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09300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096876.5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4B24/28 , C04B35/63 , C04B35/632 , C04B35/634 , C09B67/46 , C10L1/10 , C10L1/32 , C09B67/38 , C04B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辅助碱催化磺化巨菌草分离废液降解产物制备分散剂的方法。本发明首先利用超声辅助碱催化磺化分离得到巨菌草分离废液,再利用还原型金属催化剂对碱催化磺化巨菌草分离废液进行水热降解,将废液催化降解成分子量为1000以下的聚合物,并对降解产物进行定向聚合,通过对分子量的调控开发出一种掺量低、分散性高、适用范围广的分散剂。本发明利用巨菌草分离废液,为巨菌草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径,且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条件容易控制,价格较为低廉,所得到分散剂可广泛应用于陶瓷添加剂、染料分散剂、混凝土减水剂和水煤浆分散剂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66137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1538799.1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2F11/06 , C02F11/143 , C02F11/02 , C02F11/04 , C02F11/122 , C02F11/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羟基自由基催化氧化污泥脱臭的方法、脱臭污泥及应用。本发明通过羟基自由基激发剂与消烟剂的混合溶液、催化剂与杀菌剂的混合溶液以及羟基自由基生成剂溶液分阶段对污泥进行脱臭处理,反应温和,不产生有害气体,可以通过喷淋于污泥表面进行除臭反应,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应用性强。上述药剂混合得到的脱臭剂具备对污泥静置、燃烧两种状态下产生的气味的除臭和去呛效果,为污泥焚烧发电、制砖、制陶、制备生物炭等资源化利用提供有力的除臭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9158089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811317148.2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辅助巯基改性纤维素气凝胶及制备方法,其是以废纸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技术,通过废纸纤维素预处理、纤维素溶解、纤维素凝胶交联改性和纤维素气凝胶干燥等工艺制备含巯基改性纤维素气凝胶。本发明制得的纤维素气凝胶有效巯基含量高、吸附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可再生性能好。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在保证产物性能的同时兼顾易降解、可再生性,制备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反应温和,易于大规模产业化推广,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经济、环保双重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66137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38799.1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2F11/06 , C02F11/143 , C02F11/02 , C02F11/04 , C02F11/122 , C02F11/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羟基自由基催化氧化污泥脱臭的方法、脱臭污泥及应用。本发明通过羟基自由基激发剂与消烟剂的混合溶液、催化剂与杀菌剂的混合溶液以及羟基自由基生成剂溶液分阶段对污泥进行脱臭处理,反应温和,不产生有害气体,可以通过喷淋于污泥表面进行除臭反应,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应用性强。上述药剂混合得到的脱臭剂具备对污泥静置、燃烧两种状态下产生的气味的除臭和去呛效果,为污泥焚烧发电、制砖、制陶、制备生物炭等资源化利用提供有力的除臭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61967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110107987.7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27/132 , B01J35/10 , A01N59/16 , A01P3/00 , A01P1/00 , C02F1/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掺杂的三氧化钨卤氧化铋复合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步骤为:通过设计含有WO3的A液和含有BiOX的B液,根据不同配比混合后添加不同含量硅源分散形成前驱体溶液后,移入水热反应釜,180℃加热反应24h,待反应釜自然降温,将产物用超纯水、无水乙醇洗涤,‑40℃冷冻干燥得到硅掺杂的WO3/BiOX复合半导体。本发明通过设计A、B液以及前驱体反应体系,一步水热,制备工艺简单,易于调控水热反应条件,选用的原料来源广泛,符合实际生产需要,在光催化灭菌、有机污水处理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19480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0575721.8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纤维素液晶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可回收有机酸水解制备胆甾相纳米纤维素液晶薄膜的方法。所述包括以下步骤:将溶剂、有机酸和有机酸酐均匀混合加热至60‑80℃;加入破碎的脱脂棉和催化剂,在80~120℃水解1.0~3.0h得到混合溶液;反复离心和透析除去悬浮液中的酸,将纤维素悬浮液浓缩超声分散均匀,涂布,室温下干燥成膜,得到保留有指纹织构的纳米纤维素液晶薄膜。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利用固体有机酸更易于回收酸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成本和强酸的污染,绿色环保,所制备的纳米晶纤维素薄膜解决了市面上的该类薄膜存在价格昂贵、原料不可再生、不可降解等缺点,拓宽其在光学及光电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022061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810905568.6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 福建清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0L1/10 , C10L1/12 , C10L1/185 , C10L1/19 , C10L1/238 , C08F222/14 , C08F220/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火电厂脱硫废水制备脂肪族水煤浆添加剂的方法,其利用来源于火电厂的脱硫废水为原料,将脱硫废水于反应罐中搅拌加热;待其温度升至60℃~85℃时,加入丙酮进行反应;接着往反应罐中加入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单体,并滴加脂肪醛溶液后保温反应1~3小时;再将反应液升温至95℃~120℃,并加入多乙烯基单体和引发剂,同时对反应液进行紫外照射后,降温出料,制得所述脂肪族水煤浆添加剂。本发明能有效消耗发电厂脱硫废水,为电厂脱硫废水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810269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710062890.2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 福建省博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4B35/636 , C04B35/634 , C08B31/00 , C08G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生物质基改性制备陶瓷添加剂的方法及其应用,采用浓缩后的垃圾渗滤液与淀粉在超声波催化混合,再通过采用碱化、磺化、季铵化反应和通过喷雾干燥制得黑色松散的粉末状陶瓷添加剂,通过对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和淀粉混合后进行碱化和磺化反应反应,可提高有效分子结构的活性,进一步的季铵化反应能够有效的控制了产品的分子量,使制得的陶瓷添加剂在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的同时,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陶瓷生坯强度,并且本发明制得的陶瓷添加剂具有分散、减水、助磨、黏结以及消泡等多种功能,不仅使得废弃物处理的副产物得到了资源化的有效利用,还可以缓解不可再生能源的危机,实现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副产物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747482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710062865.4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 福建省博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4B35/634 , C04B35/63 , C08F289/00 , C08F220/06 , C08F222/38 , C02F9/04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垃圾渗滤液制备减薄型陶瓷添加剂的方法,以垃圾渗滤液为原料,依次通过提纯、碱化、磺化和接枝共聚反应,并添加蒙脱石和引发剂进行制得减薄型陶瓷添加剂,根据本发明方法制得的陶瓷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水、增强和分散性能,通过以垃圾渗滤液作为原料,极大程度的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的环境的有效保护,并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化生产发展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966506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711157838.1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胶及其产品中N‑乙基苯胺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测橡胶样品制作成5 mm×3 mm×3 mm的试料,采用甲醇在50℃超声波清洗器提取两次,合并提取液,采用气相色谱对待测液进行分析检测和内标法定量。方法简单、快速、准确、自动化,适用于企业生产的质量控制、流通领域的质量把关以及相关产品安全的监管控制,填补了我国橡胶及其产品在N‑乙基苯胺含量的检测上的技术空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