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6782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620884.1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1N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混凝土粗骨料饱和面干吸水率的方法,所述方法主要利用烘箱、金属网篮、烧杯和电子天平等工具,根据粗骨料在不同液体中浸泡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构建相关参数的定量关系模型,从而计算出混凝土粗骨料的饱和面干吸水率。本发明基于粗骨料的孔结构特点和毛细孔吸附特性,利用粗骨料对不同液体吸收能力的差异,以及不同液体密度和粘滞系数的区别,设计了的混凝土粗骨料饱和面干吸水率的测定方法,其具有步骤简单、成本低廉、试验可靠、数据稳定、易于推广等特点,克服了传统方法存在的人为操作误差大、主观经验影响严重等缺陷,可用于自动化设备研发与软件算法设计,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685117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2210288568.2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C04B28/04 , E02B3/16 , E02D15/00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工ECC材料及其应用,属于水利工程材料领域,该材料包括水泥25‑34wt%、粉煤灰23‑30wt%、硅灰15‑20wt%、细骨料26‑32wt%、复合纤维网片1.25‑1.7%、减水剂0.1‑0.24wt%、增稠剂0.03‑0.07wt%;复合纤维网片是将复合纤维浸渍在水性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中,混合均匀,取出复合纤维摊铺后切削或破碎成小片网状结构后制成;复合纤维为按照重量比(0.3‑0.6):1组成的PVA纤维和碳纤维,或PVA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制备的水工ECC材料具有更好的抗压、抗裂、抗弯折和抗冻性能,与四周老旧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74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28060.2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混凝土连续级配骨料性能指标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依次对骨料干燥处理、固化封闭、水中浸泡、质量称重和体积定量步骤,试验借助定量容器、蒸馏水、石蜡、无水乙醇等装置和材料进行,控制试验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为(20‑22)℃,根据各步骤中整体质量的变化情况计算出骨料自然状态的含水率、干燥表观密度、饱和面干吸水率、饱和面干密度。本方法原理明确、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数据稳定性好、重演性高、离散程度低,避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人为操作误差大、主观经验影响严重的不足,可用于仪器设备的开发及计算软件相关算法的编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4099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106248.0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C08L1/02 , C08L33/02 , C08L33/24 , C08K3/34 , C08K3/26 , C08K7/26 , C09K3/12 , C08F220/06 , C08F220/58 , C08F22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吸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水利工程防渗堵漏技术领域。所述复合吸水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高吸水树脂100份,填料200~400份,改性植物纤维300~500份;所述填料为膨润土、粘土、石灰石、粉煤灰、高岭土中至少一种;所述改性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植物纤维置于质量浓度为15%~20%硅酸钠溶液中浸泡2~4h,然后取出晾干;所述硅酸钠溶液与所述植物纤维的质量比为(8~10):1。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复合吸水材料及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复合吸水材料具有优良的吸水性能和强度,采用该复合吸水材料制备的堵漏材料能够有效实现对堤坝渗漏的封堵。
-
公开(公告)号:CN11313569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0431631.9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叶巴滩分公司
Inventor: 何永胜 , 李明霞 , 范雄安 , 李家正 , 王文学 , 周世华 , 赵凯 , 张建峰 , 崔腾洲 , 林育强 , 王继孝 , 李响 , 赵恒 , 申宏波 , 陈群山 , 杨梦卉 , 李杨 , 曹亚 , 刘恒 , 邝亚力 , 阮波
