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84874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710651301.4
申请日:2017-08-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F214/06 , C08F222/38 , C08F114/06 , C08F2/44 , C08F2/38
Abstract: 一种提高聚氯乙烯树脂孔隙率的皮膜去除剂及聚合方法,属于高分子聚合领域。皮膜去除剂由甘油酯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组成,甘油酯类化合物为单硬脂酸甘油酯、混合硬脂酸甘油酯、月桂酸甘油酯或棕榈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物,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丙酮、甲醇或丁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物,甘油酯类化合物与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1:3~49。聚氯乙烯聚合过程中,皮膜去除剂用量为0.2~15%。制备的聚氯乙烯树脂颗粒表面的孔隙结构会明显增多,表观密度减小,表面孔隙结构增大,DOP吸收量增大,说明内部孔隙率增大,内部孔结构增多。
-
公开(公告)号:CN10865942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710207156.0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氯化聚氯乙烯组合物及管材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领域。其特征在于,重量份组成为:CPVC树脂100份;稳定剂1.5~2.0份;抗冲改性剂5~6份;加工助剂2~3份;润滑剂1.5~2.0份;抗氧化剂1.5~2.0份;着色剂1.9~2.3份;填料1~5份;CPVC树脂为本体法PVC树脂氯化改性得,抗冲改性剂为特定组成的MBS树脂,抗氧剂为高熔点受阻酚抗氧剂与亚磷酸酯抗氧剂的复合抗氧剂体系。制备方法在100℃~120℃时将物料低速混合;并将粒料挤出管材。本发明组合物改善了材料的稳定性及耐热性能,从而制得的氯化聚氯乙烯管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能,并易于加工成型。
-
公开(公告)号:CN108342171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10050594.0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9J127/24 , C09J11/08 , C09J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CPVC溶剂型胶粘剂,所述的CPVC树脂的平均分子量为2.8万-4.5万,氯含量在64%-70%,优选分子量为3.0万,氯含量66%-68%的CPVC树脂。氯含量66%-68%表示的是质量含量。本发明具有稳定性好、耐热温度高、粘结力强的特点,适合于UPVC、CPVC管道系统中,尤其适用于热流体的管道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318279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510337983.2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9J127/24 , C09J11/08 , C09J11/04 , C09J11/00
Abstract: 高强度CPVC溶剂型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胶粘剂技术领域。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CPVC树脂10~15份,CPVC溶剂55~73份,增强剂1~5份,增强剂溶剂10~30份,填料0~2份。增强剂为醋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酯化度为200~300,乙酰基含量32~42%。本发明的高强度CPVC溶剂型胶粘剂的耐热性能和粘结性能优异,主要应用于CPVC管道系统,尤其适用于热流体的CPVC管道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7459751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610389301.7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27/24 , C08L2201/02 , C08L2205/025 , C08L2205/035 , C08L91/06 , C08L23/286 , C08L11/00 , C08K13/02 , C08K5/12 , C08K2003/265 , C08K5/58
Abstract: 一种阻燃型CPVC壁纸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加工应用技术领域。CPVC树脂100份、有机锡稳定剂0.6~1份、钙/锌稳定剂1.5~2份、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40~70份、氯化石蜡 10~15份、氯化聚乙烯5~15份、氯丁橡胶5~15份、润滑剂0.4~0.8份、碳酸钙0~30份。该阻燃型CPVC壁纸用组合物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并且未添加三氧化二锑作为阻燃剂,解决由于限制使用三氧化二锑阻燃剂而造成的壁纸阻燃技术瓶颈问题,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6565872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656013.9
申请日:2015-10-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水相悬浮法CPVC树脂的制备方法,属于CPVC制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中选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对PVC树脂起到分散作用,在该超声波频率下能够保证PVC树脂在水悬浮体系下的均匀分散,同时利用超声波的能效应及化学效应,保证了深度氯化的进行及氯化的均匀性,减少CPVC树脂结构缺陷。制备的CPVC树脂氯含量及老化白度高、初期着色性好,动态热稳定时间长,加工塑化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250406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257338.0
申请日:2013-06-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L23/28 , C08L27/24 , C08K13/02 , C08K5/02 , C08K5/098 , C08K5/521 , C08K3/22 , C08K3/26 , C08J9/10 , B29C47/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PE/CPVC橡塑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加工应用领域。本发明所述的CPE/CPVC橡塑保温材料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CPE/CPVC树脂,100份;稳定剂,1.5-10份;复合润滑剂,0.3-3份;增塑剂,10-50份;发泡剂,0.3-5份;助发泡剂,0.4-1.0份;发泡调节剂,1-4份,阻燃剂,0-15份;填料,0-20份。本发明的保温材料具有柔软、耐屈绕、耐寒、耐热、阻燃、防水、导热系数低、减震、吸音等优良性能,在保温防止热损失方面,获得了理想的使用效果。该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连续,生产效率高,适合流水线批量化生产,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轻纺、医药、化工、冶金、造船等行业。
-
公开(公告)号:CN104249522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310268140.2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B32B27/06 , B32B27/18 , B32B27/30 , B32B37/10 , C08L27/06 , C08K13/06 , C08K9/12 , C08K3/26 , C08K3/34
Abstract: 一种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本发明以100重量份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并添加2.5~5.0重量份复合防雾无滴助剂;利用三层共挤复合压延工艺制备出三层复合结构的大棚膜,其中间层中复合防雾无滴助剂浓度为表层中的1.5~2.5倍,中间层厚度为表层厚度的2~3倍。复合防雾无滴助剂为10~15重量份复合防雾剂,25~50重量份复合无滴剂,40~80重量份缓释剂经过插层反应制得。本发明耐久型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制备方法为防雾剂及无滴剂与缓释剂插层-物料配混-压延工艺,消雾无滴聚氯乙烯大棚膜能够长期有效的具有消雾、无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273325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257571.3
申请日:2014-06-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L27/06 , C08L51/06 , C08L33/04 , C08K13/02 , C08K3/26 , C08K5/103 , C08K5/20 , B29B9/06 , B29C47/92
Abstract: 一种耐寒耐磨聚氯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氯乙烯材料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重量份组成为:PVC树脂100份、稀土稳定剂4~10份、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20~80份、增塑剂1.0~5.0份、抗冲改性剂0.5~3.0份、润滑剂0.4~0.8份、纳米活性碳酸钙5~15份;上述物料680~1400r/min搅拌升温至100~120℃时,再在85r/min搅拌冷却,降温至40~50℃后,再加入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混合2~8min得干混料;干混料在110~170℃温度条件下熔融共混挤出,经塑料切粒机切成粒料即得。提高了产品的耐寒性、耐磨性和抗冲性能;适于制备除雪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3524916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210231553.9
申请日:2012-07-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高透明聚氯乙烯热收缩膜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组合物的重量份组成为:聚氯乙烯树脂100份、稳定剂1.5~3.5份、增塑剂3~7份、增韧剂1.0~4.0份、润滑剂1.0~2.0份、透明改性剂0.8~5.0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透明改性剂的使用解决了热收缩膜发黄的问题,明显减少了热收缩膜的鱼眼,提高了热收缩膜的透光率,明显改善热收缩膜组合物的塑化效果和热收缩膜的色泽,大大提高热收缩膜的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