含有发孢甲基弯曲菌的混合菌群MY9 CGMCC №.1893菌体接种于含有酚类有机物的待降解液中,在密闭的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环境中培养。本发明的降解酚类有机物的方法,利用含有发孢甲基弯曲菌的混合菌群MY9 CGMCC №.1893中甲烷氧化菌于其他微生物的协同代谢作用降解酚类有机污染物。本发明的方法,可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降解环境中高浓度的酚类有机污染物。

    一种生产蓝色素的方法及其专用菌株

    公开(公告)号:CN100335613C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410074325.0

    申请日:2004-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蓝色素的方法及其专用菌株。本发明所提供的菌株为产蓝色素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B1 CGMCC №1194,应用该菌株生产蓝色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菌株培养:将产蓝色素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B1 CGMCC №1194在4℃-30℃条件下发酵培养24-240小时得到菌体;2)破碎菌体细胞得到蓝色素。所述液体培养基含有下述物质:胰蛋白胨8-12g,酵母提取物4-6g,葡萄糖0.8-1.2g,磷酸氢二钾2-4g,加水到1000ml;用本发明的菌株生产得到的蓝色素属纯天然产品,没有人工色素潜在的危害,实验证明,对动物体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等各领域中。

    一种具有颗粒状甲烷单加氧酶活性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329506C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510098409.2

    申请日:2005-09-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甲烷单加氧酶活性的重组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颗粒状甲烷单加氧酶活性的重组菌,是将由颗粒状甲烷单加氧酶的编码基因及脱硫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组成的融合基因导入红球菌,筛选得到表达颗粒状甲烷单加氧酶的菌株即为具有颗粒状甲烷单加氧酶活性的重组菌;所述脱硫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位于所述颗粒状甲烷单加氧酶的编码基因的上游。该重组菌彻底避开甲醇脱氢酶基因的影响,使甲烷氧化停留在甲醇这一步反应,克服了野生型甲烷氧化菌的缺陷,更易培养。该重组菌能将天然气的烷烃液化成为相应的醇类,能将沼气转化为甲醇,能将丙烯氧化成1,2-环氧丙烷。

    5′呈味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74780A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610165276.0

    申请日:2006-12-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呈味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方法。该方法是将含有酸性磷酸酶基因的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IAM1183)菌体添加到含底物焦磷酸和肌苷或鸟苷的反应溶液中,在25-35℃,pH 4.0-8.4下反应,得到5’-肌苷酸或5’-鸟苷酸。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选用的菌株具有酸性磷酸酶活性高,生长速度快和环境适应性强的优点,在好氧及厌氧条件下均可生长,适于工业化生产;2)生产方法简单,目的产物的产量高;3)原料来源广泛,对设备要求低,生产成本低廉。本发明将在5′呈味核苷酸的工业化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肝素酶I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表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12183C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410038098.6

    申请日:2004-05-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陈银 邢新会 娄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肝素酶I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表达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肝素酶I融合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2所示。本发明通过融合蛋白首次实现肝素酶I在大肠杆菌中90%以上以有活性、正确折叠的可溶蛋白形式存在;酶活可达270U/L发酵液(108UL-1OD600-1),蛋白量可达150mg/L,并通过亲和分离实现该融合蛋白的一步纯化。本发明可广泛用于生产肝素酶I。

    一种提高黄酮苷元极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04591C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510068343.2

    申请日:2005-05-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黄酮苷元极性的方法,是将黄酮苷元、葡萄糖苷酶和糖基底物在90%以下浓度的乙醇水溶液中进行反应;所述黄酮苷元为槲皮素或山萘酚,所述糖基底物为糊精、淀粉或麦芽糖。所述反应温度为20-90℃,反应时间为1-30小时。本发明可显著提高槲皮素和山萘酚等黄酮苷元的水溶性,使其在工业生产中易被水或乙醇等极性溶剂溶解,作为医药产品的槲皮素苷和山萘酚苷与槲皮素、山萘酚相比,更易被机体利用;还可提高天然产物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从而降低其提取过程中的乙醇用量;此外,本发明还提高了总黄酮及纯黄酮制品的可加工性,同时可扩大其实际应用范围。

    一种多孔微生物载体
    4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82614C

    公开(公告)日:2006-11-01

    申请号:CN200410080347.8

    申请日:2004-09-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邢新会 冯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对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和微生物的固定化有突出作用的一种多孔微生物载体。它是将不同形状的多孔层嵌套而成,多孔层可以是球形、立方体、长方体和多面体。多孔层上的孔可以是圆形、菱形、方形和矩形,载体的材料可以是塑料、PVC、UPVC等易加工耐腐蚀的材料,也可以是回收利用的废弃的这些材料。用于固定微生物并可以产生好氧、微好氧和厌氧多种环境的多孔载体可以促进污泥的减量和不产污泥。因此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将污泥和处理水分离;可以提高载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该载体还具有比表面积大、价格低廉等优点。

    一种甲烷氧化菌的保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44368A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200610074530.6

    申请日:2006-04-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烷氧化菌的保藏方法。该方法是收集甲烷氧化菌菌体,将其与经灭菌的石蜡油混匀后,在-4℃~-90℃下保存。由于石蜡油不能被大多数杂菌作为碳源利用,因此该方法可以大大地降低杂菌的污染机会;此外,使用时只需将菌体及石蜡油的混合物直接添加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即可。本发明将在甲烷氧化菌的保藏及其工业化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甲烷氧化菌的培养方法
    4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44348A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200610074531.0

    申请日:2006-04-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烷氧化菌的培养方法。该方法是在常规培养甲烷氧化菌的培养基中添加经灭菌的橡胶材料。所述橡胶材料为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氟橡胶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与常规培养方法相比,添加厘米级的片状橡胶材料可以成倍地提高甲烷氧化菌的生长速度,添加小颗粒状的橡胶材料则可成百倍地提高甲烷氧化菌的生长速度,最高可达100倍。该方法不仅能促进甲烷氧化菌的生长,而且培养结束后橡胶材料与培养液很容易分开,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此外,橡胶材料本身是高聚物,难于被大多数微生物利用,因而不易引起杂菌污染。本发明将在甲烷氧化菌及其相关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石油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85539A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200510130674.4

    申请日:2005-12-21

    Abstract: 一种石油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方法,本发明属于石油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添加真菌—细菌液体混合微生物制剂,添加土壤结构改良剂、有机肥和无机营养物质,采用灌溉、翻耕、覆盖多孔地膜和保水保温的工程措施完成石油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过程。本方法可以保证原位生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生长代谢的最佳条件,强化微生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营养物质等的传质过程,从而提高原位生物修复过程的效率。本发明在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