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31713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310283505.9
申请日:2013-07-05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L51/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纳米晶/共轭聚合物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太阳能电池导电基底;S2,通过PECVD方法在一生长基底表面沉积硅纳米晶薄膜;S3,通过机械法将该硅纳米晶薄膜从该生长基底表面分离;S4,机械粉碎从生长基底表面分离的该硅纳米晶薄膜,得到硅纳米晶粉末;S5,将该硅纳米晶粉末与共轭聚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形成混合液;S6,超声振荡该混合溶液,使硅纳米晶均匀分散在该混合液中;S7,将该混合液涂覆在该太阳能电池导电基底表面,形成硅纳米晶/共轭聚合物层;以及S8,在该硅纳米晶/共轭聚合物层表面设置第二电极;其中,步骤S3~S7均在保护气体中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5576053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14462.8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IPC: H01L31/032 , H01L31/18 , H01L31/04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Y02P70/521 , H01L31/0326 , H01L31/18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锌锡硫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依次层叠的铟锡氧化物导电玻璃背电极层、铜锌锡硫薄膜光吸收层、硫化镉缓冲层和铝掺氧化锌/银线/铝掺氧化锌复合透明导电窗口层,所述铝掺氧化锌/银线/铝掺氧化锌复合透明导电窗口层为两层铝掺氧化锌薄膜中间夹杂一层银线薄膜。本发明采用铟锡氧化物导电玻璃替代Mo背电极,避免了Mo背电极与铜锌锡硫薄膜硫化过程中热不稳定的特性,同时可实现双面透光,提高了铜锌锡硫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器件效率。另外采用溶液法制备铝掺氧化锌/银线/铝掺氧化锌复合透明导电窗口层代替真空方法沉积的ITO/AZO导电窗口层,降低了铜锌锡硫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而且对周围环境也十分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384007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311838.8
申请日:2013-07-23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该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石墨烯粉末和用于碳源裂解的催化剂置于微波反应腔中的步骤、将微波反应腔抽真空并通入保护性气体和采用微波气相沉积法在石墨烯基体生长碳纳米管制备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步骤。该锂电池的负极上含有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采用微波气相沉积法进行原位制备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不需要预先合成工艺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微波加热,高效、能耗小,生产周期短。锂电池由于含有上述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有利于锂的嵌入和迁出,降低了首次充放电的不可逆容量,且锂电池的安全性好及功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628265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837695.9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多层宽光谱疏水型太阳能电池增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TiO2溶胶及SiO2-TiO2复合溶胶;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前驱体制备疏水性的SiO2溶胶前驱体,制备纳米SiO2溶胶,将疏水性的SiO2溶胶前驱体与纳米SiO2溶胶混合后得到一疏水性的SiO2溶胶;提供一基底,使用SiO2-TiO2复合溶胶在基底表面镀膜,得到SiO2-TiO2复合薄膜;使用TiO2溶胶在SiO2-TiO2复合薄膜上镀膜,得到TiO2/TiO2-SiO2双层膜;以及使用疏水性的SiO2溶胶在TiO2/SiO2-TiO2双层膜上镀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增透膜及具有该增透膜的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和太阳能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3384007A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10311838.8
申请日:2013-07-23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该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石墨烯粉末和用于碳源裂解的催化剂置于微波反应腔中的步骤、将微波反应腔抽真空并通入保护性气体和采用微波气相沉积法在石墨烯基体生长碳纳米管制备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步骤。该锂电池的负极上含有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采用微波气相沉积法进行原位制备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不需要预先合成工艺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微波加热,高效、能耗小,生产周期短。