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55546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829328.9
申请日:2015-11-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91 , H01M4/1397 , H01M4/04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35 , H01M4/139 , H01M4/661 , H01M10/0525 , H01M4/1391 , H01M4/0411 , H01M4/0471 , H01M4/1397 , H01M2004/028
Abstract: 制造正极的方法包括:制备具有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的集电箔;通过将正极活性材料、导电材料、粘合剂和溶剂相互混合以得到混合物并将混合物造粒而得到溶剂保留在其中的粒状体;通过将粒状体挤压成片状而得到第一正极混合物层;将第一正极混合物层置于第一主表面上;和将集电箔在其中第一正极混合物层置于第一主表面的状态下加热,使得集电箔的温度变成集电箔的软化点或更高且第一正极混合物层的温度低于粘合剂的熔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453315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80043413.6
申请日:2014-07-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10/04 , H01M10/0587 , H01M4/13 , H01M4/36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8 , H01M2/345 , H01M4/13 , H01M4/366 , H01M4/622 , H01M10/0431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10/0587 , H01M10/4235 , H01M2200/20
Abstract: 二次电池包括卷绕电极组件,在该卷绕电极组件中,堆叠并且卷绕正电极片、负电极片和隔膜。所述正电极片设置有长的正电极集电体和正电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电极活性物质层被布置在所述正电极集电体上。所述负电极片设置有长的负电极集电体和负电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电极活性物质层被布置在所述负电极集电体上。所述隔膜介于所述正电极片和所述负电极片之间。所述负电极集电体具有在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卷绕轴方向上处于所述负电极集电体的一个边缘处的第一无活性物质层区域。所述第一无活性物质层区域是没有形成所述负电极活性物质层的区域。所述正电极集电体具有在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卷绕轴方向上处于所述正电极集电体的一个边缘处的第二无活性物质层区域。所述第二无活性物质层区域是没有形成所述正电极活性物质层的区域。所述负电极集电体和所述正电极集电体被布置成所述第一无活性物质层区域和所述第二无活性物质层区域朝向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所述卷绕轴方向上的相反侧突出。所述负电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比所述正电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宽,并且细菌纤维素被布置在面对所述第二无活性物质层区域的所述负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至少表面层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981935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380072418.7
申请日:2013-12-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66 , H01M10/052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1 , H01M4/0404 , H01M4/0411 , H01M4/0471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366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2004/021 , Y10T29/49117
Abstract: 经过将正极合剂糊涂布于集电板而形成合剂层的涂布工序,制造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板,所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有将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隔板反复卷绕而得到的电极卷绕体。在此,在涂布工序之前,在集电板的成为非涂布部的部分与成为涂布部的部分使润湿性存在差异。或者,使用缓慢的剪切速度时的粘度与快速的剪切速度100时的粘度之比在规定的范围内的正极合剂糊。由此,使涂布工序中形成的合剂层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截面形状成为陡峭截面形状,所述陡峭截面形状中,厚度为合剂层的宽度方向中央的平坦部厚度的50%以下的部分的宽度为100μm以下。由此,能够有效防止由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正极板的合剂层端部的薄层区域带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054207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80067214.X
申请日:2012-01-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2/345 , H01M10/0525 , H01M10/4235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闭型锂二次电池,该密闭型锂二次电池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够抑制作为防过充电剂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穿梭反应,其被适当分解,与以往相比能够稳定地产生所希望的气体量。提供将电极体(80)和电解质收容于具备电流阻断机构(30)的电池壳体(50)内而成的密闭型锂二次电池(100)。而且,上述电解质中含有能够抑制在100℃以下的温度区域伴随温度上升而产生的电解质粘度降低的化合物、和超过规定的电池电压时能够产生氢气的芳香族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007624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0980100597.4
申请日:2009-07-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04 , H01M4/1391 , H01M2004/021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提供具有在电极集电体上保持有含有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复合材料层的结构的电池用电极。该方法包括:调制在规定的溶剂中混合有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复合材料膏的工序(步骤S10);通过使微泡混入和分散于调制出的电极复合材料膏中,得到该膏的密度比混入前降低了的低密度电极复合材料膏的工序(步骤S20);和将低密度电极复合材料膏涂布于电极集电体上从而形成电极复合材料层的工序(步骤S30)。
-
公开(公告)号:CN102007624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980100597.4
申请日:2009-07-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04 , H01M4/1391 , H01M2004/021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提供具有在电极集电体上保持有含有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复合材料层的结构的电池用电极。该方法包括:调制在规定的溶剂中混合有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复合材料膏的工序(步骤S10);通过使微泡混入和分散于调制出的电极复合材料膏中,得到该膏的密度比混入前降低了的低密度电极复合材料膏的工序(步骤S20);和将低密度电极复合材料膏涂布于电极集电体上从而形成电极复合材料层的工序(步骤S30)。
-
公开(公告)号:CN115871644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173904.5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桥本达也
Abstract: 远程行驶系统使车辆控制装置进行远程行驶控制,该远程行驶控制是如下控制:在自身车辆的车辆控制装置与操作终端的终端控制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响应于对操作终端的操作来使自身车辆自主地行驶到指定区划。远程行驶系统构成为能够在执行远程行驶控制时将登记于远程行驶系统的区划指定为指定区划,并构成为:在执行远程行驶控制时,即使在到要使自身车辆到达的区划为止的自身车辆的行驶路径上存在可动的障碍物,在该区划为登记于远程行驶系统的区划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区划指定为指定区划。
-
公开(公告)号:CN108172772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711171942.6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包含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和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0.1质量%以上且1质量%以下的碳酸锂、以及作为剩余部分的第1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第1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由LiM1(1‑z1)Mnz1O2(0.05≤z1≤0.20)表示。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0.01质量%以上且0.05质量%以下的碳酸锂、以及作为剩余部分的第2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第2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由LiM2(1‑z2)Mnz2O2(0.40≤z2≤0.60)表示。电解液包含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过充电添加剂、以及作为剩余部分的溶剂和锂盐。
-
公开(公告)号:CN106558725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610843174.3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别是谋求对于高速率充放电的耐久性的提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和导电性碳材料,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至少一部分具有石墨结构的石墨系碳材料,所述导电性碳材料与该石墨系碳材料不同,且包含导电性的无定形碳。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体积密度为0.5g/cm3以上且0.7g/cm3以下,BET比表面积为2m2/g以上且6m2/g以下。所述导电性碳材料的体积密度为0.4g/cm3以下,BET比表面积为50m2/g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7819155B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710815171.3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 H01M4/04 , H01M4/505 , H01M4/525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和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该制造方法包括:(A)将第1正极活性物质、第1导电材料和第1粘合剂混合,由此调制第1合剂;(B)将第2正极活性物质、第2导电材料和第2粘合剂混合,由此调制第2合剂;(C)形成包含第1合剂和第2合剂的正极合剂层,由此制造正极。第1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放电电位比第2正极活性物质低。第1导电材料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第1正极活性物质具有第1吸油量。第2导电材料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第2正极活性物质具有第2吸油量。第2吸油量相对于第1吸油量的比为1.3以上且2.1以下。第1吸油量与第2吸油量之和为31.64ml/100g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