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拉丝塔光栅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70471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1004770.X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拉丝塔光栅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检测方法,基于拉丝塔光栅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检测方法根据拉丝塔光纤待测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已知范围选取第一涂层测试方法或第二涂层测试方法,并在基于拉丝塔光栅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装置中进行测试。本发明先对待测涂层的已知范围进行初步分类,再适应性选取第一涂层测试方法和第二涂层测试方法,配合基于拉丝塔光栅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装置,实现了对Tg较高涂层和Tg较低涂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精确测试,无需对待测光栅涂层样品特殊处理,测试方法简捷。

    一种耐温型氢化拉丝塔光栅阵列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6070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90516.9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温型氢化拉丝塔光栅阵列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光纤预制棒进行熔融拉丝、光栅刻写和有机物涂覆,制备出带涂层的种子光栅阵列光纤;对种子光栅阵列光纤进行载氢处理,得到载氢光纤;对载氢光纤的阵列光栅处定点加热,进行氢固化处理,得到氢固化光纤;对氢固化光纤进行脱氢处理,得到耐温型氢化拉丝塔光栅阵列。本发明的耐温型氢化光栅阵列光纤具有较低的传输损耗,且制作的光栅传感网络可以在500℃的温度以下长时间长距离工作,以及可在600℃下10小时内稳定工作。

    基于拉丝塔光栅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7047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004770.X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拉丝塔光栅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检测方法,基于拉丝塔光栅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检测方法根据拉丝塔光纤待测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已知范围选取第一涂层测试方法或第二涂层测试方法,并在基于拉丝塔光栅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装置中进行测试。本发明先对待测涂层的已知范围进行初步分类,再适应性选取第一涂层测试方法和第二涂层测试方法,配合基于拉丝塔光栅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装置,实现了对Tg较高涂层和Tg较低涂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精确测试,无需对待测光栅涂层样品特殊处理,测试方法简捷。

    一种单光纤多维F-P传感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87962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15130.0

    申请日:2021-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光纤多维F‑P传感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其包括光源、光纤、分光棱镜、至少两个反射件以及解调仪;光源产生光束;光纤将光束传输至分光棱镜,光纤包括镀有第一增透膜的光纤端面;分光棱镜包括分光面以及与反射件对应的至少两个反射面,反射面平行于反射件,且反射面和反射件构成腔长不相同的至少两个F‑P腔;分光面用于将光束分割为与反射面对应的至少两个子光束,子光束分别在反射面处生成子反射光束和子透射光束,子透射光束分别进入F‑P腔并经由反射件反射后与子反射光束发生干涉,生成至少两个子干涉光束;解调仪用于对至少两个子干涉光束进行解调。本发明简化了单光纤多维F‑P传感装置的结构并提高了其测量精度。

    光纤光栅F-P腔阵列准分布式多参量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55662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910150533.0

    申请日:2019-02-28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光纤光栅F‑P腔阵列准分布式多参量测量的方法及装置,具有定点涂层的光纤光栅F‑P腔阵列通过单模光纤与光纤光栅F‑P腔阵列解调仪连接。光纤光栅F‑P腔表面具有多种不同涂层材料。光纤光栅F‑P腔解调仪解调得到光纤光栅F‑P腔反射谱形状及位置。当外界环境变化时,光纤光栅F‑P腔表面不同涂层材料伸缩大小、折射率等变化不同。涂层的改变带动光纤的变化,从而使光纤光栅F‑P腔干涉峰发生改变。通过干涉峰间隔、波长移动等信息,结合灵敏度矩阵方程,解调得到外界参量的变化。利用拉丝塔在线刻写光纤光栅F‑P腔,能够极大提升光纤光栅F‑P腔刻写效率,提高传感器强度,形成准分布式多参量测量的传感器阵列。

    一种钢包内衬状态实时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954241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1251884.7

