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一窄工作面极不充分开采地表残余变形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38929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765425.1

    申请日:2021-0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一窄工作面极不充分开采地表残余变形预测方法,适用于煤矿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使用。首先计算出单一窄工作面采空区两侧煤壁最大屈服和剥离宽度的总和;然后预测两侧煤壁屈服剥离前单一窄工作面采空区地表的移动数与变形值;接着计算单一窄工作面采空区宽度加上采空区两侧煤壁的最大屈服和剥离宽度之和,再预测两侧煤壁屈服剥离后的该采空区地表的移动数与变形值,最后通过对该单一工作面采空区两侧煤壁屈服数值和剥离前后预测的地表的移动与变形值作差,得到该单一窄工作面极不充分开采地表残余变形量,实现单一窄工作面极不充分开采残余变形的预测。其步骤简单,预测精度高,为煤矿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炮孔中岩性识别系统及方法
    7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982579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025239.0

    申请日:2021-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炮孔中岩性识别系统及方法,识别的方法步骤如下:S1:建立岩石主要性能的数据库;S2:控制钻孔组件进行钻孔;S:3:当钻孔组件达到待测点时,通过钻孔组件上的信息采集组件对该带测点的岩石信息进行采集,并反馈给信息处理模块;S4:信息处理模块对采集的岩石信息进行分析,确定采集的岩石样本的性能参数;S5:控制钻孔组件继续进行钻孔,并重复S2‑S3至炮孔内所有带测点样品均采集并分析;钻孔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贯穿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钻头,钻头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并与其转动连接;若干信息采集组件,均匀分布在壳体的侧边。本发明方便识别炮孔中岩石的性能,提高了炮孔中岩性识别的精确度。

    一种潜在矿区的矿产资源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23662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54741.1

    申请日:2021-06-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产资源分析,具体涉及一种潜在矿区的矿产资源分析系统,利用潜在矿区识别单元基于对分析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划定待识别区,通过地质数据采集单元能够根据待识别区确定预测区域,从而实现对潜在矿区位置的准确判断;储量分析预测模块根据区域模型、空间模型对预测区域进行矿产储量预测分析,从而能够准确预测潜在矿产资源量;预测模型优化模块根据储量分析预测模块预测分析得到的矿产储量与实地勘查结果之间的差异,对预测模型构建单元构建的区域模型、空间模型进行模型优化,从而能够不断提升潜在矿产资源量的预测精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克服不能对潜在矿区的位置进行准确判断、无法准确预测潜在矿产资源量的缺陷。

    一种煤岩界面识别系统
    7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3723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551696.7

    申请日:2021-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岩界面识别系统,包括探测模块,探测模块用于以机器视觉为基础对煤岩开采界面识别;模拟试验台模块,所述模拟试验台模块包括物理模拟单元和工作面实验室单元;视觉图像模块,用于在地层介质中提取图像信息;所述数据图像模块包括分析单元;通过本系统可建立煤岩视觉图像信息模糊集及特征数据库与规则库,确定复杂几何形状异质体高分辨率成像的边界条件,形成煤岩三维自相关反向投影成像;利用图像恢复单元形成采煤工作面的表层视觉探测三维地质识辨预判模型,且利用不同尺度分解系数构造了纹理特征,对煤岩图像进行了比较分析,实现对煤岩分界面的高精度识别。

    一种煤岩界面识别方法
    7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24964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10771916.X

    申请日:2019-08-21

    Inventor: 邵龙义 康世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岩界面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采煤机滚筒搭载的传感器组采集调高油缸压力信号、摇臂振动状态信号、截割电机的电流信号、滚筒轴的扭矩信号、滚筒轴的扭振信号、高光谱信号以及各传感器姿态信息;S2、基于小波包分解提取摇臂振动状态信号、滚筒轴的扭振信号的特征信息;并基于MapReduce提取调高油缸压力信号、截割电机的电流信号、滚筒轴的扭矩信号、高光谱信号的特征信息;S3、将提取的特征信息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输出识别结果。本发明大大提高了识别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一种多因素变量相互作用的冲击破岩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8308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40564.1

    申请日:2020-1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因素变量相互作用的冲击破岩试验方法,包括:通过多截齿破岩试验机进行截齿间距变化的截割实验,确定截齿间距因素对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多截齿破岩试验机进行截齿入岩顺序变化的截割实验,确定截齿入岩顺序因素对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多截齿破岩试验机进行截齿入岩角度变化的截割实验,确定截齿入岩角度因素对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多截齿破岩试验机进行截齿类型变化的截割实验,确定截齿类型因素对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该多因素变量相互作用的冲击破岩试验方法的研究范围广,研究因素多,试验结果更接近工程实际,对于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的辅助优化设计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