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生境基材加筋效果和防止基材喷植过程中飞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89065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11825.4

    申请日:2015-08-20

    Abstract: 一种提高生境基材加筋效果和防止基材喷植过程中飞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清理坡面;2)挂网锚固:多块网片之间互相连接形成一个网片整体并固定安装于坡面上;3)制作土工格室片材;4)铺设土工格室;5)喷射基材混合物:向铺设有网片的坡面上喷射基材混合物;喷射施工完成后,即完成边坡的生态防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生境基材加筋效果和防止基材喷植过程中飞溅的方法,能够保证网片与坡面之间的距离为施工方案中的设计值并保持整个坡面均等,使网片对坡面生境基材起到更好的加筋作用,同时,土工格室形成了较小的喷植仓,防止了喷植过程中基材混合物飞溅。

    一种基于植生孔环保套筒的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667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85162.2

    申请日:2025-03-1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植生孔环保套筒的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操作方法,旨在通过植生孔构造设计,改善硬质边坡的水肥贫瘠条件。所述的装置包括可降解套筒与植生袋两个组件;可降解套筒分别为外筒A、中筒B与内筒C嵌套组成;植生袋装置有内筒外筒,内筒内外两面均为磨砂面质,筒内部有伸缩装置,在研磨的过程中挤压物料提高研磨效果解决肥料经过水流多次溶解发生硬化固结的现象。本发明环保套筒结构制造简便,且易于实施,应用于边坡后,在喷播施工时能够防止喷播基材堵塞植生孔,植生袋能够吸纳植生孔内多余水分,补充新的营养物质进入植生孔内,植生孔内养分的高水平维持可大幅提高植物存活率。

    一种用于高山地区工程扰动边坡生态修复效益动态评价及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858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111052175.3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山地区工程扰动边坡生态修复效益动态评价及调控方法,构建高山地区工程扰动边坡生态修复效益动态评价体系;由评价结果制定合理性的调控方案;实施调控以解决目标边坡生态修复中实时存在的问题。所述评价体系包括:建立边坡生态修复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制定优选的评价指标权重及指标评价标准,并据此对边坡生态修复效益作出综合评价。经循环式评价与调控,达到边坡生态系统的最优化。本发明充分考虑了高山地区的差异性、地域性特征,为高山地区工程扰动边坡生态修复效益提供实时的定量、定性评价与科学的调控方案,有利于提高工程扰动边坡植被修复技术的科学理论。

    一种可回收的一体化边坡窄口孔洞修复结构及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6537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21169.6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回收的一体化边坡窄口孔洞修复结构及应用方法,包括有隙竹制圆筒和可回收注浆装置,所述可回收注浆装置可活动地共轴嵌设于有隙竹制圆筒内;所述可回收注浆装置包括管筒,所述管筒外可活动地共轴套设有环形活动骨架,所述环形活动骨架的末端设有自动开合的可旋式伞形骨架,所述管筒内可活动地共轴嵌设有弹簧压杆,所述有隙竹制圆筒内设有可降解扎孔薄膜,且可降解扎孔薄膜与有隙竹制圆筒形成套状结构将可回收注浆装置从一侧包围;所述连接杆内可活动地共轴嵌设有注浆管道,所述注浆管道的末端铰接有沿径向方向开合的注浆支架,所述注浆支架上设有若干注浆孔。便于针对边坡窄口孔洞填塞,且可回收注浆装置可进行回收。

    一种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生态-岩土协同减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7750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32227.1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生态‑岩土协同减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流域内基本信息,确定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步骤2:对泥石流的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进行生态‑岩土协同减灾的初步设计;步骤3:基于初步设计,计算出全流域内的能量降低率;步骤4:基于粒子群算法,对初步设计进行调整,选出能量降低率的最优配置;步骤5:基于最优配置,确定出三个分区的空间配置。本申请提出的泥石流灾害的生态‑岩土协同减灾系统和方法,能够有效的拦排泥石流,既达到了生态消能和岩土减灾的效果,也提升了泥石流流域内的生态稳定性,实现了泥石流灾害的综合防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