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公开(公告)号:CN110510612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791180.2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1B32/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合成二硫化碳的方法。所述合成方法以硫化锂和四氯化碳为原料,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将硫化锂和四氯化碳混合,置于密闭的反应器中,通过低温加热的方法使其反应生成二硫化碳,再通过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加热蒸馏分离固体和液体,将所得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冷却使四氯化碳凝固,固液分离后液体即为二硫化碳。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工艺便捷,所得产物易分离,能耗低,且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35016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52189.8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美都海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高镍正极材料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处理工艺,对在臭氧气氛中烧结得到的高镍正极材料分别进行二氧化碳退火处理和二氧化碳等离子体处理。该方法不仅能够缩短材料烧结的时间,提高产能,减少气体的用量,降低成本,而且能够降低高镍正极材料的锂镍混排程度,提升材料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在烧结结束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退火处理,能够与高镍正极材料表面残留的氢氧化锂发生反应,降低材料表面残碱含量,降低材料对空气的敏感度,延长材料的存放时间,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最后进行二氧化碳等离子体处理,在材料表面包覆一层碳层,增加材料的导电性能,从而提升材料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233251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535965.3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氢化镁、二氧化硅和碳酸盐原位制备多孔硅/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合成温度低、副产物少、产率高,易于工业化实施的制备多孔硅/碳复合材料的方法;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所述多孔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反应可控、产率高的多孔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新方法;本发明所用的二氧化硅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易于工业化实施;本发明所得到的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性能,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化学储能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17183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535994.X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1B33/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金属氢化物直接还原制备多孔硅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孔硅的制备技术是以金属氢化物为还原剂将二氧化硅还原为多孔硅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反应(最低可至350℃)生成高纯度的多孔硅,同时可以通过调控升温速率来控制多孔硅的比表面积和形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反应可控、产率高的制备多孔硅新方法;所用的二氧化硅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高效,绿色环保,易于工业化实施;本发明方法实现了多孔硅的可控制备,通过调整升温速率来控制气体的产生速率,从而达到调控多孔硅的形貌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多孔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光致发光、太阳能、光催化、靶向载药和催化剂载体等诸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048166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56503.8
申请日:2019-04-0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8 , H01M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安全性锂电池的电芯结构,包括柱状电极、电极引线、隔膜套管、蜂窝煤状电极、电池壳和绝缘垫片,所述电池壳内设有至少一个多孔隔膜套管,所述的多孔隔膜套管内设有柱状电极和电极引线,所述柱状电极有粉末状的电极材料压制成型,电极引线与柱状电极固定连接,所述电池壳位于多孔隔膜套管外设有蜂窝煤状电极,所述蜂窝煤状电极由粉末状电极材料压制成型,并设有与多孔隔膜套管相同数量的通孔,一个通孔能够嵌入一个多孔隔膜套管。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电芯结构,当电池受到集中应力作用导致电池内部结构发生损坏时,粉末压制成型的柱状电极立即粉碎、失去电接触,因而不会发生短路,从而可有效避免电池发生爆炸的危险。
-
公开(公告)号:CN10962638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249981.8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1B33/18 , H01M4/4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3/18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61 , C01P2006/40 , H01M4/4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阳极电解法制备二氧化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在无隔膜电解装置中,以金属、碳或贵金属氧化物涂层电极为阳极,以金属、碳或金属合金电极为阴极,以有机溶剂、正硅酸乙酯和硝酸盐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用稀酸调节电解液的pH为3~4,控制电解液温度为0~60℃,采用恒电流密度电解;在阳极获得二氧化硅薄膜或粉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工艺简单、反应及粒径分布易于控制,所得的二氧化硅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高,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具有良好工业化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5362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544078.4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B01D5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柔性可再生除湿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柔性热电材料层、绝缘层和除湿层,所述柔性热电材料层由高分子聚合物和电热材料经溶剂混合均匀后静电纺丝机纺丝、冷却、干燥获得;所述除湿层由吸湿材料和锁水材料经溶剂混合均匀后干燥获得。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除湿产品形状固定、不可再生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柔性可再生除湿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可再生除湿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较好的柔性、一体式可再生、可编织成任意的形状和尺寸;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制造该材料的方法,该方法过程简单、容易实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801233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710018931.8
申请日:2017-01-1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解法制备高纯四丙基氢氧化铵的系统和方法,以5‑25wt%四丙基溴化铵溶液为原料,采用两膜三室电解装置,中间室的四丙基溴化铵解离生成(CH3CH2CH2)4N+和Br‑,阳离子(CH3CH2CH2)4N+选择性透过阳离子交换膜,在阴极室和氢氧根形成四甲基氢氧化铵;阴离子Br‑选择性透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室被氧化生成溴素,再与氨水反应生成溴化铵和氮气,以连续或间歇的方法恒电流电解制备得到5‑15wt%高纯度的四丙基氢氧化铵溶液。该电解工艺避免了离子交换法生产的产品中含钠离子的缺点,具有能耗低、产品纯度高,电流效率高的优点,产品中溴离子含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