锂电池由于含有上述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有利于锂的嵌入和迁出,降低了首次充放电的不可逆容量,且锂电池的安全性好及功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752279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0483029.4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IPC: C09D163/00 , C09D171/02 , C09D5/08 , C09D7/65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固含量水性石墨烯防腐涂料,包括氧化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纳米复合乳液、无机填料、分散剂、助剂和胺类固化剂。制备方法是以氧化石墨烯和改性环氧树脂乳液为原料,通过原位聚合和化学还原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纳米复合乳液,然后将氨基偶联剂稀释液加入到上述复合乳液中,搅拌混合使石墨烯外边缘接枝有机小分子聚合物,再加入填料、分散剂、助剂和胺类固化剂混合,得到高固含量水性防腐防腐涂料。本发明通过氧化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纳米复合乳液以及无机填料协同实现涂料的防护作用,有效阻碍小分子活性腐蚀介质的渗透与扩散,可增加涂料涂层抗腐蚀能力,延长涂层使用寿命。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腐涂料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52279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83029.4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IPC: C09D163/00 , C09D171/02 , C09D5/08 , C09D7/65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固含量水性石墨烯防腐涂料,包括氧化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纳米复合乳液、无机填料、分散剂、助剂和胺类固化剂。制备方法是以氧化石墨烯和改性环氧树脂乳液为原料,通过原位聚合和化学还原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纳米复合乳液,然后将氨基偶联剂稀释液加入到上述复合乳液中,搅拌混合使石墨烯外边缘接枝有机小分子聚合物,再加入填料、分散剂、助剂和胺类固化剂混合,得到高固含量水性防腐防腐涂料。本发明通过氧化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纳米复合乳液以及无机填料协同实现涂料的防护作用,有效阻碍小分子活性腐蚀介质的渗透与扩散,可增加涂料涂层抗腐蚀能力,延长涂层使用寿命。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腐涂料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058081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575607.9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石墨烯基导热散热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多孔石墨烯和针状式导热散热颗粒经过活化处理、机械搅拌分散后再超声分散,得到分散均匀的活化处理液;在活化处理液中加入颗粒表面改性剂,通过高速搅拌方式进行湿磨和剪切分散处理,得到混合浆料后在保护环境下加热,冷却后得到改性的石墨烯基导热散热溶液,再分离及过滤,然后采用高温烧结干燥处理,即得到石墨烯基导热散热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活化、表面改性和高温烧结处理,在石墨烯法相界面上定向链接上针状式高导热材料,可实现结构互补及导热各向同性,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导热散热特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电子元器件塑封材料上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03195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467842.4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储热导热功能的纳米石墨粉体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膨胀石墨原料采用气流破碎,得到纳米石墨粉体;通过喷射方式将相变材料液滴渗透嵌入纳米石墨粉体内的网状多孔结构孔隙中,得到具有储热功能的纳米石墨粉体;然后采用气流分散及喷雾相结合,使纳米石墨粉体与有机聚合物改性剂相互碰撞、接触,形成化学吸附并实现化学架桥链接,使纳米石墨粉体表面的孔隙封闭,得到表面具有有机相溶性及内部具有储热性能的高导热纳米石墨粉体。上述方法制备的纳米石墨粉体具有储能密度高、导热换热效率高、储热效果好的特点,耐水性和耐腐蚀性强。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备的具有储热、导热功能的纳米石墨粉体在防腐涂料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581323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0909178.0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IPC: H01M10/54 , C01B25/45 , C01B32/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原位再生方法,包括步骤:将废旧锂离子电池放电处理后采用通过物理方法拆解分离出正负极混合粉料、电池外壳、铜箔、铝箔和隔膜;将正负极混合粉料加入NaOH溶液中溶解,除去残留的Al元素后置于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浸出Li、Fe和PO43‑,并过滤除去不溶的石墨,使正极材料和负极石墨材料分离,负极材料提纯后回收再生;然后根据测定的浸出液的元素比例添加锂源、铁源或磷源,使Li:Fe:PO43‑的摩尔比为1‑1.05:1:1,并添加一定量的碳源;喷雾热解后得到包覆碳的磷酸铁锂材料。本发明简化了拆解方式,可原位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盐酸可回收利用,降低了废旧电池拆解成本,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