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硅包裹胰蛋白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29806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910448484.9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二氧化硅包裹胰蛋白酶及其制备方法,能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包裹的胰蛋白酶,其催化口袋不被纳米壳包裹。纳米二氧化硅对蛋白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蛋白酶的催化口不被纳米二氧化硅包裹,可以有效地与底物结合反应,进而提高催化反应的传质效率。本发明纳米二氧化硅包裹胰蛋白酶将胰蛋白酶包裹在纳米二氧化硅之中,形成具有胰蛋白酶@SiO2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且胰蛋白酶的催化口袋不被纳米二氧化硅壳包裹,形成胰蛋白酶的催化口袋外露的传质窗口。本发明首次实现包封法固定的蛋白酶的催化口袋不被包裹,具有胰蛋白酶@SiO2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热稳定性好,水解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具备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生物素化抗溶菌酶金抗体的检测溶菌酶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79223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039690.2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抗体的检测溶菌酶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该生物素化抗溶菌酶金抗体可以同时结合溶菌酶和链霉亲和素,并将其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法中检测鸡蛋清溶菌酶。该酶联免疫试剂盒包括:生物素化抗溶菌酶金抗体、包被有抗溶菌酶抗体的酶标板、酶标二抗、溶菌酶标准品、稀释液、显色液、洗涤液和终止液。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该试剂盒进行样品检测的方法。上述实施例试剂盒采用酶链免疫分析法中的夹心法原理,能对鸡蛋清中的溶菌酶进行定量检测。上述实施例试剂盒使用金抗体代替天然抗体进行检测,既具有更好的检测能力,也具有极佳的热稳定性,且兼具酶联免疫试剂盒的其他优点。

    多肽、抗溶菌酶人工抗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062812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010546206.X

    申请日:2020-06-1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肽、抗溶菌酶人工抗体及其应用,本发明设计了一段特定序列的多肽,并使用此多肽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抗溶菌酶人工抗体。该人工抗体由特定序列的多肽和金纳米颗粒骨架共同构成,具有制备过程简单、热稳定性高、与溶菌酶结合能力强等优点。该人工抗体可作为溶菌酶的非竞争型抑制剂,并可用于溶菌酶检测等应用。

    一种酶标抗溶菌酶金抗体、检测溶菌酶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20012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30993.2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标抗溶菌酶金抗体及检测溶菌酶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应用。该酶标抗溶菌酶金抗体同时具有结合溶菌酶能力及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特性,并将其应用于酶联免疫中检测鸡蛋清溶菌酶。该酶联免疫试剂盒包括:酶标抗溶菌酶金抗体、酶标板、溶菌酶标准品、标准品稀释液、包被有溶菌酶特异性抗体的酶标板、显色液、样品稀释液、洗涤液和终止液。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该试剂盒进行样品检测的方法。本试剂盒采用酶链免疫分析法中的直接法原理,可以对鸡蛋清中的溶菌酶进行定量检测。本试剂盒使用金抗体代替天然抗体进行检测,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避免了交叉反应,且兼具酶联免疫试剂盒的其他优点。

    多肽、抗溶菌酶人工抗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06281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546206.X

    申请日:2020-06-1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肽、抗溶菌酶人工抗体及其应用,本发明设计了一段特定序列的多肽,并使用此多肽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抗溶菌酶人工抗体。该人工抗体由特定序列的多肽和金纳米颗粒骨架共同构成,具有制备过程简单、热稳定性高、与溶菌酶结合能力强等优点。该人工抗体可作为溶菌酶的非竞争型抑制剂,并可用于溶菌酶检测等应用。

    负电荷蛋白质偶联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8237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440571.X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电荷蛋白质偶联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方法,属无机材料与生物高分子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控制蛋白质活化过程和蛋白质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过程的pH,既要控制活化过程的pH在4.5~7.2,偶联过程的pH在7~8之间,还要保证溶液pH与蛋白质等电点相差1以上。本发明解决了APTS修饰蛋白质过程中蛋白质聚沉和自偶联的问题,且该发明修饰效率高,修饰均匀,显著提高了蛋白质在非生理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封装蛋白质纳米材料打好基础。

    简单的二氧化硅包裹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29025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98645.8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单的二氧化硅包裹量子点的制备方法,首先,将QDs量子点与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等试剂混合超声、搅拌。然后,利用正硅酸乙酯并引入氨水催化正硅酸乙酯水解,通过调节加入的量子点的浓度控制二氧化硅包裹量子点数目。与其它二氧化硅包裹量子点的制备技术不同,本发明通过表面活性剂与量子点混合,超声、搅拌,在超声搅拌的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替换量子点表面的油胺,使量子点表面呈亲水性;同时,在超声搅拌的过程中使量子点均匀的分布在反应体系中,制备二氧化硅均匀包裹量子点的纳米粒子,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本发明方法控制和操作便捷,成本低,得到二氧化硅均匀包裹量子点的纳米粒子材料产品质量高,易于推广应用。

    可见光光解水制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79885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610288484.3

    申请日:2016-05-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可见光光解水制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CdSe或含CdSe的复合催化剂为起始反应物,利用离子交换法掺杂Sb离子。主要步骤为CdSe或含CdSe的复合材料放置含锑离子的盐溶液中在50‑200℃之间进行水热处理1‑8h,完成Cd和Sb离子的交换过程,其中,硒化镉纳米颗粒和锑离子的最佳摩尔比为3:1‑10:1。特别是本发明利用种简单的离子交换法成功将不同价态的Cd离子和Sb离子进行交换,交换后的CdSe‑GO比未交换之前的CdSe‑GO在近红外光下的光解水产氢量提高了90%。本发明可见光光解水制氢催化剂使产氢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其掺杂方法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

    基于组氨酸标签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固相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76228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510174320.3

    申请日:2015-04-1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组氨酸标签蛋白质的纳米二氧化硅的固相合成方法。该方法是先借助组氨酸标签蛋白质的组氨酸标签与树脂颗粒表面的镍离子络合,使得组氨酸标签蛋白先吸附在树脂颗粒表面,并以此固定化的蛋白质为核生长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该方法的显著特征和优点是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整个合成及后续的表面功能化过程中,纳米粒子一直都通过组氨酸标签和树脂保持非共价链接,使每步反应之后的纯化过程大大简化成简单的淋洗过程;而且这个非共价链接是可逆的,合成及功能化完成后,可以通过洗脱液将纳米颗粒从树脂颗粒表面洗脱,同时洗脱后带有组氨酸标签的纳米颗粒在应用后,还可以再次通过树脂颗粒吸附而回收。

    一种含纳米银与卡那霉素的抗菌组合

    公开(公告)号:CN105998062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230733.3

    申请日:2016-04-1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73 A61K33/38 A61K31/7036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银(包括纳米银,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纳米银和柠檬酸钠修饰的纳米银)与卡那霉素高效抗菌组合。不论是敏感菌株(大肠杆菌)还是耐药菌株(绿脓杆菌),相比于单独给药,低剂量的纳米银和低剂量的卡那霉素联合作用可以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即两者联合时各自的浓度均低于单独作用时纳米银或卡那霉素浓度的1/4,产生显著地协同抗菌效果。其中,柠檬酸钠修饰的纳米银与卡那霉素的组合协同抗菌效果最显著。本组合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杀菌效果优异,对耐药菌株亦有很好的杀菌性能。可应用于医药,农业生产领域抗菌制剂的联用,并提供基础数据和使用指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