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环境下DIC标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19068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57016.7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一种高温环境下DIC标定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DIC标定装置,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在室温环境下进行标定操作,标定结果应用于高温测试无法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试验单元、标定单元、旋转单元和滑动单元,所述试验单元包括试验机和环境箱,环境箱安装在试验机的中部,所述标定单元悬浮于环境箱内,所述标定单元通过所述旋转单元与所述滑动单元连接。本发明是在试验温度下进行标定,解决了当前室温标定结果在高温测试应用而导致的测试精度较低的问题,有效的避免了因温度变化对标定结果产生的影响。所有操作都通过机器(计算机)进行控制,标定结果更加精确。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一种航空发动机旋转结构件的静强度试验方法及拉伸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5977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331054.0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一种航空发动机旋转结构件的静强度试验方法及拉伸装置,属于结构强度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检测旋转异形结构件的强度存在的问题,方法包含对待检构件由小到大施加拉力,同时监测并记录其表面变化,直至该构件失效,所述施加拉力的作用点为两个,将待检构件按其受到的离心载荷等分为两部分,两个施加拉力的作用点分别作用于其中一个部分的质心上;所述施加拉力的方向为待检构件在工作状态时旋转轴的垂线方向;装置包含水平横梁、拉杆、拉力传感器、万向连接器和随形夹具,在水平横梁的两端分别依次连接有拉杆、拉力传感器、万向连接器和随形夹具;本发明用于检测旋转异形结构件的强度。

    一种手性材料的热冲击断裂相场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3599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76297.0

    申请日:2024-02-08

    Abstract: 一种手性材料的热冲击断裂相场计算方法,所述方法考虑了手性材料的力学特性及热力耦合载荷对宏观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基于热弹性非中心对称微极理论,格里菲斯断裂变分理论与拉格朗日作用量原理,通过严格的理论推导得到热力多场耦合的偏微分形式控制方程,从而建立考虑温度效应与手性材料基本特性的热力耦合断裂相场仿真方法,这在极大程度上扩大了断裂相场法的应用范围。基于该方法可以进一步考虑电磁场及化学场等其他物理场的影响,形成多场耦合的动态断裂相场方法。本发明对研究具有明显尺寸效应及拉扭耦合效应的微纳米材料、含手性纤维的复合材料的热冲击断裂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原位取样的复合材料冰撞击损伤定量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3818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05730.2

    申请日:2023-11-13

    Abstract: 基于原位取样的复合材料冰撞击损伤定量表征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性能测试领域。方法是:步骤一:向制冰模具的储水区域一注满纯净水或蒸馏水后冷冻;之后取出制冰模具;从制冰模具中取出冰弹;步骤二:利用冰撞击实验装置对复合材料靶板进行冰弹撞击实验;步骤三:使用力学试验机对试样开展面内压缩实验,依据力学试验机输出的载荷位移曲线,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应力应变曲线上的最大应力值为试样的压缩强度;以对照组试样的平均压缩强度为参考,计算所有原位试样的强度衰减系数;依据强度衰减系数,在靶板对应位置绘制损伤包络曲线,并基于该曲线所围成的面积对撞击后复合材料靶板的损伤情况进行定量表征。本发明适用于复合材料冰撞击损伤定量表征。

    一种一体化三维织造轻质结构透波雷达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8721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173892.0

    申请日:2023-09-12

    Abstract: 一种一体化三维织造轻质结构透波雷达罩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雷达罩制备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步骤是:雷达罩预制体包括雷达罩法兰及两个雷达罩本体,两个雷达罩本体分别是雷达罩本体一及二;两个雷达罩本体蒙皮均由外至内依次贴合设置有三维机织外蒙皮预制件、外胶膜、蜂窝夹芯层、内胶膜及三维机织内蒙皮预制件;雷达罩本体一一端与雷达罩本体二开口端缝合的接头采用三维缝合方式进行缝合,雷达罩本体一另一端与雷达罩法兰连接,从而制成雷达罩预制体;雷达罩预制体采用低介电树脂进行真空导入固化成型;在固化后的雷达罩预制体表面涂敷功能涂料,得到一体化三维织造轻质结构透波雷达罩。本发明用于一体化三维织造轻质结构透波雷达罩制备。

