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主动预警工单管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306286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061789.X

    申请日:2018-01-2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网主动预警工单管理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力系统调控运行技术领域。该方法及装置在配网运行参数满足预设定的条件时生成主动预警工单,并向任意一个与该主动预警工单的类型匹配的用户终端发送主动预警工单,以使用户终端发送与主动预警工单关联的现场处理信息,并依据接收到现场处理信息的时间以及重新接收到的配网运行参数对主动预警工单进行追踪监控;从而通过生成主动预警工单,到对主动预警工单的完成情况进行追踪监控,实现了对数据异常工单闭环管控,避免了工单的重复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增强了配网系统数据有效性,提升了配电网运行水平的稳定性,增强了用电可靠性水平。

    基于多模型融合的开关柜多源局放模式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087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60777.8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开关柜多源局放模式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图像分类模型对各个放电相位分布图进行识别,得到与各个放电相位分布图相对应的第一分类标签;根据预设的多源局放聚类模型对至少一个多源局放信号进行聚类分割,得到与至少一个多源局放信号对应的各个单源局放信号;分别对各个单源局放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与单源局放信号对应的特征信息;采用改进的支持向量机特征分析方法对各个单源局放信号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得到与各个单源局放信号相对应的第二分类标签;将第一分类标签以及第二分类标签进行融合,得到多源局放信号最终的局放类型。经过模型融合判断,降低了误判的可能性。

    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定向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82961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08072.X

    申请日:2019-1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定向传输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包括由电力供应电路、密钥生成单元、供电单元的无线通讯单元相互连接组成的电力供应单元和由谐振单元、电力接收单元、用电单位的无线通讯单元、密钥解码单元、电容调节单元相互连接组成的用电单位;所述电力供应单元与用电单位通过电力供应电路、谐振单元与电力接收单元之间的电磁耦合连接进行能量的传递;所述电力供应单元与用电单位通过供电单元的无线通讯单元与用电单位的无线通讯单元之间的无线通讯连接进行请求信号与密钥信息的传递。

    一种配电线路跳闸事件管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320032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62817.X

    申请日:2018-01-2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跳闸事件管理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力系统故障处理领域。该方法及装置在接收到的跳闸信息满足预设定的条件时生成配电线路跳闸抢修工单,并向任意一个与该配电线路跳闸抢修工单的类型匹配的用户终端发送配电线路跳闸抢修工单,以使用户终端发送与配电线路跳闸抢修工单关联的现场处理信息,并依据接收到现场处理信息的时间以及重新接收到的跳闸信息对配电线路跳闸抢修工单进行追踪监控;从而通过生成配电线路跳闸抢修工单,到对配电线路跳闸抢修工单的完成情况进行追踪监控,实现了对配电网线路跳闸抢修的闭环管控,加强了对配电线路跳闸抢修的管控能力,提升了配电网运行水平的稳定性,提高了用电可靠性水平。

    一种数据异常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229841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63100.7

    申请日:2018-01-2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异常处理方法及装置,涉及配网系统数据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及装置在配网运行参数满足预设定的条件时生成数据异常处理工单,并向任意一个与该数据异常处理工单的类型匹配的用户终端发送数据异常处理工单,以使用户终端发送与数据异常处理工单关联的现场处理信息,并依据接收到现场处理信息的时间以及重新接收到的配网运行参数对数据异常处理工单进行追踪监控;从而通过生成数据异常处理工单,到对数据异常处理工单的完成情况进行追踪监控,实现了对数据异常工单闭环管控,避免了工单的重复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增强了配网系统数据有效性,提升了配电网运行水平的稳定性,增强了用电可靠性水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