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0305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10180901.9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其包括脂肪酸、脂肪酸酯和溶剂,所述脂肪酸碳原子数的范围和所述脂肪酸酯中的脂肪酸部分的碳原子数的范围独立地为12至24。本发明的脂肪酸酯合成条件温和,且合成原料源广泛、产量大、价格低廉、易得,因而成本低。本发明油溶性稠油降粘剂有良好的流动性和降粘效果,所用原料易得,合成操作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或者苛刻的合成条件。本发明的稠油降粘剂中脂肪酸和脂肪酸酯加入量不超过稠油总质量的0.08%,该降粘剂用量少,可以将稠油粘度降低42%以上,降粘效果好。因此,本发明的油溶性稠油降粘剂适于大规模的油田开采和集输。
-
公开(公告)号:CN11288365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94395.6
申请日:2021-01-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洞型油藏裂缝颗粒运移平衡高度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工区的施工参数、颗粒的物理特性参数以及裂缝的基本参数;计算重力雷诺数、流体重力雷诺数、流体雷诺数、颗粒雷诺数;利用双幂律理论建立颗粒运移平衡高度预测模型;根据计算得到的各个雷诺数以及所述颗粒运移平衡高度预测模型,计算得到缝洞顶部距颗粒平衡后堆积顶部的距离;根据所述缝洞顶部距颗粒平衡后堆积顶部的距离,结合裂缝宽度,计算得到颗粒运移平衡高度。本发明结合量纲分析和相应的数学方法,最终获得更加准确的颗粒运移平衡高度,为调流工艺技术规模化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343403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010099531.6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G06F30/20 , E21B33/138 , G06Q50/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缝洞型油藏调流技术的颗粒注入量确定方法,包括:对待研究油藏区域进行注水作业,确定水驱路径、调流剂颗粒放置位置、井底各裂缝通道的分流量和每条裂缝通道的裂缝基本信息;根据各裂缝通道的分流量和裂缝基本信息,基于水驱路径和放置位置,对调流剂颗粒在待研究油藏区域的运动及堆积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调流剂颗粒在各放置位置形成的成型体的总体积;根据当前总体积,由调流剂注入速度确定颗粒注入量。本发明克服了注入量不够造成的无效,同时避免了注入量太多造成全部堵死的现象,使得油井增油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451765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011305644.3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藏开发中的调剖堵水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温高盐底水油藏的二元复合控水工艺。该工艺包括:依次向地层注入前置保护液体系、弱堵体系、过渡体系、强堵体系和顶替体系;所述弱堵体系按注入的先后顺序包括第一氮气段塞、起泡液体系1段塞和第二氮气段塞;所述过渡体系为起泡液体系2段塞;所述强堵体系为耐高温凝胶段塞;所述顶替体系按注入的先后顺序包括聚合物溶液段塞和清水段塞。该工艺解决了单纯化学堵水技术应用于高温高盐底水油藏时经济适应性和技术适应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4132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0056372.5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B01F35/71 , B01F35/32 , B01F27/90 , B01F27/072 , B01F23/43 , B01F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稠油的掺稀混配装置,包括设置在抽油泵的下游的第一管道,其包括用于接收稠油的第一进口,以及若干个第一通孔;以及设置在第一管道内的第二管道,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接收稀油并延伸穿过第一管道的侧壁的第二进口,以及若干个第二通孔,其中,稀油在抽油泵的作用下分别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进入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环空内,以与稠油混配。本发明能够使得稀油与稠油能够混合的更均匀,以确保稀油与稠油能够获得良好的混合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463680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011479452.4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G01N3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与数模相结合的原油沥青质析出研究方法,该方法是通过高温高压沥青质析出物理实验,设计多级过滤装置,模拟原油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沥青质析出情况,既得到沥青质总的析出量,同时得到沥青质的粒径分布规律;通过CMG数值模型模拟地下原油组分,利用相平衡预测沥青质的析出规律;利用高温高压沥青质析出物理实验结果,对CMG模型进行校核和修正,得到准确完整的沥青质析出规律。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更为精准可靠、符合现场实际的沥青质析出规律的研究方法,为原油沥青质含量高的油田预测沥青质析出结果,进而合理指导现场生产,避免和减少沥青质析出问题带来的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4482911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011251569.7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E21B33/128 , E21B3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隔器,其包括中空芯轴、套设在芯轴上的固定套、活动套及胶筒总成。在芯轴上设有径向通道,在固定套上设有导流通道,在固定套、活动套和芯轴三者之间设有环形腔,该环形腔内还设有环式活塞和弹性构件。本发明的封隔器的改进包括但不限于在原有封隔器的结构上增设泄压阀,其设在固定套上并位于导流通道内,既能在打开时敞开泄压口又能在关闭时封闭泄压口,该泄压阀可以协助径向通道一起释放导流通道和环形腔内的流体,促进导流通道和环形腔内流体通过二者快速排出,保证环式活塞能从下游位置快速返回到上游位置,活动套也能从下游工位快速返回上游工位,降低封隔器的解封时间,提高该封隔器所在油井的采油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91193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405678.X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C07C233/20 , C07C231/02 , C07C231/24 , C09K8/588 , C09K8/508 , C09K8/88 , C08F220/58 , C08F22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盐型甲基丙烯酸多巴胺两亲单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单体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多巴胺盐酸盐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酰氯,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有机硼催化剂、催化调节剂,混合均匀,在温度10‑30℃反应20‑25小时,得到反应液;(3)将步骤(2)所得反应液中的溶剂及催化剂除去,即得,所述甲基丙烯酸多巴胺两亲单体。本发明的单体具有邻位双羟基结构,可与高价金属离子形成螯合配位络合物,作为功能单体参与聚合反应,合成耐盐型油田化学品,可提高聚合物对钙、镁离子的承受力,用于高温高盐油藏调剖、驱油、降粘等。
-
公开(公告)号:CN114517657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305644.3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藏开发中的调剖堵水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温高盐底水油藏的二元复合控水工艺。该工艺包括:依次向地层注入前置保护液体系、弱堵体系、过渡体系、强堵体系和顶替体系;所述弱堵体系按注入的先后顺序包括第一氮气段塞、起泡液体系1段塞和第二氮气段塞;所述过渡体系为起泡液体系2段塞;所述强堵体系为耐高温凝胶段塞;所述顶替体系按注入的先后顺序包括聚合物溶液段塞和清水段塞。该工艺解决了单纯化学堵水技术应用于高温高盐底水油藏时经济适应性和技术适应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7916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11257876.6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堵水用3D疏水材料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密胺海绵、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和水解液。制备包括以下步骤:S1)先取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四乙氧基硅烷加入乙醇和水配制而成的水解体系中在室温下水解24~36h;S2)将清洗干净的密胺海绵浸入水解体系中20~60min;然后将密胺海绵取出,挤压排出水解液;S3)将浸泡后的密胺海绵在125℃~130℃中处理1~2h,得到硅烷改性剂改性的超疏水密胺海绵;S4)将制备的密胺海绵在低温下通过粉碎法粉碎成粒径不超过10μm的颗粒;所述密胺海绵粉碎的温度为‑40~30℃。疏水性能显著提高,改性密胺海绵具有超高吸油能力和超高疏水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