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载体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24726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410536840.X

    申请日:2014-10-1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载体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通过金属载体的表面预处理、铝溶胶及过渡涂层的制备和活性组分浆料及γ?A12O3活性涂层的制备三步法制备金属载体整体式催化剂涂层。选用FeCrAl合金作为金属载体,用高温氧化法对载体进行表面预处理,以拟薄水铝石粉为原料,HNO3为胶溶剂在水性介质中制备铝溶胶,用浸涂法负载过渡涂层,最后涂覆以NiO、La2O3及LiO为活性组分的活性涂层,所得金属载体催化剂涂层与载体牢固结合。

    耐高温Ag-Cu-O金属封接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8322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31153.6

    申请日:2011-05-2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混合导体透氧膜陶瓷及其支撑体不锈钢用耐高温Ag-Cu-O金属封接材料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此封接材料以Ag为基体,含量为90.5-98.3wt%;Cu、O含量分别控制在1.5-8.5wt%和0.2-1.1wt%范围内;封接温度970-990℃之间,在惰性气氛(纯Ar或纯N2)中进行钎焊封接。本发明是通过将预先制得的Ag-Cu合金置于氧气氛炉中,控制增重在0.2-1.1wt%,于850°C温度,保温30h制得的。本发明制得的耐高温Ag-Cu-O金属封接材料对固体混合导体透氧膜陶瓷及其支撑体不锈钢都具有很高的封接密封性,并且化学稳定性良好,属于特种陶瓷焊接材料技术领域。

    一种致密透氧陶瓷膜的耐高温封接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1486589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046493.1

    申请日:2009-02-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密透氧陶瓷膜的耐高温封接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别是涉及致密透氧陶瓷膜件和其支撑部件间的高温封接材料,以及高温条件下的应用。属特种陶瓷粘结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中致密透氧陶瓷膜的耐高温封接材料具有以下的组成及其重量百分比:陶瓷材料基料55~65%,耐热Pyres玻璃粉25~35%,熔剂B2O3或Li2O 4~6%,增润剂NaAlO2或NaSiO34~6%。将上述四种原料按配方称重配料,将混合配合料于高温炉内于1150~1250℃温度下熔烧20~40分钟,使其熔融,然后冷却至室温,取出熔块,将熔块研磨粉碎,即得耐高温的封接材料粉体。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封接材料具有很高的封接密封性,高温下不会发生漏气现象,且对致密透氧陶瓷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一种强化氢还原金属氧化物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73626C

    公开(公告)日:2006-09-06

    申请号:CN200410017284.1

    申请日:2004-03-3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氢还原金属氧化物的装置,即采用等离子体化的氢与金属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的特殊装置,属化学化工工程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特征是:在反应器中央上设有一阳极板和下部设有由多块金属板铰接构成的阴极带,通过驱动机构的作用,阴极带可按前进方向作循环运行;直流脉冲电源的正负极通过导线分别与阳极板和阴极带相连接;金属氧化物通过给料器进入阴阳极板间的等离子体反应区而被活化的氢离子还原,产物落入集料器中,供气罐中的反应气体可通过气体导入管进入反应器;导入管的四周设有加热器以加热导入的气体。废气或水气从反应器另一端的排出管通过抽气装置而排出。

    氮化钒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562769A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200410017285.6

    申请日:2004-03-3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钒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采用流态化床技术制备氮化钒的工艺方法以及相应的制备专用装置,属化学化工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通过射频感应,在流态化床反应区内产生等离子体,也即将反应气体氨、氮和氢气体激发电离而生成活性氢和氮粒子,并使该活性粒子与悬浮在流态化区的氧化钒颗粒发生还原和氮化反应而生成氮化钒。本发明方法的专用装置主要包括流态化床、射频感应线圈、射频电源、加热器、供气罐、气流分布器,抽气系统,另外有气阀和控制调节反应气体流量的总气阀及其管路系统。

