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用电极
    5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4953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111228596.7

    申请日:2021-10-21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电极,其是以金属多孔体为集电体,可以提高耐久性,同时可以提高能量密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电极(1)具有由金属多孔体构成的集电体(10)、与填充在集电体(10)中的电极复合材料(20),集电体(10)具备:复合材料填充部(11),其填充有电极复合材料(20);及,复合材料未填充部(14),其未填充电极复合材料(20);复合材料未填充部(14)具备:集电极耳部(13),其与复合材料填充部(11)相比,厚度小且金属多孔体的密度高;及,极耳会聚部(12),其连结复合材料填充部(11)与集电极耳部(13);并且,在极耳会聚部(12)形成有从复合材料填充部(11)侧向集电极耳部(13)侧延伸的至少一个肋(121)。

    蓄电池模块
    52.
    发明公开
    蓄电池模块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89591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90352.7

    申请日:2023-03-02

    Inventor: 有贺稔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池模块,具备多个圆柱型电池,前述圆柱型电池具有:轴心部件;卷绕电极组,在前述轴心部件的周围卷绕有电极层叠体,所述电极层叠体隔着电解质层叠有正极和负极;第一紧固部,设置于前述轴心部件的轴心方向的一个端部;及,第二紧固部,设置于前述轴心部件的轴心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相邻的前述圆柱型电池经由前述第一紧固部和前述第二紧固部连结。

    硫化氢吸收装置
    5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958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313500.X

    申请日:2023-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少的能量高效地吸收在电池组内生成的硫化氢气体的硫化氢吸收装置。一种硫化氢吸收装置,其具备:电池组,其具有全固态二次电池单体;硫化氢供给机构,其将在电池组内生成的含硫化氢气体向硫化氢吸收部供给;硫化氢吸收部,其具有吸收含硫化氢气体所包含的硫化氢气体的硫化氢吸收体;以及硫化氢吸收体加热机构,其利用废热产生设备生成的废热对所述硫化氢吸收体进行加热。

    蓄电池单元
    54.
    发明公开
    蓄电池单元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2649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087507.4

    申请日:2023-02-09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抑制成本的上升,同时提高蓄电池单体的SOC的推定精度的蓄电池单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蓄电池单元包括:模块(110),串联连接有m个单体组(118),所述单体组(118)并联连接有n个单体(111);m个电压检测部(141);m×(n-1)个热量检测部(120);存储部;及,状态推定部。存储部存储(A1)OCV versus SOC特性的表映射以及(A2)HF versus SOC特性的表映射。状态推定部在m个单体组中的各者中,基于(A2),求出与检测热量对应的n-1个单体的真正的SOC,基于(A1),求出与所求出的真正的SOC对应的n-1个单体的OCV,根据所求出的OCV、及检测合成电压,计算剩余单体的OCV,并基于(A1),求出与所计算出的OCV对应的剩余单体的真正的SOC。

    电池单体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7638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1346586.3

    申请日:2021-11-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为层压单体型的电池,且具有利用外装体从上下夹持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来加以收容的构造的电池中,即使在对收容有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的部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也抑制该外力对集电极耳引线及集电极耳产生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外装体的一张薄膜接触与电池的延伸设置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的端面正交的顶面、底面及两个侧面而对它们进行覆盖,并且覆盖突出的前述电池的前述集电极耳及集电极耳引线的端面,进而,从前述端面的两侧的短边侧折入而在两侧形成三角锥状的空间部,在前述三角锥状的空间部分配置并接合加强材。

    固态电池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2443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053478.5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容量化的固态电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固态电池,具有将电极层和固体电解质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电极层由多个正极层和负极层构成,所述固体电解质层配置在电极层之间,其中,层叠体具有圆柱形状,所述固态电池具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配置在层叠体的两端部;正极极耳,与正极层和前述正极端子电连接;以及,负极极耳,与负极层和前述负极端子电连接;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以螺旋状卷绕在层叠体的外周面。将具有上述结构的层叠体及电极极耳收容于具有圆筒形状的外装体中,可以谋求固态电池的高容量化。

    集电器构造及使用该集电器构造的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476525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210037763.8

    申请日:2022-01-13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将集电器极耳集束接合时的接合部断裂,也防止外部连接用极耳的旋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集电器构造,具备:多个电极集电器,由金属多孔体构成;及,集电器极耳,在各个前述电极集电器中从金属多孔体的一端延伸出;并且,在将多个集电器极耳集束的极耳集束位置,形成有与外部连接用极耳接合的接合部,多个集电器极耳配置为从外部连接用极耳的上下将前述外部连接用极耳夹入,多个集电器极耳的宽度大于外部连接用极耳的宽度,接合部的宽度至少为外部连接用极耳的宽度以上。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9583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1601676.2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在使用金属多孔体作为集电体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电极合材中的锂离子的扩散性,从而提高电池的输出特性及耐久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电极的正极(1)及负极(2)具有:由具备连通的孔部(V)的金属多孔体构成的集电体(11,21)、及至少填充在金属多孔体的孔部(V)内的电极合材(13,23)。关于电极合材(13,23),至少电极活性物质及离子导体粒子分散在电极合材中。离子导体粒子优选为氧化物固体电解质粒子。

    二次电池用电极
    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4953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1228596.7

    申请日:2021-10-21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电极,其是以金属多孔体为集电体,可以提高耐久性,同时可以提高能量密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电极(1)具有由金属多孔体构成的集电体(10)、与填充在集电体(10)中的电极复合材料(20),集电体(10)具备:复合材料填充部(11),其填充有电极复合材料(20);及,复合材料未填充部(14),其未填充电极复合材料(20);复合材料未填充部(14)具备:集电极耳部(13),其与复合材料填充部(11)相比,厚度小且金属多孔体的密度高;及,极耳会聚部(12),其连结复合材料填充部(11)与集电极耳部(13);并且,在极耳会聚部(12)形成有从复合材料填充部(11)侧向集电极耳部(13)侧延伸的至少一个肋(12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