    申请日:2019-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包内衬温度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包内衬状态实时监测装置,钢包内衬上开设有多个气孔,各所述气孔分别分布于所述钢包内衬上不同位置处,每一所述气孔内均安装有多个所述光纤传感器,每一所述气孔内的多个所述光纤传感器分别位于钢包内衬的不同层深处,各所述光纤传感器分别通过多模光纤与所述信号解调器连接,并用于获取所述钢包内衬不同位置、不同层深处的温度信号,所述上位机与所述信号解调器连接,并用于根据所述钢包内衬不同位置、不同层深处的温度信号获取所述钢包内衬不同位置处的残厚预测值。本发明具有钢包内衬温度监测精度高、残厚预测值精度高的技术效果。

    一种新型液体蓝宝石光纤包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6234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13833.3

    申请日:2020-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液体蓝宝石光纤包层及其制备方法,该新型液体蓝宝石光纤包层,包括蓝宝石光纤、包层液体和毛细玻璃管,毛细玻璃管同轴环设于蓝宝石光纤外部,毛细玻璃管与蓝宝石光纤包围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填充有包层液体;包层液体的折射率小于蓝宝石光纤,且折射率为1.60~1.71。本发明通过引入包层液体填充于毛细玻璃管与蓝宝石光纤之间,替代现有的固体包层方式,避免高温环境下膨胀系数不匹配而造成的包层开裂情况,并且能有效保护蓝宝石光纤,避免其在高温过程中的损伤,降低其光传输损耗。

    一种光纤覆金属箔的水声压增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7905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17266.1

    申请日:2020-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覆金属箔的水声压增敏装置,所述光纤覆金属箔的水声压增敏装置为线性循环排布的周期结构,包括传感光纤、若干胶层和若干对金属箔,所述传感光纤按周期数分为若干光纤单元,每一所述周期结构中均包括一所述光纤单元、一所述胶层和两片所述金属箔,两片所述金属箔呈镜像设置于所述光纤单元的一端,并通过所述胶层将所述光纤包覆贴合。本发明通过金属箔和胶层对光纤的特定包覆方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光纤水听器的声压灵敏度,还增强了装置在垂直平面方向上的指向性,兼顾了高灵敏度和高指向性两方面的性能;同时结构简单,应用于水声领域时,对成缆的传感光纤实现长距离大容量信号探测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反射点阵光纤相位敏感OTDR传感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83952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610161157.1

    申请日:2016-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射点阵光纤相位敏感OTDR传感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光脉冲发生器、环形器、光纤耦合器和反射点阵列,环形器的第一端口与光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反射点阵列连接;环形器的第三端口与光纤耦合器的一个端口连接;该传感系统还包括第一法拉第旋转镜和第二法拉第旋转镜,均与光纤耦合器连接,且第二法拉第旋转镜与光纤耦合器之间还连接有延时器;经两个法拉第旋转镜反射后的光信号在光纤耦合器处发生干涉;该传感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与控制卡、射频信号源、第一光电探测器和第二光电探测器。本发明降低了系统对光源的要求以及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和灵敏度。

    一种蓝宝石掺杂晶体激光高温传感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4045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74377.5

    申请日:2017-0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K11/32 G01K1/12 G01K2011/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宝石掺杂晶体激光高温传感系统及方法,该系统中驱动控制模块控制泵浦光源发出泵浦光,泵浦光穿过半透半反镜的透射面后进入蓝宝石光纤中,通过蓝宝石光纤将泵浦光发送到位于高温环境中的蓝宝石掺杂晶体内,泵浦光激发蓝宝石掺杂晶体内的掺杂离子产生激发光,激发光发生多次振荡产生激光,激光通过蓝宝石光纤返回半透半反镜,通过半透半反镜的反射面反射后进入光谱提取模块,光谱提取模块获取激光中的光谱信息并将其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根据光谱信息计算得到高温环境的温度。本发明能提高测量精度,保证高温区域的测量精度,且测量长期可靠性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