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88664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546191.1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剂基底材料、过渡金属‑氮共掺杂型热解聚吡啶碳基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基底材料为聚2,6‑二氨基吡啶,所述聚2,6‑二氨基吡啶由单氰胺和2,6‑二氨基吡啶经氧化聚合制得。本发明提供的过渡金属‑氮共掺杂型热解聚吡啶碳基电催化材料包括催化剂基底材料和掺杂于该催化剂基底材料中的过渡金属,其中,所述催化剂基底材料为聚2,6‑二氨基吡啶。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单氰胺参与2,6‑二氨基吡啶的氧化聚合过程,得到的聚2.6‑二氨基吡啶作为催化剂基底材料制得的催化剂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在介质中与电解液传质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41364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502799.4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固液分离的超重力装置,包括:超重力混合部和超重力分离部,所述超重力混合部包括转子组件;所述超重力分离部包括旋转组件和分离挡片,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轴以及围绕所述旋转轴螺旋的螺旋离心片,所述分离挡片与所述螺旋离心片的外侧边沿贴合设置;本发明利用超重力技术,固液混合物料在超重力混合部内进行强化混合,然后再超重力分离部将固液混合物料进行固液分离,解决了目前工业上固液处理过程中活性剂溶液与固液体系混合的不均匀性导致处理结果的较差的问题,同时,本发明将超重力混合部和超重力分离部集成在一个超重力装置内,节约了设备占地面积,简化了操作流程,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37294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270791.X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超重力反应系统的油固分离方法,本申请利用通道装置使油泥(油浆)与清洗剂(沉降剂)初步混合,再利用超重力反应装置使预混液达到更加均匀得混合,强化传质效果,最终使油固体系在活性剂的作用下得以分离,提高了油固分离效率;整个装置简化了操作流程,节约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增强了油泥(油浆)与清洗剂(沉降剂)的混合,提高了油泥分离以及油浆脱固处理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36879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116423.5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B01J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热敏物质精确控温的旋转设备及应用方法,旋转设备包括壳体、电机、液体进口、进液腔、液体出口、转子、重力热管、控温腔室、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本发明通过调变热管的类型和介质可以实现热敏性物质的精确控温,精度可达±0.1℃,避免了传统电加热或者介质热传导造成的物料受热不均匀以及温度不可控所造成的热敏性物质烧焦、变质、失活等问题。此装置及方法对于塑料工程、生物工程和生物化学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652950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910830709.7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B01J1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材料连续化生产的微波耦合超重力反应系统,通过设置超重力反应器、微波馈入器、第一高剪切泵、第二高剪切泵及过滤器,结合超重力技术和高剪切技术,借助高剪切泵的剪切力和离心力,使物料在高速剪切、摩擦挤压的作用下达到均质工艺要求;借助超重力反应器的快速微观预混的特点,使得成核过程在微观均匀的环境中进行;借助微波技术通过加热精确控制预混及反应温度,进而上述仪器相互配合形成可连续化生产的微波耦合超重力反应系统,本发明精确控制传质、传热速率,解决了多孔材料由于混合不均匀、反应温度不均匀导致生产颗粒大、粒径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使预混阶段与晶化阶段在同一反应器内,节约设备占地面积,简化操作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09647315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016216.X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B01J19/18 , C07C51/235 , C07C59/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量充分利用的超重力装置、氧化方法及系统,该装置包括:超重力反应器本体以及被动式扰流件,利用液体被甩出旋转腔室后撞击被动式扰流件的碰撞部,使得碰撞部旋转,带动底部被动式扰流部转动,强化了反应体系的气‑液传质;在上腔体中,通过超重力反应器增加液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强化传质,在下腔体中,通过旋转提高了气液之间的混合,延长了反应时间,进一步强化了传质和混合,同时实现了能量高效利用,并且防止了高速转动的流体对反应腔体碰撞导致反应腔体泄露的问题,进一步的,能够形成两级强化传质和反应的差异化环境,能够满足特殊反应体系的需要,为反应差异化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9316931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811196200.3
申请日:2018-10-1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船舶尾气一体化净化装置,包括电机和净化装置壳体;所述净化装置壳体内包括喷淋装置、旋转丝网液体雾化分散装置和旋转除沫器;在该装置中,喷淋装置可应用在管道中,喷淋液相氧化剂,在管道中提高氮氧化物的氧化度,减小占地面积,以及便于后续在旋转丝网液体雾化分散装置中被吸收剂吸收;在旋转丝网液体雾化分散装置中,气体沿轴向流动,不需要克服离心阻力,减小了气相阻力;液体由液体分布器喷出,碰撞在旋转的丝网上,被多层丝网切割成小液滴,呈雾状均匀分布,增加了气液两相错流接触面积,强化气液两相的传质。旋转除沫器利用高速旋转的丝网,保持除沫丝网表面的更新,实现气液分离,避免了雾沫夹带和吸收剂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234162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725195.9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8G8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内循环旋转填充床制备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金属盐搅拌溶解于溶剂中,制得金属盐溶液;将有机配体搅拌溶解于溶剂中,制得有机配体溶液;2)配制前驱体溶液;3)将前驱体溶液通过进料口加入内循环旋转填充床的腔体中作为反应底物;开启电机,待电机稳定运作后,将金属盐溶液与有机配体溶液分别泵入内循环旋转填充床中进行循环,持续沉淀结晶反应0.01‑5h后,取出反应的物料,制得悬浮液;4)过滤和洗涤,得到干净的滤饼,再对滤饼进行干燥处理,获得产品。本发明制得的产品粒径大小1‑100纳米,且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形貌规整,是具有确定晶型结构的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814374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711087218.5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调控碳材料形貌的方法,属于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碳源和催化剂、模板剂、溶剂为原料,通过化工过程强化手段超重力机预混强化原料预混过程的混合效果,采用溶剂热法在反应温度为80‑170℃、反应时间为15‑48h的实验条件下制备不同形貌的碳材料。通过改变制备过程工艺条件如超重力水平、原料配比、反应温度、模板剂用量等对碳材料形貌进行调控,可得到单分散实心碳球、项链状实心碳球、空心碳球、碗形空心碳球、带状碳纤维、碳纳米棒等多种形貌的碳材料。该制备方法具有流程短、操作简单等优点,且制备的碳材料可用作催化剂载体制备高性能催化剂、储氢材料及杂质吸附剂等。
-
公开(公告)号:CN11219414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910609414.7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1B33/141 , C01B33/145 , C01B33/142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尺寸空心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乳化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充分混合得到均匀透明溶液A;向溶液A中加入含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的有机溶剂,均匀形成透明分散液B;将酸或碱加入到分散液B中,形成透明微乳液C;将硅源溶液加入到微乳液C中,反应后得到含有小尺寸空心二氧化硅的原液D;洗涤上述原液D,并将空心二氧化硅分散到分散剂中,加入改性剂进行改性,得到分散良好的小尺寸空心二氧化硅。本发明制备出的小尺寸空心二氧化硅,粒径在10‑30nm之间,壳厚5‑7nm;分散良好,粒度均一,空心结构明显;本发明的原料易于得到,成本低廉,毒性小,且制备过程能耗低、成本低、工艺简单,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