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74445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410251099.2
申请日:2014-06-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聚变堆的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钢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为,该低活化钢的合金元素所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基体为Fe,0.08%≤C≤0.15%,8.0%≤Cr≤10.0%,1.1%≤W≤1.55%,0.1%≤V≤0.3%,0.03%≤Ta≤0.2%,0.1≤Mn≤0.6%,0.05%≤Y2O3≤0.5%,以及少量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混入的杂质,严格控制经中子辐照后能产生放射性核素的易活化元素含量和杂质元素含量:N
-
公开(公告)号:CN10663695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419067.3
申请日:2015-07-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证高强韧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硫化氢腐蚀性能的新型含Cu管线钢,以使材料满足不断发展的综合性能指标的更高要求。合金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0.015~0.035%;Si:0.10~0.20%;Mn:0.8~1.1%;Cu:1.0~2.0%;Ni:0.30~0.40%;Mo:0.30~0.40%;Cr:0.30~0.40%;Nb:0.04~0.06%;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
-
公开(公告)号:CN104483179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06269.1
申请日:2014-11-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原奥氏体晶界的显示方法,通过试样制备、浓硝酸钝化处理以及浓硝酸电解浸蚀,三步即可完成原奥氏体晶界显示:首先制备试样,将试样中一个面磨光、抛光,其余面磨光;然后将抛光试样置于体积分数为55%~65%的硝酸水溶液中钝化处理3~5min;再将试样进行常温电解浸蚀,以不锈钢片为阴极,钝化试样为阳极。电解电压5~8V,时间3~5min。电解后用自来水将试样冲洗干净,再用酒精将试样表面冲洗后吹干,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完整且无组织干扰的原奥氏体晶界。该方法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钝化处理后,晶界比组织优先显示;无浸蚀产物的残留;电压较低,浸蚀终点易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407361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242835.8
申请日:2014-06-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T/P92耐热钢高温服役后韧性的热处理工艺,其包括:将服役后T/P92耐热钢在720-760℃进行保温,时间为1-3小时,然后自然空冷。本发明可大幅度地提高T/P92耐热钢服役后的韧性,同时保持良好的拉伸性能,提高管道运行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032232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17256.8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氧化耐液态铅铋腐蚀低活化马氏体耐热钢,其合金元素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0.09%≤C≤0.12%,8.8%≤Cr≤9.2%,1.48%≤W≤1.54%,0.17%≤V≤0.23%,0.12%≤Ta≤0.16%,0.48≤Mn≤0.50%,0.40%≤Si≤0.80%,N<0.010%,Al<0.010%,Ni<0.005%,Mo<0.005%,Nb<0.010%,Co<0.005%,Ti
-
公开(公告)号:CN103966408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310036788.7
申请日:2013-0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1D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多尺度氮化物强化马氏体耐热钢的工艺,适用于氮化物强化马氏体耐热钢。该工艺通过控制热变形过程中的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弛豫时间及热处理工艺,获得尺度主要分布在50nm以下和100-200nm之间这两个范围内的氮化物析出相,其中,尺寸在50nm以下的析出相强化基体和阻碍位错运动;而尺寸在100-200nm之间的氮化物析出相为马氏体板条界、蠕变过程中形成的亚晶界和原奥氏体晶界等提供阻碍作用,稳定此类面缺陷,提高高温过程中的组织稳定性。本发明工艺在保证初始强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氮化物强化马氏体耐热钢在蠕变或时效过程中组织的高温稳定性,可以大幅延长材料在高温长时条件下的服役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1560592B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810011045.3
申请日:2008-04-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1D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晶粒细化领域,特别是一种微硼无钴马氏体时效钢的循环相变细化晶粒工艺。首先加热至1050~1100℃,保温10~30分钟后水冷,经2~3次循环处理来消除粗大硼化物(无粗大硼化物析出时直接进行后面的工艺),然后快速加热至950~1050℃,进行短时保温循环处理后可以获得6~9级的晶粒度。本发明可以用来细化微硼无钴马氏体时效钢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特别适合于用来改善所述材料热穿孔件的粗大组织、消除晶界上析出的粗大硼化物,也可以用来改善自由锻件的组织均匀性,铸件均匀化处理后的粗大组织及各种过热组织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864535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0910011157.3
申请日:2009-04-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8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8 , C21D8/10 , B21B37/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地震敏感区、滑坡地区及海底等复杂地质环境的抗大变形管线钢及生产工艺,其化学成分为C:0.04%~0.08%,Si:≤0.40%,Mn:1.20~1.80%,Mo:0.01~0.10%,Nb:0.04~0.08%,V:0~0.04%,Ti:0~0.025%,Cr:0~0.30%,Ni:0~0.50%,Cu:0~0.30%,S:≤0.010%,P:≤0.010%,O:≤0.010%,N:≤0.010%,Fe:其余。采用TMCP工艺生产,主要包括再结晶区控轧、未再结晶区控轧、两相区控轧以及轧后加速冷却阶段。本发明得到的抗大变形管线钢显微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复相组织,强度级别涉及X65~X70,具有圆屋顶形应力-应变曲线,低屈强比(≤0.80)、高的加工硬化系数(≥0.15)和高延伸率(≥20%),低的韧脆转变温度(≤-80℃)和高的上平台能(≥300J)。
-
公开(公告)号:CN101078088A
公开(公告)日:2007-11-28
申请号:CN200610046693.3
申请日:2006-05-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低合金超高强度马氏体钢,其特征在于成分范围如下,质量百分比:C0.3~0.6、Mn0.8~2.0、Si0.1~0.4、Cr0.8~2.0、Mo0.1~0.4、Al1.0~2.5、S<0.0l、P<0.01、Fe余量。采用淬火+低温回火后,进行稳定化时效处理的工艺。本发明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可以通过简单的热处理,使得它具有超高的强度和一定的韧塑性,因而具备较低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626688A
公开(公告)日:2005-06-15
申请号:CN200310119050.3
申请日:2003-1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1D8/10
Abstract: 一种提高现有针状铁素体管线钢抗硫化氢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轧制生产过程中,当针状铁素体管线钢冷却到550~650℃时,在此温度范围保温1~10小时,除了添加这一保温过程外,其他工艺条件均不改变。本发明条件下生产的针状铁素体管线钢相对现有条件下生产的相同材料,具有更优良的抗硫化氢性能和更高的强度,且韧性基本保持不变,显微组织更加均匀,组织形态也基本不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