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20680C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410049706.3
申请日:2004-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学电源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硫化钠/溴储能电池的阳极电解液制备方法。该阳极电解液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按照摩尔比称取所需量的硫化钠与单质硫、氢氧化钠放入容器中;b)加入适量去离子水,配制成Na2Sx溶液,不断向溶液通入氮气,并用搅拌器搅拌,温度控制在室温~100℃;c)待单质硫完全溶解后,停止搅拌器搅拌,溶液静置冷却后定容备用。本发明多硫化钠/溴储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大于75%,使用寿命可长达10年以上,可在常温下操作、启动速度快、充放电性能好、无自放电、制造成本低、环境友好,可用于MW级的储能电站,适宜于可移动动力源。
-
公开(公告)号:CN1967918A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510047723.8
申请日:2005-1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以元素周期表中的第IIIb、IVb、Vb、VIb、VIIb、VIII和Ib族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元素的碳化物或氮化物,或过渡金属氧化物MxOy为活性组份;活性组份的含量为催化剂总重量的10-70%,余量为载体;且活性组份中至少含有钼和钨的氮化物中的一种,钼和钨的氮化物的含量为催化剂总重量的10-60%。本发明用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时,表现出良好的O2还原活性;对于含CO的富H2气体燃料,既能降低CO在Pt上的吸附又能有效地促进Pt上吸附的CO氧化,表现出良好的抗CO能力和氢氧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845363A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200510046208.8
申请日:2005-04-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合成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燃料电池用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合成方法,步骤如下:多孔聚四氟乙烯膜经过表面改性以减小水接触角,增强润湿性,在与其润湿性良好的中沸点溶剂或低沸点溶剂中浸渍备用;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用高沸点溶剂密闭加热溶解后再加入中沸点、低沸点溶剂制成溶液;在多孔聚四氟乙烯膜上浇铸,加热挥发溶剂后进行结晶热处理即合成了复合质子交换膜。膜厚度可控在5~150μm之间。本发明合成了高性能燃料电池用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与聚四氟乙烯相容性良好、机械强度高、致密性良好、低成本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832234A
公开(公告)日:2006-09-13
申请号:CN200510045988.4
申请日:2005-03-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抗CO催化剂是PtAu-MxOy,其中X=1、2或3,y=1、2、3或4;其可按如下过程制备,将活性组份的前驱物溶解到醇溶剂中,采用初湿法将载体与上述混合溶液混合;将混合物加热到50℃~95℃,在搅拌下使混合物表面干燥,然后在60℃~15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2~24小时,最后将干燥后的混合物在H2/惰性气体的气氛下于200~600℃下焙烧0.5~12小时。本发明的优点为:制备方法简单,流程少,易操作,环境友好,催化剂活性高,活性组份分布均匀,制备方法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812176A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510045787.4
申请日:2005-0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燃料电池辅助系统效率的方法,来提高发动机效率,即燃料电池变压操作方法,通过同时控制空压机转速及燃料电池空气尾排孔的大小来控制空压机的排气量及排气压力,实现燃料电池在高压力、高排气量的状态下输出高功率,低压、低排气量的状态下输出低功率。本发明通过采用变压操作方法,当负载变化大时,不但节省了燃料消耗,提高了燃料效率,而且减少燃料电池操作成本,从而推动了燃料电池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812171A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510045788.9
申请日:2005-0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特殊场合下使用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金属双极板及其制作技术,该双极板上设有气、液室,在双极板的工作面积周边和气、液室周边均匀粘接一层密封线。所述双极板的制备方法是:用重量百分含量不少于85%的磷酸作粘接剂,均匀涂抹在双极板工作面积周边和气、液室周边,将导电胶均匀粘接在双极板周围作为密封线。制备双极板的压力和温度在硫化机上进行,制备双极板的压力控制在0.1MPa以下,硫化机温度控制在150℃~240℃之间。本发明很好地解决了电池组中气室与气室、气室与外界之间的密封问题,对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双极板的密封和推进燃料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770521A
公开(公告)日:2006-05-10
申请号:CN200410082726.0
申请日:2004-11-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制备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改性的方法。采用三电极体系,在电解池中利用电化学合成技术(如恒电位、恒电流、循环伏安、脉冲或阶跃)在金属板表面电聚合导电聚合物膜,合成改性极板,使用的导电聚合物单体可以是苯胺、吡咯或噻吩;改性工艺为:将金属板放入预先通氮的草酸、硫酸或高氯酸和聚合物单体溶液中,以金属板为工作电极,炭板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本发明对金属板进行改性,实现改善金属双极板在燃料电池环境中的耐蚀性之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725540A
公开(公告)日:2006-01-25
申请号:CN200410021520.7
申请日:2004-07-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组装技术,具体为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组装结构。采用内定位和外定位相结合的组装结构,内定位是集流板与双极板、上下端板设有相对应的内定位孔,内定位杆插在其内,在组装电池组过程中,利用双极板和电极上的内定位孔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外定位是上、下端板周边通过导位杆连接,上、下端板周边形状是锯齿形,导位杆的形状为与上、下端板外周形状相配合的形状,与导位杆配合的下端板与导位杆下端固定,与导位杆配合的上端板连有防止导位杆水平移动的档板。按照本发明组装方式,加工简单、方便可行,成本低,便于批量生产,能够确保电极和双极板间的接触良好,能够实现电池组的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155520C
公开(公告)日:2004-06-30
申请号:CN99113066.9
申请日:1999-06-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隔膜用γ-LiAlO2超细料制备技术,其特征在于依下述步骤进行:以Li2CO3、γ-AlOOH、KCl、NaCl为原料混合加无水球磨介质球磨;在高温550~750℃反应0.5~1小时;将反应过物料反复用去离子水清洗;将以上水合物在高温450~650℃下焙烧0.5~2小时;在以上生成的α-LiAlO2细料中添加抗烧结剂,在850~950℃焙烧1~2小时,即生成γ-LiAlO2超细料。本发明工艺过程简单、可靠,能耗低,适用于粉料批量生产和大容量电池隔膜制备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474470A
公开(公告)日:2004-02-11
申请号:CN02127802.4
申请日:2002-08-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88
Abstract: 一种用于多硫化钠/溴新型储能电池的电极制作方法,其中负极采用碳载过渡金属催化剂与全氟磺酸树脂溶液混合均匀后涂抹到支撑材料碳纸或碳毡上,正极采用碳载铂催化剂与全氟磺酸树脂混合均匀后涂抹到碳纸或碳毡上,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生产。电极中的催化剂用量和粘合剂用量容易控制,制备的电极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性,在多硫化钠/溴储能电池中表现出很好的活性、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得到高的功率密度和长的循环寿命。本发明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是易于进行批量生产的高效电极。可以降低多硫化钠/溴储能电池的使用成本,促进多硫化钠/溴储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