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8225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17723.9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2G15/04 , H02G15/06 , H02G15/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线路的中间接头密封保护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金属注胶口座、第一O型密封圈、金属密封盖、第二O型密封圈、金属卡紧扣和密封橡胶帽,金属注胶口座包括底部连接壁和顶部固定块;顶部固定块的底部与底部连接壁和铜壳本体之间形成底部凹槽,顶部固定块的顶面设有用于安装第一O型密封圈的第一密封圈沟槽;金属密封盖分别填充金属注胶口座和注胶口之间的空腔,以及第一O型密封圈和第一密封圈沟槽之间的空腔;其底部外壁设有用于安装第二O型密封圈的第二密封圈沟槽;金属卡紧扣连接金属密封盖并可拆卸固定在底部凹槽内;密封橡胶帽包覆整体结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牢固的机械性能、密封防水性能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44785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12629.4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子连接式的交联聚乙烯电缆用加长型抢修接头和方法,用于在两端分别连接电缆,抢修接头包括中心导体、环氧树脂件、外壳组件、绝缘侧连接组件和非绝缘侧连接组件,环氧树脂件包覆在中心导体外侧,并与中心导体组合为环氧组合件,外壳组件固定在环氧组合件外侧;绝缘侧连接组件和非绝缘侧连接组件分别连接在环氧组合件的两端;绝缘侧连接组件和非绝缘侧连接组件均包括导体连接管、接口槽螺栓、内部电极接触子、制动环、应力锥、压缩装置和电缆保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解决一定距离的电缆故障抢修,能对不同截面故障电缆同时修复,实现对电缆的稳定导向和定位,提高了两侧电缆连接处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56465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043224.4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2J50/10 , H02J50/00 , H02J50/80 , H02J7/02 , H02J7/00 , H02J11/00 , H02H3/20 , H02H7/12 , H01F38/14 , H01F29/02 , H01F27/28
Abstract: 一种基于改变气隙距离的电缆智能安全取能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取能单元、监测单元、控制单元和储能单元;取能单元包括铁芯、绕在铁芯上的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第一伸缩模块和第二伸缩模块;一次侧线圈连接至感测电缆电流的电流传感器;二次侧线圈连接至储能单元;第一伸缩模块和第二伸缩模块与铁芯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气隙和第二气隙;第一伸缩模块和第二伸缩模块通过收缩动作和伸展动作改变第一气隙和第二气隙的长度;监测单元监测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中的电压和电流;控制单元根据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中的电压和电流,控制第一伸缩模块和第二伸缩模块的收缩动作和伸展动作。本发明能根据实际需要自动改变气隙长度,实现智能充放电。
-
公开(公告)号:CN11699070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69175.2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1R31/387 , G06F30/20 , G01R31/385 , G01R31/00 , G08B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绕包机器人的模块式功能检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其中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绕包机器人的电池模块自检验证信息,作为第一自检验证数据;获取绕包机器人的驱动模块自检验证信息,作为第二自检验证数据;获取绕包机器人的通信模块自检验证信息,作为第三自检验证数据;获取绕包机器人的绕包控制模块自检验证信息,作为第四自检验证数据;将验证数据汇集,生成自检验证信息集,并在数字孪生模型中对应位置显示各个模型对应的自检功能验证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自检、功能测试和数字孪生模型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电缆绕包机器人的工作稳定性,确保绕包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84478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966779.1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绕包机器人的绕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电缆直径和绕包轴直径计算绕包层数;基于所述绕包层数设定绕包机器人的绕包节距;基于所述绕包节距确定绕包机器人的绕包转速;基于所述绕包转速计算在电缆上施加的预设张力;基于所述绕包层数、绕包节距、绕包转速和预设张力控制绕包机器人绕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有效地提高绕包质量和绕包速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45479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38201.1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2G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护套剥切装置及其剥切方法,装置包括上平台支架、下平台支架、可拆卸固定在上平台支架和下平台支架左右两侧的左电缆夹持螺杆和右电缆夹持螺杆、安装在上平台支架上的刀架和顶部操作手柄,以及固定在下平台支架底部的底部操作手柄,顶部操作手柄通过螺纹连接刀架,刀架可转动和上下移动连接在上平台支架上,刀架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有转向滚轮,该转向滚轮的外侧设有环形刀片,转向滚轮位于上平台支架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在一把刀具上实现环切、纵切两个功能,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使用场景可灵活切换、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9554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01309.3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开辰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共一种电缆抬升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电缆抬升机器人包括:车体;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用于获取移动指令和起吊指令;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移动指令产生驱动力和转向力,以使所述车体沿行驶面移动至电缆支架处;起吊装置,其一端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其另一端设有吊具;且所述起吊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起吊指令调整所述吊具的位置,以使所述吊具吊起所述电缆支架上的待检修电缆。本发明可以电动调节起吊装置的高度和进深以及电动控制车体的行驶,同时在吊起待检修电缆时保证车体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34275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64759.6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乘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像仪最优检测距离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原始局部放电超声信息;步骤2)对帧声信号进行特征量提取;步骤3)确定特征模式识别参数矩阵每个分量的特征值;步骤4)确定后验概率;步骤5)重新计算特征值;步骤6)基于正态分布模型拟合特征值;步骤7)确定对数似然函数并判断收敛性;步骤8)利用Hilbert包络分析方法确定瞬时频率最大值;步骤9)基于初始距离、终止距离和距离调整步长调整声像仪和放电源之间的距离,重复步骤1)‑步骤8),记录每个距离下归一化后的n维分量均值与瞬时频率最大值的和;所述和的最大值对应的检测距离即为最优检测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准确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09737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98825.X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乘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设备声成像装置测试性能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声成像装置测试性能评估模型,所述声成像装置测试性能评估模型的参数状态量包括环境参数状态量、设备参数状态量、测试参数状态量,其中,每个参数状态量包含多个指标数据;基于指标数据的信息熵确定性能评估指标权重;基于评语向量确定模糊评判矩阵;基于性能评估指标权重和模糊评判矩阵确定综合评价矩阵;基于综合评价矩阵,根据最大型原则确定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性能评估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判断,保留并分析正常状态下的测试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靠性高、考虑因素全面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03427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964759.6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乘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像仪最优检测距离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原始局部放电超声信息;步骤2)对帧声信号进行特征量提取;步骤3)确定特征模式识别参数矩阵每个分量的特征值;步骤4)确定后验概率;步骤5)重新计算特征值;步骤6)基于正态分布模型拟合特征值;步骤7)确定对数似然函数并判断收敛性;步骤8)利用Hilbert包络分析方法确定瞬时频率最大值;步骤9)基于初始距离、终止距离和距离调整步长调整声像仪和放电源之间的距离,重复步骤1)‑步骤8),记录每个距离下归一化后的n维分量均值与瞬时频率最大值的和;所述和的最大值对应的检测距离即为最优检测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准确性高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