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场作用的超疏水表面微液滴操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5928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64546.2

    申请日:2010-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场作用的超疏水表面微液滴操控方法,属于微流体操作控制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利用导电微柱状物或者具有导电层的高吸附力超疏水平面作为微液滴操作工具,将导电微柱状物或者具有导电层的高吸附力超疏水表面安装放在多坐标微动台上,并连接到电源的任意一极,电源的另一极接到样平台电极。用导电微柱状物或者具有导电层的高吸附力超疏水平面吸附在样品台上的微液滴样品,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加上电压,液滴自动落下,即完成了微液滴的输运的操作。无需对微液滴进行任何处理,克服现有的微液滴操作控制技术的不足,拓宽微液滴操作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

    一种以微针阵列制造超疏水表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0428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300413.3

    申请日:2010-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微针阵列制造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属于超疏水表面制备领域。将一定截面的微针组装成阵列,得到一级或一级以上粗糙的阵列表面;在上述的阵列表面,根据不同的微针材料选择相应的刻蚀溶液,采用刻蚀的方法获得次级粗糙结构;在具有次级粗糙的微针阵列表面,用氟硅烷溶液进行低表面能处理,取出后经过恒温烘干即得到具有二级或多级粗糙结构的阵列超疏水表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使用者只需进行简单的微针的组装就可以得到一个具有粗糙结构的阵列表面,再辅以阵列表面的刻蚀和低表面能处理就能得到分级粗糙结构的阵列超疏水表面,大大提高制造效率,节省设计制造成本和时间耗费,提高了表面抗外力破坏能力。

    一种微纳米锯齿振动手术刀

    公开(公告)号:CN101536925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910301743.1

    申请日:2009-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米锯齿振动手术刀,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特征是该微纳米锯齿振动手术刀包括带微纳米锯齿刀刃的刀头和刀柄两部分,刀柄由振动机构、连动杆、金属片、电源、弹簧和开关组成,通过筒内壁相互连接构成回路。振动机构可以提供纵向振动,通过连动杆与刀头相连,通电时,带动刀头作纵向振动,手术刀刀刃上按一定规律分布有精致的小锯齿,锯齿尺寸为微纳米级别。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能减小手术刀与手术目标间的切削力至少80%,用力小却能将手术目标在准确位置精准切开,减小人工操作误差,有效降低手术的风险系数。

    一种基于压痕实验计算细胞粘弹性力学参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306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85594.9

    申请日:2024-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压痕实验计算细胞粘弹性力学参数的方法,属于细胞力学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首先,进行有限元(FE)模拟得到FE计算数据,将其与Hertz模型计算数据比较,计算压痕条件相同时两组数据的相对误差;再次,对相对误差数据进行拟合,以显式模型的形式对Hertz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修正模型;最后,修正模型与力学模型结合修正小变形假设和半无限空间假设失效造成的误差,准确提取细胞的粘弹性力学参数。本发明提供的修正模型具备普适性,配合粘弹性力学模型,能否准确提取细胞的弹性参数(弹性模量)、粘性参数(如表观粘度、幂率指数等);本发明方法的建模过程简单,避免了复杂的方程求解。同时,修正模型作为显式模型应用方便简单。

    一种具有方向性微结构的聚乙烯醇-琼脂糖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2095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79388.X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造组织/器官修复材料领域,提出一种具有方向性微结构的聚乙烯醇‑琼脂糖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以聚乙烯醇和琼脂糖为基质材料,利用琼脂糖的交联特性,形成琼脂糖大分子糖链,依靠前驱液的流动引导琼脂糖大分子链在前驱液内产生方向性,在冷冻循环的过程中聚乙烯醇围绕琼脂糖的糖链进行结晶,形成具有方向性的纤维状微结构的水凝胶。该制备方法无需借助外加物理场的作用,制备水凝胶具有各向异性;而且制备流程简单,可重复性高,对设备要求低等优点。制备的水凝胶具有均匀的方向性的纤维状微结构,提升材料的抗拉伸性能,并通过注射器制得任意形状的具有方向性的水凝胶。得到的水凝胶有望应用于人造组织/器官修复材料领域。

