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
    4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093621U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20008587.5

    申请日:2023-0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所述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包括浇筑区、冲击区、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所述左侧通道在左侧连通所述浇筑区和冲击区,且所述左侧通道形成长度L1;所述右侧通道在右侧连通所述浇筑区和冲击区,且所述右侧通道形成长度L2,L1=L2,或者L1≠L2;所述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形成敞口朝向浇筑区的八字形结构,分别在所述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周围设置外部热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周围提供外部热源,补偿连铸过程中的热损耗,实现连铸过程的低过热度恒温浇铸,同时对流过通道的钢液进行箍缩,将钢液中的夹杂物及氧等挤出,借此提高连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

    一种连铸中间包用电磁冶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661044U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20029672.6

    申请日:2020-0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铸中间包用电磁冶金系统,电磁冶金系统包括电磁感应模块,连铸中间包具有第一耐火材料层和包裹第一耐火材料层的包壳,包壳上开设有通孔,包壳外壁面安装有向包壳外侧延伸的承载部;电磁感应模块包括铁芯凸起部和可由承载部承载的铁芯主体部,铁芯凸起部设置于铁芯主体部一侧且与铁芯主体部固定连接,铁芯凸起部外周绕设有感应线圈;当铁芯主体部由承载部承载时,铁芯主体部可沿承载部向靠近连铸中间包的方向移动,使铁芯凸起部伸入通孔,从而使感应线圈容纳于通孔。仅需在现有中间包结构上进行较为简单的变化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结构简单、通过模块化生产制作,便于对电磁感应模块进行更换,备件数量少,维修简单。(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锂电材料粉末除磁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9406571U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822250003.7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材料粉末除磁设备,包括筒体、分料装置、振动装置,筒体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水平面,定义经过筒体轴线且与中心连线垂直的平面为第一平面,筒体内设置有至少两层磁性材料吸附层,每层磁性材料吸附层包括在水平方向上从第一磁极向第二磁极的方向依次设置的2k个第一金属条,2k个第一金属条以第一平面为对称平面对称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金属条之间具有令锂电材料粉末通过的间隙,第一金属条由金属磁性材料制成,第一金属条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各个第一金属条的第二侧面均朝向第一平面,且第一侧面均背向第一平面;第一磁极、第二磁极具有相反极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石墨化系统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907001U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21330573.1

    申请日:2023-05-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化系统,包括至少两条纵向运输通道、石墨炉、运输小车、横向摆渡机构,所述纵向运输通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横向摆渡机构,石墨化工位、冷却工位、卸料工位、装料工位分布于所述纵向运输通道;所述运输小车用于运输所述石墨炉沿着所述纵向运输通道移动,所述横向摆渡机构用于对所述运输小车进行横向移动。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石墨负极材料生产过程中石墨化环节的高能耗、高污染、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石墨化环节整体能耗下降;解决石墨化过程中的硫化物污染问题,尤其是无组织排放问题以及解决粉尘污染问题。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用于其子系统的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087050U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22184573.2

    申请日:2021-09-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用于子系统的冷却装置,被冷却的子系统具有柜体,冷却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回流管,第一进水管一端与水箱的第一口连通,第一回流管一端与水箱的第二口连通,第一进水管另一端、第一回流管另一端相互连通;第一散热器、第一水泵水箱均位于柜体外;电路元件均位于第一进水管、第一回流管上方;每个被冷却电路元件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冷却管路;每个第一冷却管路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水管、第一回流管连通;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一冷却管路的材料均为不导电材料。本申请对元器件进行外部水冷降温,增加元器件使用寿命,使各元器件的温度在维持在安全工作的范围内,为设备大功率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保证。

    一种连铸末端具有加热功能的电磁搅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866366U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21409886.5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铸末端具有加热功能的电磁搅拌系统,电磁搅拌系统安装在连铸坯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系统包括设置有连铸坯通道的搅拌器,通道两端开口分别为连铸坯入口和出口;搅拌器在靠近连铸坯入口且围绕通道的位置设有M1个磁极,且N极和S极围绕通道交替设置以形成对连铸坯的加热,M1≥2;搅拌器在靠近连铸坯出口且围绕通道的位置设有M2个磁极,且各个N极均围绕通道相邻设置、各个S极均围绕通道相邻设置,以形成对连铸坯的搅拌,M2≥2。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搅拌系统具有加热和搅拌两种功能,分别解决连铸坯表面、角部裂纹和解决连铸坯内部成分偏析等问题,解决两套装置安装空间不足、结构复杂与干涉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具有磁屏蔽和多模式的方圆坯连铸弯月面电磁搅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629310U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20359853.9

    申请日:2016-04-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磁屏蔽和多模式的方圆坯连铸弯月面电磁搅拌系统,包括弯月面电磁搅拌器和变频电源控制系统;所述的变频电源控制系统连接弯月面电磁搅拌器的线圈的抽头,为弯月面电磁搅拌器提供变频电源;通过改变线圈内电流的相序及相位角,实现弯月面电磁搅拌模式或结晶器搅拌模式;所述的弯月面电磁搅拌模式,包括分别让钢水形成单一环流区和单二环流区的两种子模式;对内部质量要求较高的钢种,选择结晶器搅拌模式进行搅拌;对表面和皮下质量要求较高的钢种,选择弯月面电磁搅拌模式搅拌。能使搅拌器没有安装空间及安装位置的限制,有效解决铸坯表面质量问题,对任意断面和钢种都能取得较好的冶金效果。

    一种复合磁场的电磁振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430226U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20028143.3

    申请日:2015-01-15

    Abstract: 一种复合磁场的电磁振荡装置,包括绕组线圈和外铁芯,所述外铁芯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绕组线圈大小相匹配的内腔且两端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绕组线圈的中心通孔为工作通道,所述绕组线圈安装在外铁芯内腔中,并且所述外铁芯的开口与工作通道连通,所述绕组线圈与工作通道之间、所述绕组线圈与外铁芯之间均设有隔热材料层,所述绕组线圈与可同时提供直流和交流复合激励电流的电源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在同一绕组线圈内通以交直复合电流以产生电磁振荡,缩小了装置结构体积。同时该装置在绕组线圈外部安置铁芯,提高了装置内腔中的磁通密度,充分发挥了复合磁场对铸坯表面的振荡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