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21032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880025665.4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9 ,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6 , H01M10/05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合能够抑制制造所花费的时间、劳力、设备等的锂离子电池的制造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活性物质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和使用了上述方法的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极组合物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成型工序:将包含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的组合物成型,得到作为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活性物质的非粘结体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活性物质成型体,以上述组合物的重量为基准,上述组合物的电解液含量为0.1~40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849942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480069667.5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66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2/1673 , H01M4/0404 , H01M4/0416 , H01M4/043 , H01M4/0471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366 , H01M4/483 , H01M4/485 , H01M4/583 , H01M4/624 , H01M4/625 , H01M4/661 , H01M4/663 , H01M4/667 , H01M4/806 , H01M4/80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电极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下电子传导性也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是具备配置在锂离子电池的隔板侧的第1主面和配置在集电体侧的第2主面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的厚度为150~5000μm,在上述第1主面与上述第2主面之间包含由电子传导性材料构成的导电部件(A)和大量活性物质颗粒(B),上述导电部件(A)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了使上述第1主面至上述第2主面进行电连接的导电通路,上述导电通路与上述导电通路的周围的上述活性物质颗粒(B)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7112596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580071165.0
申请日:2015-12-25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 , H01M10/05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使电极的膜厚变厚、也可制作电极的结构,同时提供一种使用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是在集电体上形成活性物质层而成的,具有包含极性不同的2个电极、和配置于所述电极之间的电解质层的发电要素,其中,所述极性不同的2个电极的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方包含由电子传导材料构成的导电部件及活性物质,所述活性物质层具有与所述电解质层侧接触的第1主面、和与所述集电体侧接触的第2主面,所述导电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将从所述第1主面至所述第2主面进行电连接的导电通路,所述导电通路与所述导电通路的周围的所述活性物质接触,所述活性物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包含包覆用树脂及导电助剂的包覆剂包覆,所述极性不同的2个电极或所述电解质层中所含的电解液为凝胶状电解质。
-
公开(公告)号:CN105612637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480055290.8
申请日:2014-10-03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48 ,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4/66 , H01M10/052 , H01M10/0565 , H01M10/0566 , H01M10/0568 , H01M10/0585
Abstract: 提供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能够将电池内部电阻的上升抑制至最小限度的手段。将具有核部和壳部的核‑壳型电极材料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核部是用第一导电性材料覆盖电极活性物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而成的,所述壳部是在基材中包含第二导电性材料而成的,所述基材包含凝胶状态下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为10%以上的凝胶形成性聚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8140802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61962.5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02 , H01G11/26 , H01G11/28 , H01G11/68 , H01G11/70 , H01G11/86 , H01M4/04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66 , H01M4/70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能减低树脂集电体和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电极,其包括:含有高分子材料和导电性填料的正极集电体11、以及与所述树脂集电体相邻配置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3、以及正极集电体的与正极活性物质层接触的面上形成有凹凸形状11c,所述凹凸形状11c与形成于正极活物质层的与正极集电体相接触的面上的凹凸形状13c对应,其中,正极集电体的凹凸形状中,与导电性填料电接触的正极导电性部件14的至少一部分越过正极集电体的表面而存在于正极集电体的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04160291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380011722.0
申请日:2013-02-26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7 , G01R31/3606 , G01R31/3624 , H01M10/44 , H01M10/48 , H02J7/0047 , H02J2007/005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使用在充电时和放电时开路电压曲线不同的正极活性物质作为正极材料,包括:判断单元,根据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的状态,判断是否能够进行所述二次电池的当前的充电状态即SOC的计算;以及充电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不能进行所述二次电池的当前的SOC的计算的情况下,使所述二次电池充电至规定的全充电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679703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80045688.8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性能的方案。本发明的电连接结构具有:集电体,其具有含有高分子材料及导电性填料的导电性树脂层;导电性部件,其与所述导电性填料进行电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3493279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280013464.5
申请日:2012-03-08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东京理科大学
IPC: H01M10/0567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40 , H01M4/587 , H01M10/054 , H01M10/056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10/054 , H01M2300/0025
Abstract: 本发明的钠离子二次电池用添加剂包含由具有氟基的饱和环状碳酸酯以及具有氟基的链状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化合物。另外,本发明的钠离子二次电池(1)具备非水电解液、正极(11)、以及负极(12),所述非水电解液包含所述钠离子二次电池用添加剂、以及由饱和环状碳酸酯构成的非水溶剂或由饱和环状碳酸酯及链状碳酸酯构成的非水溶剂,所述负极(12)的表面具有由含有碳、氧、氟及钠的复合材料构成的被膜,并且包含由硬碳构成的负极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3891040B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280050989.6
申请日:2012-10-24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8 , G01R31/362 , H02J7/0047 , H02J7/0086 , H02J7/1461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的控制装置及SOC检测方法,使用开路电压曲线在充电时和放电时不同的正极活性物质作为正极材料。存储装置对每个从充电切换为放电时的SOC即切换时SOC,将放电过程中的SOC与开路电压的关系作为放电时开路电压信息进行存储。SOC计算装置基于实际上从充电切换为放电时的切换时SOC和存储于所述存储装置的所述放电时开路电压信息,计算出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过程中的SOC。可以适当地检测出放电时的SOC。
-
公开(公告)号:CN105849942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480069667.5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66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2/1673 , H01M4/0404 , H01M4/0416 , H01M4/043 , H01M4/0471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366 , H01M4/483 , H01M4/485 , H01M4/583 , H01M4/624 , H01M4/625 , H01M4/661 , H01M4/663 , H01M4/667 , H01M4/806 , H01M4/80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电极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下电子传导性也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是具备配置在锂离子电池的隔板侧的第1主面和配置在集电体侧的第2主面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的厚度为150~5000μm,在上述第1主面与上述第2主面之间包含由电子传导性材料构成的导电部件(A)和大量活性物质颗粒(B),上述导电部件(A)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了使上述第1主面至上述第2主面进行电连接的导电通路,上述导电通路与上述导电通路的周围的上述活性物质颗粒(B)接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