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4529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150429.8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F23G7/06 , F23G5/00 , F23G5/027 , F23K1/00 , F23K3/02 , F23J15/06 , F22B1/18 , F23G5/44 , F23G5/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定利用或销毁乏风瓦斯的系统,属于煤矿瓦斯利用领域。包括燃料管路、乏风瓦斯管路、蓄热氧化装置,所述蓄热氧化装置包括燃烧室及蓄热室,所述燃料管路连接至燃烧室,所述乏风瓦斯管路连接至蓄热室;所述蓄热氧化装置经换热器连接至用户,所述蓄热氧化装置上设有进气阀及出气阀,所述进气阀与乏风瓦斯管路相连,所述出气阀连接至烟囱。本发明采用相对简单的工艺方法实现了煤矿乏风瓦斯的大规模工业化利用,减少了乏风瓦斯排放。解决了目前工艺方法不能长期稳定利用浓度低于0.3%的乏风瓦斯问题;解决了目前工艺方法当乏风瓦斯浓度低于0.3%时无法输出高品质热能的问题;解决了目前工艺方法在乏风瓦斯浓度波动时,输出热能不稳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2230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58558.X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青海省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青海西互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混凝土加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提高震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加固结构,包括安装座,还包括:抗震机构,所述抗震机构包括连接板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连接板连接有传递杆,所述传递杆贯穿第一套筒的顶部并插入第一套筒内部,所述第一套筒中安装有与传递杆连接的吸能块;以及辅助阻尼机构,所述辅助阻尼机构包括连接头和阻尼环,所述连接头通过调节组件与吸能块连接,所述阻尼环的内壁上环列安装有若干卡合块,且相邻的所述卡合块之间通过弧形弹簧相互连接,所述连接头上环列开设有卡合槽。该装置通过设置两种工作方式,可有效地吸收大震和小震的能量,从而提升框架的抗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878170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711085266.0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理工大学 , 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与电控转向、集中与独立电驱动组合型车辆底盘结构,包括前驱动桥、中间驱动桥和后驱动桥;所述前驱动桥的两个驱动轮和后驱动桥的两个驱动轮均通过机械式差速器接受来自驱动电机的动力;所述中间驱动桥的驱动轮通过与其一一对应的轮毂电机或轮边驱动电机进行分布式驱动;所述前后驱动桥的驱动电机与中间驱动桥的轮毂电机或轮边驱动电机的高效转速区不同,所述前驱动桥的两个驱动轮通过机械式转向系统进行转向;所述中间驱动桥的驱动轮通过电子差速转向系统进行转向;所述后驱动桥的两个驱动轮通过电控转向系统进行转向;本底盘结构可实现原地转向,具有可靠性高,机动性好,控制灵活,宽域高效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878170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085266.0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理工大学 , 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与电控转向、集中与独立电驱动组合型车辆底盘结构,包括前驱动桥、中间驱动桥和后驱动桥;所述前驱动桥的两个驱动轮和后驱动桥的两个驱动轮均通过机械式差速器接受来自驱动电机的动力;所述中间驱动桥的驱动轮通过与其一一对应的轮毂电机或轮边驱动电机进行分布式驱动;所述前后驱动桥的驱动电机与中间驱动桥的轮毂电机或轮边驱动电机的高效转速区不同,所述前驱动桥的两个驱动轮通过机械式转向系统进行转向;所述中间驱动桥的驱动轮通过电子差速转向系统进行转向;所述后驱动桥的两个驱动轮通过电控转向系统进行转向;本底盘结构可实现原地转向,具有可靠性高,机动性好,控制灵活,宽域高效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8965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827805.7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淮北爆破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nventor: 林飞 , 陈金华 , 张志刚 , 姜德义 , 李勇 , 于魏清 , 周晓红 , 刘治兵 , 周保良 , 赵彭 , 李强 , 张阳光 , 张计璨 , 周大鹏 , 王德玲 , 徐海峰 , 杨宗玲 , 潘先峰 , 申凯 , 孙朋 , 贾腾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隧道用爆破减震装置,包括调节座,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安装架的内侧和第二支撑安装架的下方,所述第一伸缩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第二伸缩腔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块;减震接触板,其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一侧,所述连接座的上端设置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上方设置有U型铰座,所述U型铰座与减震接触板之间设置有联动杆,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阻尼器组件,该减震装置配备的支撑缓冲结构能够进行伸缩调节,可将支撑缓冲结构与不同尺寸的隧道内壁接触,对传导而来的冲击波进行有效缓冲减震,支撑架体采用组装方式,方便在隧道内进行组装,提高减震装置的使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67022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44477.9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淮北爆破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靖州雷鸣亿安砂石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飞 , 陈金华 , 张志刚 , 姜德义 , 李勇 , 于魏清 , 周晓红 , 刘治兵 , 马传坤 , 周保良 , 赵彭 , 李强 , 张阳光 , 张计璨 , 周大鹏 , 王德玲 , 徐海峰 , 杨宗玲 , 潘先峰 , 申凯 , 孙朋 , 贾腾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矿山爆破盲炮识别装置,涉及爆破相关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爆破可能使得其他装药空间内的支架和内部的传感组件掉落至炸药孔内部下端,传感组件损坏,即使出现盲炮也难以识别的问题。