    一种提取非均匀材料混合型弥散裂纹尖端参量的数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6920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1599828.X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非均匀材料混合型弥散裂纹尖端参量的数值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确定具有积分区域无关性的非均匀材料混合型弥散裂纹J积分表达式以及相应的有限元离散格式;二:建立含有混合型弥散裂纹的有限元模型并划分有限元网格;三:采用牛顿‑拉普森方法求解断裂相场模型非线性控制方程;四:根据非均匀材料混合型弥散裂纹J积分的有限元离散格式,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求解混合型弥散裂纹尖端参量—混合型应力强度因子KI和KII。本发明实现了对非均匀材料混合型弥散裂纹尖端参量的准确求解,弥补了传统断裂相场法无法准确刻画混合型弥散裂纹尖端受力状态的不足。

    可控颗粒间距及面积占比的带壳颗粒随机分布的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8696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534409.0

    申请日:2023-0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控颗粒间距及面积占比的带壳颗粒随机分布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给定生成带壳颗粒的初始条件;步骤二、生成多边形带壳颗粒外层端点;步骤三、生成多边形带壳颗粒内层端点;步骤四、确定投放位置正确;步骤五、记录已投放带壳颗粒位置;步骤六、程序终止判断。该方法可以生成随机分布的凸多边形/凹多边形/凹凸多边形共存的带壳颗粒,同时能够实现可设定的颗粒面积占比、边数范围、带壳颗粒之间最小距离、壳层厚度,同时保持生成的带壳颗粒粒径在设定范围内。

    一种求解磁电弹性材料的界面裂纹尖端场的解析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8452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28519.9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一种求解磁电弹性材料的界面裂纹尖端场的解析法,属于断裂力学技术领域。所述方法考虑到磁电弹性材料的多物理场耦合本构关系,以及两种不同磁电弹性介质形成的界面间的材料属性的不连续性。根据扩展的各向异性弹性力学的复势理论和奇异积分方程理论,通过严格的理论推导得到了可由广义应力强度因子和材料属性系数矩阵确定的裂尖场基本形式,并给出了具体的(半)解析求解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与稳定性,可与现有的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扩展有限元、相互作用积分法等方法结合,实现一般二维平面磁电界面裂纹在多物理场载荷作用下的关键物理量和断裂参数的计算,并准确分析磁电界面裂纹的断裂行为。

    求解压电复合材料动态断裂强度因子的相互作用积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41041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0551419.0

    申请日:2022-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求解压电复合材料动态断裂强度因子的相互作用积分方法,所述方法考虑到动态载荷对压电材料相关的J积分的影响以及对相互作用积分形式的改变,通过严格的理论推导得到了动态载荷下含复杂材料界面的压电复合材料的相互作用积分方法新的区域积分表达式,从而提出了一种可以求解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压电复合材料的动态强度因子的方法。本发明的相互作用积分方法针对含复杂界面的压电复合材料适用,并且通过严格的理论推导证明材料界面对相互作用积分的值不产生影响,这在极大程度上扩大了传统相互作用积分方法的使用范围。通过对压电复合材料属性的设置,可以实现对不同形式的压电复合材料中裂纹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和动态电位移强度因子的计算。

    一种拉弯耦合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9795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110720048.X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弯耦合的实验装置,包括:拉伸夹具模块,支承模块,所述拉伸夹具模块与所述支承模块相连接;所述拉伸夹具模块包括榫头夹具、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榫头夹具的两侧,所述榫头夹具内侧设有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夹具和旋转轴一体成型,所述卡槽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延伸至至少其中一个旋转轴的端部位置。该装置中的拉伸夹具模块结构简单,能够使待试验件直接滑入卡槽中,方便装卸,提高实验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所述装置的实验方法,通过连接外部加载装置进行实验,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该实验装置的结构,以适用于不同的试验机和外部加载装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