    一种基于铜基材表面梯度降功率激光熔覆加工均质化镍基合金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2625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722547.8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基材表面梯度降功率激光熔覆加工均质化镍基合金涂层的制备方法,铜基材表面梯度降功率激光熔覆加工均质化镍基合金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使用不同目数砂纸对铜基材进行打磨,确保表面粗糙度;对铜基材表面进行黑化处理,提高激光吸收率;对铜基材进行预热,避免熔覆过程中出现裂纹;选用梯度降功率激光在铜基材表面扫描形成铜熔池;将所述镍基合金涂层材料熔覆在所述铜熔池中,从而在所述铜基材表面形成均质化镍基合金涂层;将完成熔覆的铜基材埋入石英砂中缓慢冷却至室温。本发明提供的铜基材表面梯度降功率激光熔覆加工均质化镍基合金涂层的制备方法用于在确保熔覆涂层前后端性能均质性的前提下,降低熔覆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一种带有隔热涂层的高炉风口的制备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480764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1636470.3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隔热涂层的高炉风口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风口本体固定转盘上,通过设置风口的外围的感应线圈对风口本体进行预热,将风口本体预热到600℃以上;匀速转动风口本体,同时使用等离子焊枪对风口本体的内壁进行堆焊;焊枪始终位于风口内壁上方,方向垂直于风口内壁;隔热涂层的厚度控制在2‑3mm;完成一圈堆焊后,使等离子焊枪前进一段距离后继续下一圈的堆焊。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了风口热风被冷却水带走的热量,提高风温,从而降低焦比,实现节能,减少碳排放。

    一种用于高炉或竖炉富氢冶炼的车载供氢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739581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926501.2

    申请日:2021-08-12

    Abstract: 一种用于高炉或竖炉富氢冶炼的车载供氢方法及设备,结合钢铁厂供氢需求和交通领域中氢能汽车使用的车载供氢技术,构建应用于高炉或竖炉富氢冶炼的车载供氢系统,给高炉或竖炉冶炼过程安全、稳定的供氢进行富氢冶炼试验和生产,提供一条有效可靠的途径。与新建制氢厂相比,投资建设成本低,操作流程简单,不受技术升级改造限制,灵活性强。同时,用两台工作长管车和两个减压系统进气管路,解决高炉富氢冶炼所需连续供氢的问题。由于制氢技术还未成熟,建造制氢厂难度高,利用车载供氢系统供氢,不仅解决富氢冶炼氢源供应的这一难题,而且能够顺应氢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变化。

    一种碳化钨强化钴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04660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0278280.2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铜基体等离子熔覆的碳化钨强化钴基复合材料,以钴基合金为熔覆材料,碳化钨为陶瓷强化相,通过粉体混合、干燥、熔覆的制备过程,制备并筛选出合适配比的混合粉体,在铜表面电镀镍层改善涂层的质量,通过等离子熔覆的方法在铜基体表面添加能显著增加铜基体硬度及耐磨性的熔覆涂层,最后通过长时间高温时效处理使涂层的物相变得更均匀,更趋向于稳定态,硬度及耐磨性进一步提高。

    一种利用CO2制备CO气体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7578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603595.6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CO2制备CO气体的系统及方法,将高纯CO2气体通过置于由炼钢感应炉改造得到的密闭造气炉底部的底吹元件通入熔池温度为1600℃‑1800℃之间的氧饱和Fe‑O‑C熔体中,CO2与高温熔体中铁元素发生CO2+Fe=CO+FeO的反应,生成CO气体体积分数为85%以上的气相生成物,经气体分离装置后制备高纯度CO气体,用做化工原料,即实现了CO2气体的资源化应用,同时可制备化工所急需的CO气体原料,同时该过程为炼钢常见气‑液两相化学反应,设备操作难度低,反应速率快,可大规模高效消纳CO2气体及制备CO气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