所述爆破盲炮识别单元包括外嵌入式防护箱体,所述外嵌入式防护箱体的上端固定有上固定板体,所述上固定板体内部中间固定有中间固定环管;所述爆破盲炮识别单元还包括装药孔内固定组件,所述装药孔内固定组件包括上操作固定盘,所述上操作固定盘的下端固定有驱动螺纹杆部,驱动螺纹杆部与中间固定环管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螺纹杆部的下一体连接有上光滑杆部,所述上光滑杆部外部的下端固定有下固定联动环。
-
公开(公告)号:CN11471990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0369886.1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G01D21/02 , G01D11/30 , G01D11/00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岩动力灾害辅助测量装置,涉及测量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基板以及固定设置在基板顶端用于安装测量设备的安置板,所述基板底端四角均固定设有承重柱,所述基板上转动安装有多组底环,所述底环下端固定设置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内侧铰接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远离铰接块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触地缓冲的缓冲组件。本发明通过承重柱支撑着基板与安置板,安置板上安装测量设备,而基板下端设置的底环能够转动,带动底环下方的调节柱同步转动,利用调节柱底端的缓冲组件抵触地面,由于基板下端设置有多组底环,且每组底环下端均设置有调节柱和缓冲组件,能够对整个基板与安置板进行多方位的缓冲。
-
公开(公告)号:CN108180117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1810019165.1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03D13/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腐蚀海上风电塔筒组合结构,包括竖直依次连接的若干塔筒段,塔筒段两两之间通过固连在各自端部的法兰盘及穿过法兰盘的若干紧固件连接;塔筒段的外侧面包覆有浇筑成形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层,塔筒段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复合材料层连接件以提高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层与塔筒段外侧面的包覆连接强度,复合材料层连接件凸出于塔筒段外侧面的长度小于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层的厚度。本发明的风电塔筒安装方便,每段塔筒段的长度较短便于运输和制造,塔筒段统一采用外侧面包覆ECC材料的防腐方式,简化了防腐处理工序,使用ECC材料作为保护层防腐效果好,不会造成海洋污染和金属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3586157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11025905.0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克里金插值的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区快速划分方法,包括微震数据监测及预处理、微震监测数据定量化、对定量化后的微震监测数据进行克里金插值及突出危险区划分步骤。本方法将微震监测技术应用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地统计学为理论基础,以GIS技术和克里金算法为研究工具,建立基于微震监测数据的动态评价,有效解决了现有对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存在钻孔工程量大,人为因素干扰大,且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时域上无法做到连续监测,空域上体现为点评价形式,难以反映采掘扰动过程区域性煤岩应力环境以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动态演化过程的难题,实现回采工作面的突出危险区危险等级可视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22174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52359.X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F23G7/06 , F23G5/00 , F23G5/02 , F23G5/08 , F23G5/46 , F23K1/00 , F23K3/02 , F23N1/02 , F22B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乏风瓦斯掺混煤粉蓄热氧化系统,属于煤矿瓦斯利用领域。包括燃料管路及乏风瓦斯管路,所述燃料管路与所述乏风瓦斯管路经混配装置相连,并连接至蓄热氧化装置;所述蓄热氧化装置经换热器连接至用户,所述蓄热氧化装置上设有进气阀及出气阀,所述进气阀与所述混配装置相连,所述出气阀连通至烟囱。本发明采用相对简单的系统实现了煤矿乏风瓦斯的大规模工业化利用,减少了乏风瓦斯排放。解决了目前工艺方法不能长期稳定利用浓度低于0.3%的乏风瓦斯问题;解决了目前工艺方法当乏风瓦斯浓度低于0.3%时无法输出高品质热能的问题;解决了目前工艺方法在乏风瓦斯浓度波动时,输出热能不稳定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