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8238994U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20559183.4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L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附件的界面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电缆、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热系统以及数据采集模块;其中,所述电缆的表面用于连接电缆附件,以使所述电缆附件将所述电缆包裹;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电缆的表面,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电缆内;所述加热系统分别连接所述电缆的两端,所述加热系统用于对所述电缆进行加热直至所述电缆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模拟电缆工作时不同温度变化的情况,从而真正反映电缆附件在工作时界面压力变化情况。(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07576852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686224.6
申请日:2017-08-1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R2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附件的特征阻抗的测量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电缆附件的待测端输入激励信号;在所述待测端采集所述电缆附件的时域电压信号和时域电流信号;其中,所述电缆附件在开路和短路状态下对所述激励信号进行响应;对所述时域电压信号和时域电流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电压信号和频域电流信号;根据所述频域电压信号和频域电流信号,计算开路阻抗和短路阻抗;根据所述开路阻抗和短路阻抗,计算所述电缆附件的特征阻抗。通过该技术方案,充分考虑了可变电阻和待测电缆附件的特征阻抗的频率特性,并实现不同频率下电缆附件的特征阻抗测量,提高了电缆附件的特征阻抗的测量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209340860U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821742124.7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是一种气体的混合装置,包括第一气瓶、第二气瓶以及气体混合室,第一气瓶连接有加热器的第一端,第一气瓶与加热器之间连接的气管上连接有第二热交换器,加热器的第二端与气体混合室相连,第二气瓶的输入端连接于气体混合室,气体混合室还连接有气体压缩机,气体压缩机外连接有第一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两端连通,气体压缩机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气罐,储气罐与外接设备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阀门,实现了气体灌充的过程简便,容易控制混合气体的配比,将灌充过程中的能量重复利用,环保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208313484U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20967811.2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L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附件界面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电缆、压力传感器、调温装置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其中,所述电缆的表面用于连接电缆附件,以使所述电缆附件将所述电缆包裹;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电缆的表面,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电缆设于所述调温装置内,所述调温装置用于对所述电缆进行加热直至所述调温装置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模拟电缆工作时不同温度变化的情况,从而真正反映电缆附件在工作时界面压力变化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207992374U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20030477.8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隙放电发射光采集装置和系统,上述装置包括高压电极对、放电室、导光通道、玻璃片、凸透镜和光阑;位于放电室内的高压电极对之间形成间隙;放电室开有窗口,玻璃片设置在窗口中,导光通道的一端边缘与窗口边缘匹配密封;导光通道内的光轴上固定凸透镜和光阑;在高压电极对上加载电压后产生的间隙放电发射光,依次经过玻璃片、凸透镜和光阑,形成聚焦光线至光谱仪的入射缝隙。上述间隙放电发射光采集装置将高压电极对、放电室、导光通道、玻璃片、凸透镜和光阑集成并形成固定光路,能够直接将间隙放电发射光采集并形成聚焦光线至光谱仪入射缝隙,减少调试,加快间隙放电发射光的采集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206161499U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21188294.6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套管受潮环境模拟系统,包括变压器套管模型、循环管路、循环控制装置、温控装置、加湿装置和加压装置。变压器套管模型上开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循环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连通,变压器套管模型中的变压器油在循环管路中循环。循环控制装置、温控装置和加湿装置分别设置在循环管路上,循环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变压器油在循环管路中的循环,温控装置用于控制变压器油的温度,加湿装置用于输出水雾至循环管路中对变压器油加湿。加压装置与变压器套管模型电连接,加压装置用于对变压器套管模型施加交流电压。上述变压器套管受潮环境模拟系统模拟程度高,可控性高且操作简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14584279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20643857.0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1/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绝缘液体中溶解气体真空脱气系统,通过驱动活塞向下位移,能够在脱气缸内产生一定空间的脱气室以供绝缘油注入,同时,注入绝缘油后,驱动活塞继续下行,可以在绝缘油的液面与脱气室的内顶面之间形成负压状态的真空腔体,再通过油泵和循环油管将绝缘油进行循环流动,并通过雾化喷头向脱气室进行雾化喷出,从而快速脱出绝缘油中的溶解气体,并提高了脱气效率。同时,相对现有的脱气系统,无需真空泵等大型装置,降低了结构复杂性和结构体积,通过设置传感器、上位机与多个电磁阀实现了自动控制,可实现简单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212749030U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20618093.5
申请日:2020-04-2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19/00 , G01R23/16 , G01R31/327 , G01H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谐波、振动及有载分接开关状态监测设备,该设备包括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流采集装置、变压器的振动信号采集装置、有载分接开关驱动电机的电流采集装置、有载分接开关驱动电机的振动信号采集装置、监测主机、工控机;其中,所述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流采集装置、所述有载分接开关驱动电机的电流采集装置、所述有载分接开关驱动电机的振动信号采集装置、所述变压器的振动信号采集装置和所述工控机分别与所述监测主机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监测变压器谐波、振动以及有载分接开关,提高变压器状态的检测精度,从而提高变压器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9342231U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822128614.4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振动及噪声联合监测设备,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激光测振仪、噪声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时域转换器、判断器及显示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数据采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激光测振仪与所述数据采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噪声传感器与所述数据采集器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时域转换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时域转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判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判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器连接,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获取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问题,能有效实时监测谐波谐振注入后变压器的运行情况,进而提高变压器的故障诊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8689058U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21026231.X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33/5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气体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C4F7N气体的毒性试验装置,空气瓶以及C4F7N气瓶,培养箱上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空气瓶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气口连通,以向培养箱中通入空气;C4F7N气瓶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气口连通,以向培养箱中通入C4F7N气体。通过设置培养箱,并使空气瓶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气口连通,从而实现向培养箱中通入空气,同时使C4F7N气瓶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气口连通,从而实现向培养箱中通入C4F7N气体,因此在培养箱内营造了具有C4F7N气体的环境,使得能够通过观察在培养箱内的试验对象的行为情况来判断C4F7N气体是否具有毒性,进而实现在使用C4F7N气体前检测C4F7N气体的毒性,因此,确保了人员的人身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