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淀粉包埋番茄红素制备微胶囊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82024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640846.1

    申请日:2014-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L33/00 A23P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淀粉包埋番茄红素制备微胶囊的方法。该方法先将油状番茄红素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使番茄红素分散均匀,再加入多孔淀粉,于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抽真空,真空干燥,得到所需番茄红素微胶囊。多孔淀粉的制备是将玉米淀粉用pH为4.5~7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调成淀粉干基质量分数为25%~35%的淀粉浆液,加入复合酶,复合酶为α‐淀粉酶与葡萄糖糖化酶按体积比3:1~1:1混合所得;淀粉浆液于55℃~60℃恒温水浴锅中反应3h~8h;终止反应,干燥制得。经过28天稳定性试验后,所得微胶囊中番茄红素保留率仍可达35%以上,该方法对于番茄红素的包埋简单、有效、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2369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10141566.7

    申请日:2012-05-08

    Inventor: 黄强 扶雄 罗发兴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B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用水将淀粉配制淀粉乳,将淀粉乳通过泵送方式在管道和反应罐之间循环,在物料循环的管道上通过钳式超声发生器对物料施加超声场,超声频率为15~25KHz,超声强度为0.05W/cm3~0.20W/cm3,调节淀粉乳的pH值至8.0~9.0,淀粉乳温度控制在40℃以下,加入占淀粉干基质量0.01%~1%的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加入辛烯基琥珀酸酐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中和、洗涤、干燥,得到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此工艺具有辛烯基琥珀酸酐反应效率大大提高,反应时间显著缩短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市场推广前景。

    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2369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41566.7

    申请日:2012-05-08

    Inventor: 黄强 扶雄 罗发兴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B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用水将淀粉配制淀粉乳,将淀粉乳通过泵送方式在管道和反应罐之间循环,在物料循环的管道上通过钳式超声发生器对物料施加超声场,超声频率为15~25KHz,超声强度为0.05W/cm3~0.20W/cm3,调节淀粉乳的pH值至8.0~9.0,淀粉乳温度控制在40℃以下,加入占淀粉干基质量0.01%~1%的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加入辛烯基琥珀酸酐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中和、洗涤、干燥,得到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此工艺具有辛烯基琥珀酸酐反应效率大大提高,反应时间显著缩短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市场推广前景。

    一种淀粉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91830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218874.6

    申请日:2010-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淀粉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将烯基琥珀酸酐分散在水中,调节pH值至7.5~8.0,在搅拌条件下保持体系pH值,直至pH值在0.5小时内不再变化为止;加入淀粉,保持搅拌,调节pH值至2.0~4.0,高速剪切混合得到淀粉乳;将淀粉乳在45~60℃下进行干燥,待水分质量含量降至15%时,将温度提高至80~100℃继续干燥,使水分质量含量降至3~8%,粉碎,过筛,得到淀粉;将淀粉置于密闭反应容器中反应后冷却,室温下平衡水分质量含量8~10%,得到淀粉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所得淀粉基表面活性剂具有表面活性好、黏度可根据需要控制、冷水可溶等特点。

    一种淀粉预处理方法
    5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911966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037167.0

    申请日:2006-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淀粉反应效率及变性淀粉稳定性的预处理方法,首先将淀粉加水调乳,然后在温度55℃~65℃、pH 5.0~6.5的条件下加入淀粉酶,酶解2~6小时;再用碱将酶解后的淀粉乳液的pH值调节为9.0~11.0,并搅拌浸泡0.5~2小时;然后再将预处理后的淀粉进行化学改性。采用本发明方法预处理的淀粉,与传统淀粉改性技术相比,淀粉反应效率从平均63.3%提高到85.9%,变性淀粉稳定性从平均65.2%提高至90.6%。

    一种木薯直接生产高麦芽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12144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10037168.5

    申请日:2006-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薯直接生产高麦芽糖的方法,包括木薯前处理、液化、糖化、过滤除渣、脱色、精制、浓缩,其中所述木薯前处理是首先将木薯粉碎,然后将木薯粉进行强制浸泡,再静置沉淀、分离,重复上述步骤两次或两次以上。本发明工艺简单,采用循环加搅拌的强制浸泡方法,有效除去木薯粉中可溶性杂质;有利于后续液化、糖化等工艺的简化,使传统工艺中淀粉颗粒与非水溶性杂质的“固-固”分离简化为本发明后续工艺的“固-液”分离;既提高了木薯粉的利用率,木薯粉中淀粉的利用率由90%提高至98%左右;而且降低了成本,每吨成品糖可降低成本300~500元;同时提高了最终产品高麦芽糖的质量,经济效益明显。

    低黏度改性淀粉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42037A

    公开(公告)日:2004-11-03

    申请号:CN200310112015.9

    申请日:2003-11-04

    Inventor: 罗发兴 黄强 扶雄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黏度改性淀粉的生产方法。该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1)淀粉乳(原淀粉、酸解淀粉、氧化淀粉)进行酯化;(2)酯化淀粉进行酶解液化;(3)酶解液经喷雾干燥得到低黏度改性淀粉;本发明采用一种与传统不同的变性方法,首次采用亲油性酯化剂对淀粉进行酯化,并且采取酶解工艺对酯化淀粉进行降解,降低其黏度,使其性能得到改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极利于提高淀粉原料产品的附加值。

    一种单细胞纳米封装的益生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9781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158530.4

    申请日:2023-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细胞纳米封装的益生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益生菌微胶囊由壁材包裹芯材而成,所述壁材包含两层,外层壁材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里层壁材为负载有小分子寡糖的金属‑多酚网络,所述芯材为益生菌。该益生菌微胶囊采用单细胞纳米封装的模式,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可以在单个益生菌的表面形成纳米级的功能性涂层。本发明提供的单细胞纳米封装的益生菌微胶囊不仅拥有几乎和单个益生菌相似大小的粒径,且在里外双层壁材相互协同的作用下赋予了益生菌优异的抗胃肠消化能力和肠道靶向黏附定植能力,而小分子寡糖的加入则让涂层的网络结构更加致密的同时,还增强了益生菌在保藏运输过程的稳定性。

    一种壳聚糖-金属有机框架复合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93413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882885.7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聚糖‑金属有机框架复合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以石油醚、司盘80和壳聚糖‑京尼平水溶液分别作为连续相、乳化剂和分散相,构建壳聚糖交联微反应器体系,通过醇破乳法诱导形成具有开放孔隙结构的壳聚糖微凝胶材料;随后在微凝胶材料表面原位合成ZIF‑8型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中金属有机框架含量达总质量的19.0%,Langmuir最大磺胺吸附量为153.28mg/g。将其应用于水体磺胺吸附,吸附磺胺污染物后的材料可以应用于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生长,不仅实现了吸附材料的重复使用,还避免了二次污染,为环境有害物质治理技术提供了新的选择。

    一种负载百里香酚的环糊精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8639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110963108.0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百里香酚的环糊精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环糊精、含钾化合物与百里香酚充分溶解于水,得到母液;(2)在密闭容器中,将母液静置于易挥发醇类气氛中反应,直至络合物晶体从母液中析出;香酚,离心,干燥后得到负载百里香酚的环糊精络合物。该方法采用一步共结晶法制备得到络合物,明显提高百里香酚的负载量与稳定性,与传统的γ‑环糊精相比,负载量由124mg/g提升至250mg/g以上,50天室温条件下,百里香酚保留率由30%提高至60%以上;又因采用食品级原料与绿色、简便的合成工艺,该方法制备的络合物具(3)将晶体从母液中分离,洗涤除去游离的百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