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11096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010212099.3
申请日:2010-06-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1B3/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烯和合成氨工艺中深度脱除CO和CO2的方法,为使用两个不同种类的催化剂的二段甲烷化反应,第一段甲烷化反应使用的催化剂为贵金属催化剂,入口温度为80~200℃、氢分压为1.0~5.0MPa、体积空速为1500~10000h-1;第二段甲烷化反应使用的催化剂为镍基甲烷化催化剂,入口温度130~200℃、氢分压1.0~5.0MPa、体积空速1500~10000h-1。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甲烷化反应,CO和CO2的脱除率较高,并且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371151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010263127.4
申请日:2010-08-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46 , B01J23/44 , B01J23/42 , B01J37/16 , B01J33/00 , C01B3/54 , C10G2/00 , C07C1/04 , C07C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贵金属催化剂,其包括贵金属纳米粒子和聚乙烯醇,所述的贵金属纳米粒子分散在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所述的贵金属为钌、钯、铂和铑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催化剂采用聚乙烯醇水溶液体系,不引入其他高分子稳定剂或者含硫保护剂,也不引入还原剂,利用聚乙烯醇本身的还原性能或者聚乙烯醇在制备反应过程中解离物质的还原性能,本发明催化剂具有很好的低温加氢活性,制备方法简单,应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2464355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532998.1
申请日:2010-11-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1G4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锰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锰盐溶液中加入有机酸搅拌混合均匀后,烘干、焙烧后制得所述超细锰氧化物;锰盐为二价可溶性锰盐,锰盐溶液浓度为20~50%,有机酸为具有抗氧化性的有机羧酸,或具有还原性的抗坏血酸,其中有机羧酸中的羧基与锰的摩尔比为(1~6)∶1,抗坏血酸与锰的摩尔比为(0.5~3)∶1,搅拌温度为40~80℃,并在此温度范围内保持蒸发溶剂;烘干温度为100~120℃;焙烧温度为300~600℃,焙烧时间为2~10小时。本发明所述方法生产工艺流程简单,原料普通易得,制得的氧化锰粉体的粒径在10~60nm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372259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010263124.0
申请日:2010-08-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除气体中微量碳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0.001~2%(体积)碳氧化物的富氢气体与分散在溶剂中的纳米贵金属催化剂接触,在压力为0.1~8.0MPa、温度为50~200℃的条件下进行甲烷化反应。反应后气体中碳氧化物浓度可以降低到100ppm以下,甚至5ppm以下。本发明实现了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将原料气中碳氧化物含量降低至5ppm以下,同时有效的避免了“飞温”现象和羰基金属的危害。另外,液相纳米贵金属催化剂中,贵金属粒子很小且可以三维自由旋转,利用效率高,经济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037088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111266182.3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1/04 , B01J21/18 , B01J23/72 , B01J23/75 , B01J23/755 , B01J37/02 , B01J37/08 , C07C45/62 , C07C4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备辛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由辛烯醛制备辛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辛烯醛与氢气接触发生加氢反应;其中,所述催化剂由以下方式制备得到:(1)提供氧化铝微球,所述氧化铝微球的颗粒直径为200‑800μm,变异系数为3‑8%;(2)将氧化铝微球与糖混合进行碳化,得到载体;(3)将过渡金属活性组分负载在载体上。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辛醛,可以提高辛烯醛转化率和辛醛的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4115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1266184.2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不饱和酮加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4‑甲基‑3‑戊烯‑2‑酮液相加氢制备甲基异丁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4‑甲基‑3‑戊烯‑2‑酮与氢气接触发生加氢反应;其中,所述催化剂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将氧化铝微球与聚合物溶液进行接触,以使聚合物偶联至氧化铝微球;(2)在聚合物不发生分解的条件下,使金属活性组分负载于步骤(1)得到的偶联有聚合物的氧化铝微球上。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4‑甲基‑3‑戊烯‑2‑酮液相加氢制备甲基异丁酮,可以在保证4‑甲基‑3‑戊烯‑2‑酮转化率的同时提高甲基异丁酮的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5751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1910975851.0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5/00 , C07C7/167 , C07C11/1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氟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催化剂包括:有机高分子材料载体、和负载其上的活性元素;所述活性元素为雷尼铜、银和氟;以催化剂总重为100%计,银的含量为0.1~1.0wt%;氟的含量为0.01~0.6wt%;雷尼铜的含量为70‑90wt%。本发明的催化剂能够在反应入口温度为30℃~60℃、反应压力为0.5~2.0MPa、以碳四馏份的液态体积计量的反应空速为2~20h‑1、氢气与炔体积比为0.2~10mol/mol的条件下,将液相碳四馏份中炔烃脱除至30ppm以下,1,3‑丁二烯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4433103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011208812.7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B01J23/83 , B01J23/889 , B01J23/883 , B01J23/882 , B01J23/887 , B01J23/10 , B01J37/08 , C07C45/62 , C07C47/02 , C07C29/141 , C07C3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领域的一种选择性制备辛醛或辛烯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选择性制备辛醛或辛烯醇的催化剂,可包含以催化剂总重量为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活性组分:3~25wt%;碱土金属组分:1~10wt%;稀土金属和/或过渡金属组分:1~10wt%;载体:55~95wt%。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经济性,适用于辛烯醛选择性制备辛醛或辛烯醇的反应,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辛烯醛具有良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4113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1280112.3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四馏分选择加氢制1‑丁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丁二烯的加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加氢条件下,使含丁二烯的物料与催化剂接触,所述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于载体上的金属活性组分,所述金属活性组分包括第一金属活性组分和任选的第二金属活性组分,所述第一金属活性组分为Cu,所述第二金属活性组分选自除Cu以外的过渡金属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载体为碳修饰的氧化铝微球。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1,3‑丁二烯转化率,且1‑丁烯的选择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03715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1261560.9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四抽余液加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钯银掺杂的雷尼铜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碳四抽余液选择加氢制备1‑丁烯的方法。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铜粉、铝粉、银粉、钯粉、粘合剂和硝酸进行成型处理,得到催化剂前体;(2)将所述催化剂前体进行煅烧,得到煅烧产物;(3)将所述煅烧产物用苛性碱水溶液进行抽提铝处理,得到钯银掺杂的雷尼铜催化剂。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在碳四抽余液选择加氢制备1‑丁烯的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反应进行100h后仍然保持较好的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