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0517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626669.0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待监测工作面所在目标区域各含水层的垂距数据、所述待监测工作面的历史涌水量数据和微震覆岩破坏高度数据;若微震覆岩破坏高度与目标含水层满足预设空间关系,则确定监测获取的所述微震覆岩破坏高度数据与所述历史涌水量数据的关联度;根据所述关联度,对工作面涌水量进行预测。本发明通过构建工作面涌水量周期性变化与微震覆岩破坏高度周期性变化的关联关系,对多重含水层下涌水量周期性变化进行预测,有效地提高了工作面涌水量预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9139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091717.2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B47/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浅埋厚土层薄基岩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综合探测方法,通过确定导水裂缝带观测孔的位置,对观测孔土层进行冲洗液漏失量监测和压水试验观测,对观测孔基岩层进行冲洗液漏失量监测和压水试验观测,基于冲洗液漏失量数据和透水率数据,将冲洗液漏失量数据的快速变化区域认定为导水裂缝带发育顶点位置,将透水率数据大于预设透水率的区域认定为导水裂缝带发育位置。该方法通过对土层观测孔和基岩层观测孔的裂缝观测相结合,能够准确的探测厚土层薄基岩导水裂缝带发育位置,有利于提高地面钻孔法观测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准确性,提高地面钻孔的利用率,对顶板水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14628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12809.5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基于多源数据的采煤沉陷区地面稳定性可视化协同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属于煤矿开采沉陷区监测技术领域。通过对目标采煤沉陷区利用多种沉陷区地面稳定性监测技术,协同监测采集采煤沉陷区全域及多个监测点位的沉陷区地面稳定性数据;针对每种沉陷区地面稳定性监测技术监测采集的地面稳定性数据,构建对应格式的数据存储库,并将所述地面稳定性数据对应存储至对应的数据存储库;根据所述地面稳定性数据与对应的数据预警规则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分类预警。由此,便于全面准确地监测采煤沉陷区的地面稳定性,从而为采煤为治理解决采煤沉陷问题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630523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64382.7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E21C41/1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构筑物下近水平煤层适用宽条带全柱开采的判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开采区域的平面坐标系,并对平面坐标系中开采区域的边界进行线积分计算,得到开采区域的地表静态最大水平拉伸变形值;基于地表动静态水平拉伸变形比值关系及地表静态最大水平拉伸变形值,确定开采区域的地表动态最大水平拉伸变形值;基于地表动态最大水平拉伸变形值和开采区域的地表最大下沉值,确定近水平煤层宽条带全柱开采方法适用开采区域的判定结果。本发明可以准确地根据开采区域的地质采矿条件对近水平煤层宽条带全柱开采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有效判定,大大提高了宽条带全柱开采方法对建(构)筑物下煤炭资源开采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92498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110480485.9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伊犁新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电线塔下的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计算方法及维护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概率积分法对历史工作面对应的地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拟合求取地表移动变形计算参数;基于幂函数‑Knothe时间函数对历史工作面对应的地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拟合求取地表动态下沉时间函数;根据地表动态下沉时间函数和下沉系数,获取历史工作面的回采时间中每个第一时间段内的地表下沉率增量;根据每个第一时间段内的地表下沉率增量和地表移动变形参数计算目标矿井的当前工作面的回采时间中每个第二时间段内的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量。本发明提高了地表动态移动值计算的准确性,结合地面实时调斜的综合治理措施,为输电线塔的维护提供有效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85662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36048.1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溶地层断裂带注浆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岩溶地层的断裂带布置的第一分支钻孔进行示踪试验,获取示踪剂的扩散范围,根据所述扩散范围确定对所述断裂带的布孔间距;根据所述断裂带的横向展布长度和所述布孔间距,确定第二分支钻孔的分支横向位置;根据所述断裂带两侧岩溶地层中含水层的顶部位置,确定每个分支横向位置对应的第二分支钻孔的分支纵向位置;根据每个分支横向位置和每个分支横向位置对应的分支纵向位置对所述断裂带布置第二分支钻孔,向所述第二分支钻孔进行注浆。本发明实现对断裂带进行有效的区域性治理,减小钻孔数量和注浆液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48270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29876.X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电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电废弃物处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矸石、粉煤灰和矿井水混合配制成浆液;将烟气和浆液进行对流式耦合反应,以降低浆液的pH值和烟气中CO2含量;将反应后的浆液输送至煤矿采空区内进行填充;回收采空区内的浆液泌水参与制浆;系统包括制浆装置、耦合反应装置、输送装置和回收装置。本发明通过对煤电联营企业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后,填充至采空区,实现了废弃物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同时采空区被废弃物填充后,减轻了采空区水火灾害和地表残余沉降,有利于矿井的安全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87907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42585.3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地面定向水平孔的煤与煤层气接续开发方法,包括:测定煤层瓦斯含量以确定近距离保护层、远距离保护层以及被保护层;确定各层水平分支孔在被保护层、被保护层与近距离保护层之间的围岩中以及被保护层与远距离保护层之间的围岩中的布置层位;钻取被保护层、被保护层与近距离保护层之间的围岩以及被保护层与远距离保护层之间的围岩中的各层水平分支孔;通过各层水平分支孔,对被保护层、被保护层与近距离保护层之间的围岩以及被保护层与远距离保护层之间的围岩中的煤层气进行预抽采。该方法中的定向水平孔采用多层位、区域性的布置形式,能够对煤层气进行全方位的抽取。同时,该方法的抽采量较大,且抽采效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753404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0491539.7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薄松散层采煤沉陷区双层介质地基附加应力计算方法,包括:将薄松散层采煤沉陷区的地基分为上部覆盖的表土层和下部的基岩层,基于Boussinesq地基模型计算出表土层的附加应力;获取表土层和基岩层之间分界面上部表土微单元层范围内总的应变势能和总的竖向附加应力,下部基岩微单元层范围内总的应变势能和总的竖向附加应力;根据应变势能守恒条件和附加应力平衡条件,求解基岩层的附加应力分量表达式中的系数;将系数带入附加应力分量表达式中,获取基岩层的附加应力。本发明实施例将薄松散层采煤沉陷区地基分为双层介质地基类型,对每种类型分别计算附加应力,从而提高薄松散层采煤沉陷区地基附加应力计算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83275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0490883.4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传递矩阵法的沉陷区层状介质地基附加应力计算方法,方法包括:根据沉陷区中地基的岩性差异,将所述地基划分成多个层状介质,基于Boussinesq地基模型计算出所述多个层状介质中第一层介质的附加应力分量;根据应变势能守恒条件和竖向附加应力平衡条件,求解所述第二层介质的附加应力分量表达式中的系数,将所述系数带入所述附加应力分量表达式中,获取所述第二层介质的附加应力分量;基于传递矩阵方法,根据所述第二层介质的附加应力分量求解所述地基中除所述第一层介质和第二层介质以外的其他层介质的附加应力分量。本发明实施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高了附加应力计算的精确性和计算速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