    具有微结构电介质层的电容压力传感器的微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88749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810216573.6

    申请日:2018-03-16

    Abstract: 一种具有微结构电介质层的电容压力传感器的微结构设计方法属于柔性压力传感器领域。本发明将可解决复杂非线性问题的Abaqus和大型多物理场完全耦合有限元分析仿真平台COMSOL Multiphysics相结合,模拟具有微结构的电容压力传感器在外压作用下的电容响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与前人的模拟结果相比,精度大幅提高。通过改变电介质层微结构的弹性模量、底边长、角度、高度和大小等参数,设计微结构的形状、尺寸,得到各个参数对传感器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规律,为传感器的微结构优化提供依据。本发明适用于棱柱状、圆柱状、棱锥状、圆锥状等微结构的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设计方法精确度高,方便快捷。

    一种可持续处理染色污水的高强度水凝胶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07115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10555728.6

    申请日:2020-06-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染色污水处理领域,提供一种可持续处理染色污水的高强度水凝胶薄膜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基于流延法制备成膜,采用聚乙烯醇为基体材料,通过引入纳米二氧化钛使水凝胶薄膜力学性能大幅提升。同时,由于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光催化分解染料的性质,所得薄膜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即可对吸附的染料进行分解,无需后处理即可循环利用。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所得聚乙烯醇‑二氧化钛复合水凝胶薄膜兼具高力学强度、吸附染料速度快、吸附量大、自然光下染料原位分解的优势,在无需分离吸附染料薄膜和后处理条件下,即可实现染色污水的持续处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一种基于多巴胺的高强度自主自愈性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00004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10346711.X

    申请日:2020-04-28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巴胺的高强度自主自愈性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材料领域。高强度自主自愈性水凝胶质量以100wt%计,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聚多巴胺含量为0.15wt%~0.88wt%、丙烯酰胺含量为17.56wt%~18.18wt%,其余为去离子水。由多巴胺溶解在碱性水溶液中,调节pH为8‑14,充分搅拌,使多巴胺预聚形成聚多巴胺,得到聚多巴胺溶液。室温下,将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与聚多巴胺溶液混合,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助剂四甲基乙二胺,使丙烯酰胺聚合形成聚多巴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本发明采用简单的两步法成功制备了的聚多巴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高强度水凝胶具有良好的自愈合性能,水凝胶在受损断裂后在无外界刺激的条件下快速恢复其力学性能。

    一种可实现药物缓释的核壳结构胃滞留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020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26547.5

    申请日:2021-05-14

    Abstract: 一种可实现药物缓释的核壳结构胃滞留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属于软物质材料和药物制剂技术领域。首先,将丙烯酰胺、N,N'‑双(丙稀酰)胱胺、壳聚糖、海藻酸钠、四甲基乙二胺、过硫酸铵溶于含有乙醇的水溶液中,将混合溶液置于模具中加热形成第一网络凝胶,将其置于盐酸水溶液中浸泡、去离子水中清洗后得到双网络水凝胶壳,壳在胃液中迅速溶胀滞留在胃内,以延长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其次,制备载药水凝胶核。最后,将载药核心置于双网络中空水凝胶壳中,边缘用生物粘合剂密封,得到载药核壳结构水凝胶,核壳结构能够延长药物释放的路径,从而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可控、易规模化;制备得到的核壳水凝胶载药率可达到100%,避免药物浪费。

    一种使用磁性纳米颗粒修饰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98578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810033446.2

    申请日:2018-01-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测量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使用磁性纳米颗粒修饰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的方法,可以实现纳米颗粒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直接测试。该法利用纳米级磁性颗粒与微米级碳球颗粒,将原子力显微镜V形微悬臂与平板探针置于显微镜下,通过滴加颗粒混合分散液、清洗、干燥等过程,得到修饰有磁性纳米颗粒的V形“类锥形针尖”探针。本发明引入微米级碳球作为磁性纳米颗粒的载体,简化实验操作,提高修饰效率,优化修饰效果,实现了对纳米颗粒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直接测试,为细胞对颗粒的摄取、颗粒与细胞间粘附力、细胞存活能力等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