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制冷装置
    7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199260U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22539438.0

    申请日:2020-11-0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磁制冷装置。该磁制冷装置包括磁场发生器和蓄冷床(1),磁场发生器形成环形的磁场发生区域,磁场发生区域包括沿周向交替排布的加磁区域和去磁区域,至少两个蓄冷床(1)能够转动地设置在磁场发生区域内,并且沿着磁场发生区域的周向排布,磁制冷装置对应于加磁区域设置有热风风道,对应于去磁区域设置有冷风风道,气流在热风风道内与位于加磁区域的蓄冷床(1)进行换热,在冷风风道内与位于去磁区域的蓄冷床(1)进行换热。根据本申请的磁制冷装置,能够直接与气流进行换热,省去换热流体及其回路,简化磁制冷装置的结构,降低成本。

    磁热泵组件、洗烘一体机
    7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689580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22381746.2

    申请日:2019-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热泵组件、洗烘一体机。其中一种磁热泵组件,包括磁热泵、热端换热器、冷端换热器,所述热端换热器、冷端换热器中的第一换热流体能够与所述磁热泵具有的蓄冷器进行热交换,还包括加热室壳体、冷却室壳体,所述冷却室壳体、加热室壳体分别处于所述磁热泵的两端,且所述冷却室壳体、磁热泵、加热室壳体依次贯通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热端换热器、冷端换热器分别处于所述加热室壳体、冷却室壳体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磁热泵组件、洗烘一体机,将加热室壳体、冷却室壳体与磁热泵集成于一体,使磁热泵组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简化其在洗烘一体机中的组装工序,也能够便于对洗烘一体机内部空间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磁制冷装置
    7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400366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2419486.3

    申请日:2019-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制冷装置,其包括:定子组件,包括磁轭外筒和至少两个永磁体;还包括转子组件,且转子组件包括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内周设置有转动芯部,电磁线圈能够被通电驱动转子组件转动;还包括蓄冷器,蓄冷器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具有至少两个的磁工质腔,磁工质腔中容置有磁工质,蓄冷器与转子组件连接、随着转子组件转动而一体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将电磁场永磁场两种磁场发生方式进行结合,使得磁场气隙处的强度得到加强,同时解决了单纯永磁式磁场发生器存在体积大、驱动功耗大、频率低的问题,和采用单纯电磁式磁场发生器存在发热量大,能耗低等问题,使得体积得到减小的同时发热量减小,降低了功耗,提高了系统能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磁制冷机
    7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279431U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821672356.X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制冷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制冷机包括蓄冷床和中间循环流道,所述中间循环流道上设有多个接口,所述冷床基体的管口与中间循环流道上位置对应的接口相连,同一组流路通道上多个冷床基体上的进出口就直接能够以就近原则接入到中间循环流道内,进而通过中间循环流道连通,这样能够避免冷床基体进出口处连接的管道绕一大圈与同一组流路通道上其他的冷床基体的进出口连通,可将管路的长度降低到最低,从而避免相接管路过长、流线过长的情况,进而大大简化磁制冷机的结构、缩短流线、简化流路,减少因管路过长造成的热量损失,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蓄冷床及具有其的磁制冷机

    公开(公告)号:CN209013520U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821713020.3

    申请日:2018-10-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冷床及具有其的磁制冷机。该蓄冷床包括蓄冷床体,蓄冷床体内设置有过滤网,相邻过滤网之间设有颗粒状磁工质,蓄冷床体的一侧设置有进口,另一侧设置有出口,流体从蓄冷床进口流入,从蓄冷床出口流出,蓄冷床体的上部和/或下部可被控制为具有磁性或不具有磁性,颗粒状磁工质具有未填满空间的特性。蓄冷床体的上部设置有上盖,蓄冷床体的下部设置有底盖,蓄冷床体、上盖和底盖共同围设成一密封空间,上盖和底盖可被控制为具有磁性或不具有磁性。本实用新型既能够使颗粒式磁工质与流体充分换热,又不会造成滤网孔堵塞或磁工质堵塞流体的问题,更能够提供一条畅通无阻的通道给流体流动,提高流体流动及换热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磁换热组件以及磁换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751070U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21398836.1

    申请日:2018-08-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换热组件以及磁换热系统,磁换热组件包括:磁热件,磁热件具有换热空腔;第一换热部,第一换热部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第一换热件与第二换热件分别与换热空腔可通断连接;第二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三换热件和第四换热件,第三换热件与第四换热件分别与换热空腔可通断连接;驱动部,用于驱动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以及磁热件之间流动。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磁换热系统能量损失大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机房空调及其风道结构
    7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688247U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721584272.6

    申请日:2017-11-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房空调及其风道结构,所述机房空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风道结构;呈弧形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风道结构中,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侧风腔,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后在所述导流件的引导下进入所述侧风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房空调及其风道结构能够引导气流流动方向,最大程度降低气流阻力,减少气流噪声,提升进风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空调末端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07350492U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20795730.4

    申请日:2017-06-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末端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末端包括至少一个单元模块,单元模块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包括安装框架和设置在安装框架上的面板组件,安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表冷器组件,表冷器组件设置在安装框架内;出水管,出水管设置在安装框架内,且位于表冷器组件的前部或后部;进水管,进水管设置在安装框架内,且位于表冷器组件的前部或后部。该空调末端方便运输。

    一种制冷设备
    7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372794U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20083376.8

    申请日:2016-0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还包括冷凝水收集器和换热装置,冷凝水收集器用于收集蒸发器析出的冷凝水,换热装置能够与冷凝水收集器进行热交换,以对换热装置中的冷媒进行冷却,该换热装置的冷媒进口连接冷凝器冷媒出口连接蒸发器,以将换热装置连入整个制冷系统。工作时,蒸发器析出的冷凝水携带大量的冷能进入冷凝水收集器中,而经过冷凝器冷凝后的冷媒进入换热装置中,并与冷凝水发生热交换,以使冷媒吸收冷凝水中的冷能后进入蒸发器中,向环境中释放冷量。上述设置可对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中的冷量进行利用,降低了能量的浪费,而且还可使冷媒获得更大的过冷度,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制冷量,提升了制冷设备的能效比。

    空调机组
    80.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4146527S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30609515.1

    申请日:2016-12-12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空调机组。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调节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等。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
    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1立体图。
    5.指定基本设计:设计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