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43501B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0680029941.1
申请日:2006-08-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74 , G11B2007/0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物镜组件,具备:第1物镜(41)和支持第1物镜(41)的第1透镜架(2);第1透镜架(2)由可透过紫外线的材料构成。优选第1透镜架(2)具有第1及第2开口(2a、2b),并包含射入第1物镜的光可通过的贯通孔、和在贯通孔内沿着周方向向贯通孔的中心轴突出的开口限制部(3);第1物镜(41)被堵塞所述第1开口(2b)地支持。开口限制部(3),将从第2开口(2a)射入开口限制部(3)的光,向离开第1物镜的光轴的方向引导。
-
公开(公告)号:CN102290065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89447.4
申请日:2006-08-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74 , G11B2007/0006
Abstract: 物镜驱动装置,具有包含了用于使光束聚光到光盘的第1物镜及第2物镜和支承第1物镜及第2物镜的支承体的可动体,第1物镜及第2物镜各自的光轴之间的距离是5m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741155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510088104.3
申请日:2002-10-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增大物镜的数值孔径(N A)、减小光盘上的聚光点的直径,获得光盘系统的高密度化。在半导体激光光源(10)与光盘(3)之间设置了校正在物镜(1)中发生的色差的色差校正元件(7),为了校正入射到物镜(1)的开口面上的光的强度随到上述开口面的中心的距离而降低的现象,设置了透射率随到物镜(1)的上述开口面的中心的距离而增加的光分布校正元件(6)。
-
公开(公告)号:CN101346761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680049051.7
申请日:2006-12-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21 , G11B2007/0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镜致动器,该物镜致动器在可移动体上装载两个物镜,避免可移动体与盘发生接触或碰撞且装置可以薄型化。假设在使光束聚光到高密度光盘(15)而处于保持在聚焦状态下时,盘表面和上述可移动体的位于最靠近盘的位置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为D1,在使光束聚光到CD(16)而处于保持在聚焦状态下时,盘表面和上述可移动体的位于最靠近盘的位置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为D2,在使光束聚光到DVD(17)而处于保持在聚焦状态下时,盘表面和上述可移动体的位于最靠近盘的位置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为D3,它们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1):D1<D2<D3……(1)。
-
公开(公告)号:CN100444256C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410007080.X
申请日:2004-02-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927 , G11B7/0925 , G11B7/0956
Abstract: 通过考虑物镜的像差来组装光头,防止光头的倾斜修正能力的下降,通过使用该光头,修正光记录介质的“翘曲”所导致的像差,进行更稳定的再生和/或记录。是一种对光记录介质(8)进行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光头,其具有:光源(1);将从该光源(1)射出的光的会聚于上述光记录介质(8)上的物镜(7);和为了修正光记录介质(8)倾斜时产生的像差而将上述物镜(7)倾斜的物镜倾斜机构(13),以让物镜(7)自身所具有的彗差的方向与上述物镜倾斜机构(13)倾斜物镜(7)的方向互相垂直的方式进行组装。
-
公开(公告)号:CN100435222C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610131845.X
申请日:2001-09-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69 , G11B7/08511 , G11B7/1378 , G11B7/13925 , G11B7/13927 , G11B2007/0013 , G11B2007/13727
Abstract: 一种光盘装置及信息的记录、再生方法,在具备具有:包含使从激光光源出射的光束以微小光点聚焦到光盘的记录层上的物镜的聚光光学系统;以及控制聚光光学系统的球面像差的像差校正光学系统的光拾波器、对于具备至少第1记录层及第2记录层的多层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的光盘装置中,在结束微小光点的焦点位置从第1记录层朝向第2记录层的移动之前,就开始球面像差的校正量从适合于第1记录层的值朝向规定值的变更。由此,可在进行了球面像差校正的状态下,对于重新调整焦点的第2记录层进行稳定了的焦点控制,可防止由于层间跳跃的失败而离开了焦点控制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313846C
公开(公告)日:2007-05-02
申请号:CN02144086.7
申请日:2002-09-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275 , G02B5/1871 , G11B2007/0006
Abstract: 提供当波长为0.35μm≤λ1≤0.45μm的光入射时实质上射出0次衍射光、当波长为0.6μm~0.7μm的光入射实质上射出1次衍射光的衍射光学元件。这种衍射光学元件是具备基板1a、及在基板1a上形成的光栅部2a的衍射光学元件。光栅部2a的剖面实质上是在4级、5级或6级中某一级数的台阶形状,当满足0.35μm≤λ1≤0.45μm的第1波长λ1的光3入射时实质上射出0次衍射光6,当满足0.6μm≤λ2≤0.7μm的第2波长的光4入射时实质上射出1次衍射光7。
-
公开(公告)号:CN1947188A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200580013303.6
申请日:2005-06-2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G11B7/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263 , G11B7/13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信息装置以及光信息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若对光记录介质上所产生的球面像差光学地进行校正,则由光量检测器所检测的信号电平对应于该校正量而变动,物镜透镜侧的输出的照射功率变动。其中,备有:激光器(2),其发射光束;聚焦透镜(9)等,其使从所述激光器(2)出射的光束会聚到光记录介质(10)上;球面像差校正机构(24),其被配置于连结激光器(2)和物镜透镜(9)的所述光束的光轴上,并对光记录介质(10)上所产生的球面像差进行校正;偏振光束分光器(5),其将从激光器(2)出射的光束分离为多束;光量检测器(15),其接受由偏振光束分光器(5)所分离的光束的其中之一,并输出对应于其受光量的电信号;激光功率控制机构(21),其基于光量检测器(15)的电信号,而控制所述激光光源的出射功率;控制器(23),其根据球面像差校正机构的校正量,而进行使激光器(2)的出射功率变化的校正。
-
公开(公告)号:CN1929002A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610131846.4
申请日:2001-09-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69 , G11B7/08511 , G11B7/1378 , G11B7/13925 , G11B7/13927 , G11B2007/0013 , G11B2007/13727
Abstract: 一种光盘装置及信息的记录、再生方法,在具备具有:包含使从激光光源出射的光束以微小光点聚焦到光盘的记录层上的物镜的聚光光学系统;以及控制聚光光学系统的球面像差的像差校正光学系统的光拾波器、对于具备至少第1记录层及第2记录层的多层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的光盘装置中,在结束微小光点的焦点位置从第1记录层朝向第2记录层的移动之前,就开始球面像差的校正量从适合于第1记录层的值朝向规定值的变更。由此,可在进行了球面像差校正的状态下,对于重新调整焦点的第2记录层进行稳定了的焦点控制,可防止由于层间跳跃的失败而离开了焦点控制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929000A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610131844.5
申请日:2001-09-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69 , G11B7/08511 , G11B7/1378 , G11B7/13925 , G11B7/13927 , G11B2007/0013 , G11B2007/13727
Abstract: 一种光盘装置及信息的记录、再生方法,在具备具有:包含使从激光光源出射的光束以微小光点聚焦到光盘的记录层上的物镜的聚光光学系统;以及控制聚光光学系统的球面像差的像差校正光学系统的光拾波器、对于具备至少第1记录层及第2记录层的多层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的光盘装置中,在结束微小光点的焦点位置从第1记录层朝向第2记录层的移动之前,就开始球面像差的校正量从适合于第1记录层的值朝向规定值的变更。由此,可在进行了球面像差校正的状态下,对于重新调整焦点的第2记录层进行稳定了的焦点控制,可防止由于层间跳跃的失败而离开了焦点控制的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