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反应顺序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4554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211121783.X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反应顺序控制系统,包括进流通道、反应腔室、至少两个控制单元和至少两个输运通道,控制单元与输运通道一一对应;控制单元设于进流通道和输运通道之间,不同控制单元具有不同的流体跨膜压强阈值;输运通道设于相应控制单元和反应腔室之间并用于装设不同的反应物,对输运流体施压使其先后通过不同控制单元并推动相应输运通道内的反应物进入反应腔室进行反应,实现了反应顺序的智能化控制。基于本发明的反应顺序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具有控制简单、易操作、无需复杂程序等特点。

    一种基于静电相互作用的纳米颗粒表面电荷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463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58381.0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静电相互作用的纳米颗粒表面电荷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完全浸润多孔材料形成液基限域多孔材料,形成门控单元;向液基限域多孔材料中加入待测纳米颗粒,利用液基限域多孔材料内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待测纳米颗粒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使输运流体通过门控单元的压力阈值升高或降低;通过测量压力阈值的变化确定待测纳米颗粒表面电荷性质,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得到待测纳米颗粒的电荷量。该方法无需复杂设备,具有检测便携性、操作简便和高灵敏度的特点,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微量纳米颗粒的表面电荷性质。

    一种基于纳米孔道离子传输的忆阻器及其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4219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319894.X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孔道离子传输的忆阻器及其调控方法。所述忆阻器包括纳米孔道,所述纳米孔道具有半径小于250nm的第一区域以及半径大于第一区域的半径且小于2000nm的第二区域,所述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表面具有电荷;所述纳米孔道内具有电解质溶液;所述忆阻器具有环境刺激响应能力;所述忆阻器的性能可根据环境刺激调节;所述忆阻器可以组成阵列(芯片)。本发明所述的忆阻器具有基于纳米孔道离子传输、具有突触性能、在溶液体系工作、与生物体系相容性好、性能可调节等特点,可用于脑机接口,神经网络计算等。

    一种用于制备玻璃纳米孔的自动化玻璃包埋铂丝尖端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4797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925505.2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玻璃纳米孔的自动化玻璃包埋铂丝尖端设备,包括升降模块、旋转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升降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器、Z轴升降台,Z轴升降台连接所述旋转模块,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Z轴升降台升降以带动旋转模块沿着Z轴升降;所述旋转模块包括载物台、第二驱动器,所述载物台上设置样品容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样品容器中的包有玻璃毛细管的铂丝尖端在包埋位置自转,在所述包埋位置采用熔融设备对玻璃毛细管进行熔融从而包埋铂丝尖端;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旋转模块的旋转速度、升降模块的升降速度和定位位置、铂丝尖端的包埋长度,并通过操控设备操控。

    一种气液混合比例直接可控调节的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77194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149391.7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气液混合比例直接可控调节的方法及应用,其中气液混合比例直接可控调节的方法包括(1)制备稳定复合的液基微米孔通道;(2)测试不同流速下单相流体1和单相流体2分别通过液基微米孔通道输运的压强阈值,获得两相流体压强阈值相等的交点流速;(3)通过管道输运将单相流体1与单相流体2组成的混合相从入口处引入液基微米孔通道;通过控制泵或阀门装置,调节气液混合物的输运流速,分别对通过和未通过液基微米孔通道的流体进行收集,获得单相流体1与单相流体2混合体积分数可调的气液混合物。本发明基于液基微米孔通道,通过流速调节在一个装置直接获得混合比例可控的气液混合物,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设备成本低等特点。

    一种原位智能控制精确微小气泡发生的系统及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56344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831962.7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智能控制精确微小气泡发生的系统及方法,其包括导电微孔膜单元、功能液体腔室、进气通道和电路控制模块;功能液体腔室容纳有功能液体,功能液体为导电溶液,其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气体由进气通道通过导电微孔膜单元形成气泡于功能液体腔室中;电路控制模块连接导电微孔膜和功能液体并构成回路,通过控制电路模块调控电位改变表面活性剂在导电微孔膜上的吸脱附状态以调控产生的气泡的大小。本发明可以实时原位调控产生的气泡的大小,气泡大小的调控范围大,可控性和稳定性强,可应用于空气净化、多相催化、废水处理和材料制备等领域。

    一种高通量的颗粒操控系统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2130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799548.1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微液滴内精确颗粒操控系统和检测方法,是采用微孔阵列基板装填液体B,将与液体B不互溶的液体A与待操控颗粒物混合形成混合液滴,通过将固定体积的混合液滴置于不互溶的液体B表面,所述液体B能漂浮液滴,在液滴的气/液界面处产生的马兰戈尼效应对颗粒物进行操控。与现有颗粒操控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对液滴中颗粒的三维对称聚集操控以及对颗粒的快速浓缩,可应用于颗粒物的排布及检测等领域,具有高重复性和高适用性等优点。

    一种交变电场制备图案化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49735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19425.5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变电场下制备图案化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首先在基底表面覆盖图案化掩盖层,针对基底裸露区域上的含铜表面,采至用电化学方法,以含铜基底为工作电极,惰性电极为对电极,水基电解质溶液为导电液,通过滴加液态金属到裸露表面后施加交变电场,多次循环液态金属完全填充覆盖基底裸露的图案化区域,形成图案化液态金属层。本发明利用交变电场控制液态金属氧化‑还原的交替变化实现液态金属在基底材料上快速、充分、均匀的铺展和覆盖,形成的液态金属图案有强附着力,液态金属图案化方法可控性和重复性强。

    一种基于固/液相变的气液反转输运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51260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98217.7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侯旭 刘静 盛智芝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液可控输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固/液相变的气液反转输运系统及方法,其中气液反转输运系统包括混合流体通道、输运控制单元、第一单相流体通道和第二单相流体通道,混合流体通道包含气液两相混合物或通路气体;输运控制单元由固/液相变功能流体和多孔膜组成且通过刺激响应分别构成固‑固复合膜和液‑固复合膜;固/液相变功能流体可与输运混合流体作用选择性调控气体或液体跨膜输运;第一单相流体通道包含跨膜输运的一相物质;第二单相流体通道包含未跨膜的另一相物质。本发明对膜材料选择和施加刺激方式无限制,膜分离技术具有普适性。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集成等特点。

    一种智能反应顺序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4554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21783.X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反应顺序控制系统,包括进流通道、反应腔室、至少两个控制单元和至少两个输运通道,控制单元与输运通道一一对应;控制单元设于进流通道和输运通道之间,不同控制单元具有不同的流体跨膜压强阈值;输运通道设于相应控制单元和反应腔室之间并用于装设不同的反应物,对输运流体施压使其先后通过不同控制单元并推动相应输运通道内的反应物进入反应腔室进行反应,实现了反应顺序的智能化控制。基于本发明的反应顺序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具有控制简单、易操作、无需复杂程序等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