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1486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310107027.X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修饰的锆基卟啉MOFs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降解萘普生用光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前期制备过程中以Zr盐为金属中心,依次通过和1,3,5‑三(4‑羧基苯基)苯(BTB)配体连接形成二维平面结构,进一步和中‑四(4‑羧基苯基)卟吩(TCPP)配体连接形成三维层柱结构;并利用卟啉环上的吡咯氮与金属Cu发生配位反应制备出PCN‑134(Cu),由于Cu能提供价电子,进而增强了材料对PPCPs尤其是萘普生的吸附性能;同时PCN‑134(Cu)在光照下产生•O2‑和1O2,对PPCPs尤其是萘普生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77048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371811.3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纳米薄层分离膜的方法,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将胺单体、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吸酸剂以及稳定剂溶于水中得到水相溶液,将有机相单体和添加剂溶于有机溶剂得到油相溶液;将多孔材料分散至水相溶液或者油相溶液后,再将两种溶液一一对应加入到3D打印设备的两个通道,随后按照先水相溶液后油相溶液的顺序将两种溶液交替逐层打印在基底膜表面,且最后一层打印的为油相溶液,直至打印至所需厚度,获得纳米薄层分离膜。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周期短,能够高精度调控厚度,适于规模化生产,基于该方法制备的分离膜具有优异渗透通量以及高精度选择性,在膜分离技术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45875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34495.8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渡金属双原子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电化学催化技术领域。所述催化剂以氮掺杂碳为载体,过渡金属M1和M2组成双金属位点,M1和M2为锰、铁、钴、镍、铜和锌中的任意两种,金属双原子位点的构型为M1M2N5O,M1和M2在平面方向与5个氮原子配位,其中有2个氮原子被M1和M2共用,M1和M2之间形成金属键,M1或M2与1个氧原子配位。将双配体MOFs浸渍在含有两种活性金属的溶剂中,经一步热解制备得到。所述催化剂用作ORR催化剂,能够发挥出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645312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518899.8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IPC: C01B32/19 , C25B1/30 , C25B11/07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晶纳米孔石墨烯、制备及氧掺杂结晶纳米孔石墨烯,属于催化剂领域。所述结晶纳米多孔石墨烯属于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6/mmm,晶胞参数为:a=12.8902和比表面积为400~800m2/g,孔径为0.4~0.5nm。所述结晶纳米多孔石墨烯同时具备良好的导电性以及丰富的活性位点。在进行可控的氧化后,可以在结晶纳米多孔石墨烯的活性位点上引入了具有催化功能的氧官能团。通过可控的氧化修饰,氧官能团的种类以及含量均可以精细调控,得到的氧掺杂结晶纳米孔石墨烯可作为电催化剂用于合成双氧水,所述电催化剂具有高的选择性和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6146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62202.9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催化层和燃料电池,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所述催化层由电催化剂和离聚物组成。所述离聚物为全氟磺酸离聚体和COFs离聚物的混合物,COFs离聚物可通过溶剂热‑后修饰法、一步溶剂热法或湿法球磨法制备,是一种具有带磺酸基侧链的多孔的、具有二维纳米片结构的粉体材料,离子交换容量可超过1.85meq g–1,质子传导率可高达94.3mS cm–1。一种燃料电池,所述燃料电池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其中的催化层为本发明所述燃料电池催化层,功率密度为单一添加Nafion的同等铂担载量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约1.5倍,电化学表面积和催化剂的质量活性提高了1.6倍。
-
公开(公告)号:CN112679781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1401544.0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使COFs薄膜实现高效分离气体的方法,COFs薄膜材料是在有机溶液与玻璃瓶壁之间的界面反应形成的;将瓶壁上的膜剥落后,通过“点击反应”对其进行合成后修饰,并引入金属离子与接枝分子进行螯合配位,从而实现有效地分割COFs薄膜的孔道此类COFs薄膜材料是利用液‑固界面法合成的,该方法具有普适性,操作简单,原料成本低廉,具有可大型加工性,而且通过控制反应物、催化剂和引入的接枝分子的浓度能够对其厚度、孔道环境以及其气体分离性能进行有效调控,所制备的COFs薄膜材料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分离H2/CO2混合气体的测试中显示出较大的气体通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276108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407862.6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用于爆炸物抓取的四轴机械臂控制方法,属于防爆排爆技术领域,能够从根本上降低设备操作难度,提高爆炸物处置效率。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机械臂的末端初始位置P1和目标点P2,对线段P1P2进行位置点的平均划分,所划分的位置点以及P1、P2组成机械臂的末端轨迹。顺次获取机械臂的末端位置点坐标,均采用逆运动计算流程计算第一肩关节的轴的旋转角度θ1,第二肩关节的轴的旋转角度θ2,肘关节的轴的旋转角度θ3。控制端周期性地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中包含逆运动计算流程当前所计算的每个末端位置点对应的θ1,θ2和θ3,用于控制机械臂的第一肩关节、第二肩关节和肘关节的轴旋转角度,从而使得四轴机械臂末端由初始位置P1到达目标点P2。
-
公开(公告)号:CN11201371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718840.7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F41H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UHMWPE二次混合编织的抗冲击复合结构,属于防护安全技术领域。所述抗冲击复合结构包括复合材料板、铝合金框架、纤维编织物Ⅰ以及聚氨酯软胶,两块复合材料板分别粘贴在铝合金框架的上下两个表面上,纤维编织物Ⅰ铺设在铝合金框架的空腔中并注入聚氨酯软胶进行填充固定。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抗冲击防护结构质量大、不方便搬运、有可能产生二次伤害的缺点,采用纤维编织物、铝合金框架、复合材料板相结合的防护结构设计,在达到相同防弹标准下,防护结构所用的质量更少,更易搬运,减小时间成本,并且还能提高防护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0760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54078.6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01J31/22 , C02F1/72 , C08G83/00 , C02F101/38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锰双金属MOFs在催化降解磺胺类抗生素中的应用,涉及金属有机框架水处理技术领域。CuMn‑BDC纳米片中Mn在不影响Cu‑BDC自身配位结构的同时能够大幅度增强其类芬顿催化性能,加强双氧水的有效分解以形成大量的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快速氧化磺胺甲恶唑,实现其降解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899462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54102.6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8G83/00 , C02F1/28 , C02F1/30 , C02F103/34 , C02F101/38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锆铈双金属改性MOF‑808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MOF‑808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快速一锅水热法在MOF‑808的基础上掺杂Ce,合成MOF‑808(Zr/Ce),并将其用于水体中新兴污染物PPCPs的吸附及光催化去除。与MOF‑808(Zr)相比,MOF‑808(Zr/Ce)对氯贝酸的吸附去除率由1.76%提升到31.08%,光催化去除率由%提升到44.37%;对布洛芬的吸附去除率由2.34%提升到62.50%,光催化去除率由40%提升至98.89%。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