IPC: C04B28/00 , C04B28/04 , C04B20/02 , C04B18/14 , C04B111/27 , C04B111/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磷渣粉作为掺合料制备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将磷矿和玄武岩经过粉碎、磨粉、煅烧、冷却后再磨粉得到改性磷渣粉;再使用改性磷渣粉代替粉煤灰作为掺合料制备混凝土。该方法制备的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217~290份,细骨料626~754份,粗骨料1071~1277份,改性磷渣粉72~117份,水130~151份,占胶凝材料总质量比为0.7~0.8%的减水剂,占胶凝材料总质量比为0.007~0.012%的引气剂;其中,胶凝材料为水泥和改性磷渣粉。本发明制备的混凝土可以解决单纯掺加磷渣粉带来的缓凝和早期强度低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和后期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14320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07724.X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石堤坝集中渗漏自动投料封堵装置及定位投料封堵方法。所述封堵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封堵材料储存箱、电动推杆、曲柄连杆机构和连接在下料斗出料口处的带有活动底盖的投料盒,活动底盖通过提拉支架与投料盒的盒体连接,电动推杆通过曲柄连杆机构与活动底盖连接。在封堵装置上设有定位控制系统,投料封堵之前,PLC控制系统通过输入施工现场勘测得到的集中渗漏点进口抢险坐标及相关参数计算出该渗漏点的水平投料范围;封堵装置过程中通过水利雷达和GPS定位模块对其进行定位,并在到达投料范围时自动投料封堵。本发明在投料过程中可以自动定位,并在定位准确后自动执行封堵材料投放,提高抢险速度,减少了抢险人员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633787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010454779.X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李家正 , 李明霞 , 冯菁 , 颉志强 , 林育强 , 肖承京 , 李杨 , 唐文坚 , 周世华 , 董芸 , 张亮 , 王晓军 , 张建峰 , 陈群山 , 李响 , 杨梦卉 , 曹亚 , 彭子凌 , 陕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混凝土表面镜面光滑的混凝土外模装置,通过在外模内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环氧树脂胶层,有效地提升了采用该外模装置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的表面光滑程度,满足特殊应用领域的混凝土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39679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66851.X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家正 , 陈霞 , 周小国 , 惠二青 , 周显 , 彭子凌 , 陈文然 , 庞波 , 娄宗斌 , 王涌泉 , 谢博文 , 万沙 , 高志扬 , 范泽宇 , 吕兴栋 , 高卓凡 , 郭文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河湖底泥与磷矿固废的客土土层结构及制备方法。土层结构由上到下依次为客土表层、中间透水层和客土基层,每层客土土层结构之间的接触面均为锯齿状过渡结构;本发明利用磷渣、磷石膏、钢渣等工业固废对河湖清淤底泥进行改性与改良用作植被混凝土客土,客土的酸碱性满足植被生长需求且可为植被提供持续营养供给,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经济性优且生态环保等技术优势,还可有效解决现阶段植被混凝土客土成本高、固废堆弃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等技术问题,特别适用于有河湖整治及工业固废处置需求的城镇地区。
-
公开(公告)号:CN110436828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910734644.6
申请日:2019-08-0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奴尔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
IPC: C04B26/26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含有酸性石料的水工沥青混凝土,包括沥青、破碎天然砂砾石骨料、填料、海泡石绒、橡胶,其中沥青、破碎天然砂砾石骨料、填料按以下质量百分比配比:沥青6.0%‑6.8%、破碎天然砂砾石骨料70.2%‑84%、填料10%‑13%,海泡石绒和橡胶按1:2‑4的质量比配比,且海泡石绒占沥青质量的0.8%‑1%。通过酸化后海泡石绒与橡胶的混合,吸附填料形成酸性填料团,热化后的沥青填充入酸性填料团的内部空隙,利用有用孔径来包裹沥青,使得沥青与酸性填料之间的粘结度大幅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219830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21207.9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下不分散浆液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所述测试系统包括上敞口式透明水箱、注浆漏斗、试验烧杯和试模,在透明水箱的上部设有溢水孔,在透明水箱内设有搅拌器和加热元件,所述注浆漏斗通过漏斗支架架设在透明水箱中部上方。本发明能够控制水温、水流状态、加料入水位置,能够模拟现场环境测试水下不分散浆液的水下扩展度、水下凝结时间、水下抗压强度,以及水体的悬浊物含量和pH值。此方法个性化定制不同的试验环境,模拟现场工况,试验方案科学合理,通过多个量化指标,对比分析水下不分散浆液的抗分散能力、拌和物性能及力学性能,为水下不分散浆液的方案比选、真实性能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