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32606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810644271.9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区域量测能力的主动配电网保护方案,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恒功率控制方式下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模型;(2)分析故障条件下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性及其对配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3)搭建主动配电网保护系统架构,根据断路器处故障电流方向,完成故障线路的定位;(4)利用分布式电源并网与配电网保护动作时间时序配合的主动配电网重合闸方案;该发明能够消除DG接入对配电网保护产生的影响,同时利用电流故障分量作为特征电气量,去除了负荷电流对于保护方案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所提重合闸方案不改变配电网原有的保护配置,且不依靠通信网络,具有很强的经济优势和工程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49162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710072474.0
申请日:2017-02-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量可再生能源并网的主动配电网自适应鲁棒优化方法,包括:鲁棒可行域估计;构建非线性自适应函数;构建自适应鲁棒有功‑无功优化模型;核函数空间映射;割平面法求解和主动配电网优化运行策略;该方法针对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的高不确定性,引入鲁棒优化的思想,保障了最优决策下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引入自适应技术,实现最优决策随不确定变量自适应变化;建立了主动配电网自适应鲁棒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模型,确保了最优决策下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与高效性;采用核函数法和割平面求解策略实现了原问题的高效、快速求解;确保了主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经济性与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85138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86639.7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92 , G01R31/12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XLPE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类型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搭建XLPE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实验平台,设计典型的绝缘故障局部放电模型;(2)利用高频电流法采集不同绝缘故障的PRPD谱图和脉冲波形图,将采集数据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分别对PRPD谱图提取统计特征量,对脉冲信号原始波形图提取时域特征量,波形图经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后提取频域特征量;(3)对特征量进行归一化,利用训练样本设置网络参数,构建融合极限学习机网络;(4)将测试样本归一化后的特征量送入训练完成的融合极限学习机网络,得到放电类型的识别结果。本发明能够提高XLPE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类型识别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324436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610793330.X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系统线路故障定位方法,首先推导基于VSC直流系统的线路上不同故障类型下的电压电流暂态特性方程,求取故障时电流微分的初始值;接着利用正负极在不同故障类型下的突变量进行故障判别,判定故障发生后的故障类型以及故障极;然后求解故障后电流电压特性方程,求得故障回路的过渡电阻;最后利用故障时电流微分的初始值推导出故障定位值,实现线路故障的精确定位。本发明对于高过渡电阻与长距离的直流系统的故障定位精度较高,可用于单端辐射型直流配网,船舶直流配电系统,以及输送功率具有分散性、小型性、随机性的直流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944741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149732.1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配电网可靠性分析与综合评估方法,首先构建一种模块化配电网的三维评估指标体系,所述三维评估体系分为三个维度的一级指标,所述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化,将每个指标分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二级指标;其次从可靠性、经济性、适应性三个维度建立了模块化配电网的综合评估模型,提出了计及多重故障和负荷转供时间,基于“元件—子模块—模块”的可靠性计算方法;最后考虑评估指标差距微小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的综合评估方法。本发明可以准确、全面和有效地实现多模块组合方案实施综合评估及比较分析,对于实现灵活可靠的配电网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832606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44271.9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H7/28 , H02H1/0092 , H02J3/381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区域量测能力的主动配电网保护方案,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恒功率控制方式下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模型;(2)分析故障条件下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性及其对配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3)搭建主动配电网保护系统架构,根据断路器处故障电流方向,完成故障线路的定位;(4)利用分布式电源并网与配电网保护动作时间时序配合的主动配电网重合闸方案;该发明能够消除DG接入对配电网保护产生的影响,同时利用电流故障分量作为特征电气量,去除了负荷电流对于保护方案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所提重合闸方案不改变配电网原有的保护配置,且不依靠通信网络,具有很强的经济优势和工程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78024B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10395460.8
申请日:2016-06-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复变量的储能逆变器并离网无缝切换控制算法,属于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领域,该算法能够应用于规模较大的微电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保证切换过程中关键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和分布式电源的稳定运行,提高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本发明通过定义复变量,将电压控制、电流控制以及锁频环串联成有机整体,简化无缝切换控制流程。利用在指定频率处有无穷大增益并具有极性选择特性的动态内模,设计具有“离散谐振器”特性的锁频环结构,实现微电网并网转离网过程中输出电压相位不突变。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调节,设计复控制参数的统一计算方法,简化多复控制参数设计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859914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84661.7
申请日:2018-04-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交直流微网应对灾害事件弹性能力的鲁棒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获取不确定性预测参数,构造交直流微网中的不确定性集;步骤20)基于步骤10)构造的不确定性集,线性化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的出力约束;步骤30)获取交直流微网中各设备的运行成本系数和运行限值,基于步骤10)和步骤20)建立灾害事件下交直流微网的鲁棒调度模型;步骤40)求解步骤30)建立的鲁棒调度问题:利用嵌套型列约束生成算法迭代求解该鲁棒模型,获得交直流微网在灾害事件发生情况下的鲁棒运行计划。该方法提高交直流微网在应对灾害事件上的弹性能力,为制定特殊天气情况下交直流微网的运行计划提供重要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5743131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610214988.0
申请日:2016-04-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线路损耗的微电网分布式有功功率经济分配方法,针对采用下垂控制的分布式电源,通过网损修正因子修正各分布式电源边际成本,以计及线路损耗对有功功率经济分配的影响。利用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策略,通过实现各分布式电源的修正边际成本一致,进行有功功率的经济分配。本发明采用修正边际成本,计及线路损耗的影响,与不考虑线路损耗的有功分配方法相比,线路损耗更低,并且仍有效降低系统发电成本,微电网经济稳定运行。分布式控制利用一致性算法迭代的方式,不需要中心控制器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实现简单,适合网络结构多变的微电网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8092284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180647.7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性模型的三相不平衡智能配电网网络重构方法,包括使用Distflow支路潮流模型对三相不平衡智能配电网进行建模与近似分析;建立考虑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智能配电网线路参数三相不对称和功率不平衡问题的网络重构数学模型;使用最佳等距分段线性逼近的方法将所建模型线性化,得到网络重构的混合整数线性模型并使用商业数学规划软件求解。本发明弥补了当前智能配电网网络重构优化过程中忽略线路参数不对称以及功率不平衡的不足,同时提高了网络重构模型的求解速度和效率,为智能配电网的经济和可靠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