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7799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49248.5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然域可降解的聚酯聚合物,其具有如下结构式(I),其中,乳酸单元无规嵌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合物主链中:其中,x=3至22,p=1至2。本发明的聚酯聚合物保持了能够与PBS相媲美的力学性能以满足实际应用,并且相对于在陆地土壤中可降解但在海水中难以讲解的PBS聚合物而言,本发明的聚酯聚合物在陆地和海洋环境中具有非常优异的降解性能,这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塑料污染问题所需的理想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441007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78375.4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C08L67/02 , C08L67/04 , C08L83/04 , C08K3/26 , C08K5/3475 , C08K5/47 , C08K5/3435 , B65D65/46 , B65D30/02 , A01G1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降解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PGA基改性材料组合物、PGA基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质量份计,所述PGA基改性材料组合物包括:100份的PGA,100‑200份的PBAT,2.5‑5.5份的调节剂和5‑30份的无机成核剂;其中,所述调节剂由质量比为(0.3‑0.6):(1‑1.5):(1‑2):(0.5‑1)的光稳定剂、疏水剂、抗菌剂和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为原料制备而成。本发明通过调节PGA和PBAT的配比以及无机成核剂的用量,可得到不同力学性能的PGA基改性材料,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场合和环境。通过添加调节剂,使得PGA基改性材料的降解性能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调整调节剂的使用比例,可制备出不同降解时间的PGA基改性材料,使得PGA基改性材料的降解时间可调,以制备出具不同生物分解百分率的PGA基改性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683810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10415506.4
申请日:2020-05-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孔聚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S1,在初始反应温度下,将共聚酯与分散剂加入到二者的良溶剂中搅拌溶解,升温,得到均相溶液;S2,向均相溶液中加入共聚酯的不良溶剂,搅拌至充分混合后静置,缓慢降温,并析出沉淀;S3,将沉淀剂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多孔聚酯微球;其中,共聚酯的分子链段中包括难水解性聚酯的链段及易水解性聚酯的链段,且聚酯是难水解性聚酯的片段和易水解性聚酯的片段组成的无规则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制备出的多孔聚酯微球可应用于化妆品、医药缓释、涂料、玩具子弹等领域,且该多孔聚酯微球海水中生物降解性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68379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10415507.9
申请日:2020-05-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高分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心聚酯微球的制备方法,所述聚酯为二元酸、二元醇与乳酸和/或羟基乙酸熔融缩聚形成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包括下述步骤:(1)将所述聚酯与聚酯的良溶剂混合,加热并搅拌,使所述聚酯完全溶解,得到溶液;(2)向在步骤(1)中得到溶液中加入分散剂和聚酯的不良溶剂,所述不良溶剂中含有聚酯的分散剂;剧烈搅拌后静置,降温,并析出沉淀;(3)将在步骤(2)中得到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实心聚酯微球。本公开还提供由上述方法得到的实心聚酯微球及其用途。本公开的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易得;本公开的聚酯微球的水体可生物降解性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30795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0125653.8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C08G63/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的共聚酯,所述共聚酯是难水解性聚酯片段和易水解的片段或位点组成的无规共聚物或双嵌段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30000g/mol‑500000g/mol;所述易水解片段或位点选自不同链段长度的聚乳酸。该共聚酯分子量高,不含环境非友好的扩链剂,力学强度和韧性好,耐热,加工性能好,可作为塑料单独使用。在水体,土壤、堆肥等各种自然环境中,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形成环境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可降解的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62283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0098653.0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回收型水溶降解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可回收型水溶降解发泡材料由聚乙烯醇、纤维素、水溶速率调节剂、复合发泡剂、防霉剂和防潮剂经过混合、熔融挤出造粒和熔融发泡三步制备而成。本发明提供的可回收型水溶降解发泡材料,保留了聚乙烯醇的水溶特性,且具有良好的降解性,防霉等级可达一级。本发明提供的可回收型水溶降解发泡材料可用于货物包装、运输减震等各类发泡制品,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且可借助其水溶性进行回收再利用,可以彻底解决“白色污染”带来的环保问题以及普通发泡材料回收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55923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385716.6
申请日:2018-04-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发泡片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可生物降解发泡片材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可生物降解聚酯70~100份,填料0~30份,发泡剂0.5~5份以及成核剂0~2份。所述可生物降解发泡片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除发泡剂以外的原料组分进行干燥处理;2)将步骤1)中干燥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共混造粒,制备得到发泡母粒;3)将步骤2)制得的发泡母粒加入到挤出发泡片材设备中,注入发泡剂进行挤出发泡,经冷却、剖切、牵引和收卷,得到可生物降解发泡片材。本发明中得到的可生物降解发泡片材,具有较好的韧性、强度和回弹性,耐弯折,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环境友好,发泡后可有效降低原料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43489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610364569.5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C08L25/06 , C08L77/02 , C08L77/06 , C08F1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尼龙/聚苯乙烯合金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由含孔尼龙微球和以纳米或微米颗粒形式或/和以微米级连续态形式均匀分散于含孔尼龙微球的孔隙内和/或表面的聚苯乙烯组成,其中所述含孔尼龙微球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5~95wt%,所述聚苯乙烯重量百分含量为5~75wt%;所述合金微球为粒径0.05~500μm的球形或近球形颗粒。所述尼龙/聚苯乙烯合金微球能够应用于色谱分离、药物传输和缓释、功能涂料和3D打印选择性激光烧结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254163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610178084.7
申请日:2016-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C08L77/02 , C08L77/06 , C08K3/36 , C08J3/14 , B33Y70/00 , C09D5/46 , C09D5/03 , B01J20/286 , A61K47/69 , A61K9/16 , A61K47/04 , A61K47/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尼龙/二氧化硅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微球为粒径0.5~300μm的球形和/或近球形颗粒,由含孔尼龙微球基体以及均匀分散在含孔尼龙微球孔隙和/或表面的二氧化硅组成。其中含孔尼龙微球的含量为10~99.9wt%,二氧化硅含量为0.1~90wt%。该复合微球是通过在含孔尼龙微球分散液中进行二氧化硅原位水解得到。二氧化硅的加入能有效降低含孔尼龙复合微球的吸水率,提高热稳定性、结晶性能及力学强度。该复合微球可作为SLS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耗材,拓宽SLS技术在航空、汽车、医疗器械、电子仪器、机械模具、艺术品等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893273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172257.9
申请日:2017-03-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67/02 , C08J5/18 , C08J2367/02 , C08J2467/02 , C08K2201/003 , C08L2201/06 , C08L2203/16 , C08L2205/025 , C08L2205/03 , C08L2205/16 , C08L97/02 , C08K9/04 , C08K2003/2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作购物袋的碳酸钙高填充生物降解塑料薄膜材料,包括如下原料组成,按重量份数计:碳酸钙50~65份,生物降解聚合物30~50份,偶联剂0.5~2.5份,增塑剂1~5份,天然植物纤维0.5~1.0份。将碳酸钙粉体干燥除水、加入偶联剂活化,植物纤维与部分树脂用开炼机熔合制得纤维母粒,最后将活化的碳酸钙、植物纤维母粒、生物降解树脂、增塑剂进行挤出造粒并吹膜。该薄膜材料通过引入纤维增加薄膜表面粗糙度降低薄膜比重,因此具有低比重的显著特点,产品绿色环保、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同时制备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清洁,适用范围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