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像素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3474023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01360.8

    申请日:2013-09-06

    Abstract: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像素电路,包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一第一晶体管、一第二晶体管及一电容。有机发光二极管接收一第一电压。第一晶体管的一端耦接有机发光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的另一端接收一第二电压。第二晶体管的一端耦接第一晶体管的一端,第二晶体管的另一端耦接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一扫描信号。电容耦接于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与一第三电压之间。当扫描信号为致能时,第二电压设定为一数据电压,第三电压设定为一参考电压,第一电压设定为一低电压。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像素驱动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3440845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70666.1

    申请日:2013-08-23

    Abstract: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像素驱动电路,其包含第一晶体管及电容,第一晶体管包含第一端、控制端及第二端,电容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电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及控制端电性耦接于第一节点及第二节点。于第一期间电源不供应电源供应电压予第一节点,第一节点被写入数据电压,第二节点被写入可变电压。于第二期间电源供应电源供应电压予第一节点,使第一节点的电压提升至电源供应电压,并相应地将第二节点的电压推升至可变电压与电源供应电压之和减去数据电压,第一晶体管根据第一节点的电压及二节点的电压以提供驱动电流予有机发光二极管。

    显示面板
    8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69254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110044413.6

    申请日:2011-02-24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穿透区与反射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显示介质。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扫描线、数据线、主动组件、共同电极、像素电极以及介电层。主动组件与扫描线及数据线电性连接。像素电极与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且与共同电极电性绝缘。像素电极具有狭缝以曝露出共同电极。介电层位于共同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介电层于反射区内具有第一开孔。第二基板对向于第一基板。显示介质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产生立体影片深度图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07307B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110129959.1

    申请日:2011-05-19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判断立体影片之前后画面的相似度,来加快立体影片之深度图的计算。第一阶段先比较前后两张画面中像素的颜色相似度,第二阶段从前一张画面选取复数个特征点,找出该等特征点在后一张画面的位置,并计算出该等特征点在前后两张画面中的平均位移量。如果前后画面颇为相似,则根据前一张画面的深度图,得出下一张画面的深度图,依此来加快立体影片之深度图的计算。应用本发明来计算立体影片的深度图可以减少运算时间,加快立体影片的深度图计算速度。此外,利用光流法及前一张画面的深度图所推估出来的深度图无法避免的势必会产生破洞,此时可以找出后一张画面中对应该破洞的像素,参考其周围邻近像素(如周围3×3范围内的像素)中颜色最相近的像素,取该颜色最相近的像素的深度值作为对应该破洞的像素的深度值。

    显示装置
    8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69906B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110200657.9

    申请日:2011-07-18

    Inventor: 陈文政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单元、一触控单元、一背光单元以及一电泳单元。触控单元配置于显示单元的上方。背光单元配置于显示单元的下方。电泳单元配置于显示单元上。电泳单元包括一基板、多个显示电极、至少一储存电极、一闸极电极以及多个带电粒子。基板具有一主动区与一周边区。显示电极配置于基板的主动区且呈等间距排列。储存电极配置于基板的周边区。闸极电极配置于基板的周边区,且位于显示电极与储存电极之间。带电粒子配置于基板上且具有镜面反射的特性。

    垂直式晶体管结构
    8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30175B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010613431.7

    申请日:2010-12-30

    Inventor: 翁守正 李怀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直式晶体管结构,包括一基板、一源极、一第一闸极、一第一绝缘层、一第二闸极、一闸绝缘层、一汲极、一第二绝缘层以及一半导体通道层。源极配置于基板上。第一闸极配置于源极上且具有至少一第一贯孔。第一绝缘层配置于第一闸极与源极之间。第二闸极配置于第一闸极上且具有至少一第二贯孔。闸绝缘层配置于第一闸极与第二闸极之间且具有至少一第三贯孔。第一贯孔、第二贯孔以及第三贯孔相互连通。汲极配置于第二闸极上。第二绝缘层配置于第二闸极与汲极之间。半导体通道层填充于第一贯孔、第二贯孔与第三贯孔内。本发明提供一种垂直式晶体管结构,其具有较高的导通电流,且可有效降低漏电流的情况产生。

    将2D影像形成3D影像的影像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88616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110044451.1

    申请日:2011-02-24

    Inventor: 陈建宏

    Abstract: 将2D影像形成3D影像的影像处理方法,包含将原始2D影像放大并将其深度图锐化,再根据放大的2D影像及锐化的深度图,进行2D影像的移动、补偿破洞、缩小、合成等步骤,以产生一3D影像。于补偿破洞步骤中,本发明的影像处理方法根据破洞同侧的复数个像素的灰阶的平均值或中值来产生为该破洞的灰阶。如此,可改善3D立体影像中影像或文字模糊或破碎的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