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1442924U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920005243.9
申请日:2009-04-11
Applicant: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富氧气化造气炉,包括造气炉、水夹套,水夹套中下部扩径处安装有蒸汽入炉管,蒸汽入炉管与蒸汽总管连接。蒸汽入炉管上安装有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水夹套下部进行扩径处理、增加蒸汽加入装置和部分工艺管线的改动等,在造气炉正常开启后,通过水夹套中下部蒸汽入炉管把部分蒸汽加入造气炉内,与高温煤气在炽热的氧化还原层进行进一步的氧化还原反应,提高发气量,吸收热量,降低煤气温度,降低煤耗,保护设备。投入不多,可操作性强,与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201344547Y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820129209.8
申请日:2008-12-30
Applicant: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F23J1/08
Abstract: 一种旋风炉液态自动排渣装置,旋风炉(1)的锥形底部连接液态排渣装置(2),液态排渣装置(2)的出口处浸没于水封池(5)内液面以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投资不大,但挖掘了现有设备的潜力,改善了现场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效果非常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201485431U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20146778.8
申请日:2009-05-07
Applicant: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近常压粉煤气化装置,涉及一种粉煤气化工艺,将重油气化炉所用原料重油改为粉煤并在近常压下气化,在气化炉上增加一套虹吸给粉煤装置,在气化炉下增加一套水封连续排渣装置,在炉顶增加一台热交换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近常压粉煤气化装置只需在气化炉上增加少量设备即可实现粉煤连续气化并连续排渣的新工艺。较现有的SHELL造气炉具有投资省、易于控制、操作简单,安全性能高,见效快;较现有的型煤造气工艺具有投资省、占地面积小、易于操作控制、保护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201342495Y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820129216.8
申请日:2008-12-30
Applicant: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3B3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大型立式车床卡盘,包括卡盘爪、卡盘座、支持件等,其特征在于:卡盘座、卡盘支持件和立车工作台由分布在卡盘四角的四套T型螺栓用压紧螺母紧固连接,设在卡盘座的丝杆与卡盘爪相连,卡盘支持件之间、卡盘支持件与立车工作台间分别焊接有上、下两个相同的中间槽钢,定位键设在卡盘支持件上,解决了在加工凌空件、管箱等零部件时辅助材料重复投入,维护费用高,且工人工作强度较大,设备加工及使用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201325952Y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820230321.0
申请日:2008-12-16
Applicant: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10J3/48
Abstract: 一种粉煤和成型粉煤富氧气化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炉体上部设有型煤挤压机和型煤烘干废气管道,型煤烘干废气管道下部设置有煤气出口,煤气出口与除尘器相连,除尘器下面安装有粉煤计量装置,粉煤计量装置下面安装蒸汽吹灰机构,蒸汽吹灰机构与H水夹套粉煤进口连接,炉体下部分有粉煤进口,托辊炉箅安装在炉底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更换煤气发生炉托辊炉箅、H水夹套,增加型煤挤压机、粉煤计量装置和蒸汽吹灰机构,来回收除尘器粉煤,使富氧气化煤气发生炉的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从而保证了炉况的长周期稳定运行,降低了型煤制作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净化了操作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200974833Y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620163513.5
申请日:2006-12-01
Applicant: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10J3/20
Abstract: 一种新型煤气发生炉,用于将固体燃料粉煤制成的煤棒转化生成可燃性气体。其主要包括煤气发生炉,汽包经管路和夹套与煤气发生炉连接,煤气发生炉下部设有吹风阀,旋风分离器与煤气发生炉连接,旋风分离器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行煤气阀和下行煤气阀,蒸汽管道分别经上吹蒸汽阀和下吹蒸汽阀进入煤气发生炉。本装置采用单炉配单旋风除尘器降低了系统阻力及有效气体损失,同时使煤气发生炉运行更加稳定。多个发生炉共用一个汽包,增大缓冲容量,减少汽包液位的波动,避免液位超限,防止夹套干锅损坏;夹套汽包高度远高于夹套,减少了入炉蒸汽带水现象;单炉配单蒸汽管,避免了多炉共用一根管道互相抢蒸汽,导致炉况波动的情况发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