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56128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0795622.8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泥石流停淤场、应用、设计方法。针对现有停淤场规划忽视内部结构设计且设计过程始终依靠原则与经验相结合的思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停淤场:在停淤场入口外侧有指向停淤场内的排导槽,在停淤场入口内侧前部区域有八字形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小开口朝向排导槽尾部,大开口朝向停淤场内,沿停淤场边界有拦挡结构。优化下,导流结构每一侧是一单体或由至少二单体沿弧线间断排列,以及是生态适应性更高的装配式结构。停淤场利用简洁结构对入场泥石流流动方向与停淤分布加以调节,最终实现平衡停淤提升有效库容。本发明还提供停淤场的应用与停淤场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有别于现有技术指导原则加经验判断的设计过程,是完整的科学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90754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49620.1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5 , G06Q10/04 , G06Q50/26 , G06F30/13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灾减灾及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山高寒区冰湖水资源化利用方法。所述方法先通过多源遥感测量及现场实测调查校核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冰湖参数,并对冰碛坝的坝体稳定性进行分析;接着根据坝体稳定性的分析结果、冰碛坝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标准要求、预测的溃决参数进行多行桩柱结构体工程设施布控,从而加固坝体;然后获取冰碛坝的当前蓄水量、最大蓄水量和标准蓄水量,综合分析当前蓄水量与标准蓄水量的关系以及采集的用电需求后,选择单向式水资源利用方案或复合式水资源利用方案。本发明将具有潜在危害的水体转化为清洁能源加以利用,还降低了冰湖溃决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639445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010567888.2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泥石流坝前回淤堆积体在拦挡坝拆除中危险性测算方法、应用。本发明泥石流坝前回淤堆积体在拦挡坝拆除中危险性测算方法引入累积启动量作为评估指标,度量坝前回淤堆积体在拦挡坝拆除过程中的物料释放规模,判断其对沟道下游产生危害程度。针对性解决了泥石流防治工程中一个新的技术问题,即因拦挡坝上游泥石流回淤而在拦挡坝前经年堆积形成的坝前回淤堆积体作为一种潜在危害,确切地会在拦挡坝拆除中产生多大程度的危险?本发明同时提供该泥石流坝前回淤堆积体在拦挡坝拆除中危险性测算方法在泥石流拦挡坝拆除工程中的应用。本发明测算方法与应用方法所需参数能够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资料收集来获得,方便简洁,适应实际工程设计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9766513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10021523.7
申请日:2019-01-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的测算方法。所述测算方法首先确定泥石流沟道纵比降和泥石流流深,然后根据泥石流体容重和泥石流固体物质容重确定泥石流体积含沙量,最后将所获取参数代入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计算公式,从而获得较为科学合理的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泥石流沟道纵比降、泥石流体积含沙量及泥深对泥石流流速的影响,计算所需参数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测量、取样和试验分析获得,能够科学合理确定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为泥石流勘查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计算方法量纲和谐,计算过程科学简便、测算结果误差小,能够满足工程领域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2942385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110121880.8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村镇建筑山洪泥石流防护系统、设计方法。本发明村镇建筑山洪泥石流防护系统以建筑区为中心,在朝向山洪泥石流流向,由内向外依次布置相互紧接的植物带与拦挡‑导流装置,拦挡‑导流装置是排桩拉网结构,包括拦挡段与在拦挡段侧端延伸并呈夹角α的导流段,拦挡段与山洪泥石流流向垂直,拦挡段与导流段延伸线组成对建筑区的半包围空间。整个系统形成从防撞桩到乔木树干再到灌丛茎的“桩林”式结构,发挥层层拦截过滤、逐层调节流体流速的综合作用。系统能够大幅削弱灾害流体对建筑区的最终冲击破坏性。系统建设维护成本低,且可以随着运行年限的增长而增进综合防治效能。本发明同时提供上述村镇建筑山洪泥石流防护系统的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26249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48744.1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漫顶溃决流量调控型黏土心墙坝设计方法。针对现有技术对黏土心墙坝设计仅解决渗透量与渗透稳定性问题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黏土心墙坝瞬时坍塌与漫顶溃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方法通过在传统坝壳内增设格宾石笼骨架,改变拦挡坝心墙与坝壳在多个位置的受力,调节自身变形过程中的剪应力分布与大小,提高抗水流侵蚀能力,同时利用骨架及所附着土石重量增加拦挡坝自重,综合性地延缓心墙暴露时间,延长心墙顶部被侵蚀时间,避免心墙发生大规模倾倒或剪切破坏,从而实现调控漫顶溃决状态下洪峰流量目的。设计方法提供格宾石笼骨架可拆分的3部分结构的关键参数。3部分结构分别是重力式挡墙结构、平板支护结构、平行链铺层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3322906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627655.1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钢索网石笼结构体堰塞坝溃决排险防洪系统、应用。钢索网石笼结构体堰塞坝溃决排险防洪系统是用钢索网石笼结构体在堰塞坝溃决前/中调节下游洪峰流量,结构体是分节式条状结构,由筒状钢索网内填装块石,两端束口,捆扎分节成形;在溃决前/中将结构体顺河道/沟道方向放置在泄流槽两侧坝顶面。系统是人工干预调节洪峰流量的“延迟干预”构思,能够有效调节溃决中后期洪水量,提升整个溃决排险方案效率。本发明还提供钢索网石笼结构体堰塞坝溃决排险防洪系统的应用,以及结构体主要参数的设计方法。结构体是铁兜块石填充构成,即使后期不回收,对环境影响程度也极低,优于现有钢筋混凝土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419544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633358.4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系列与吸附混凝土相关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微孔双级配吸附混凝土产品、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设计具有高吸附能力的骨料、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砂浆以及构建微孔结构,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吸附能力,形成吸附混凝土。本发明提供的吸附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双级配的具有高吸附能力的透水混凝土,能够有效吸附雨水携带的污染物,适用于去除暴雨径流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1608139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10569799.1
申请日:2020-06-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大规模洪水泥石流防治方法,首先确定流域内暴发某一标准洪水泥石流相对应的规模,然后判断洪水泥石流的级别;然后针对超大规模洪水泥石流的防治,确定该流域内防治工程体系的防护设计标准,进一步确定关键控制性工程的设计标准;最后根据关键控制性工程的设计标准,提出具有不同功能分区的拦砂坝设计方法。在遭遇超大规模冰川洪水泥石流时,在保证整个流域防治工程体系安全的条件下,允许关键控制性拦砂坝部分坝体溃决而增加过流断面面积和下泄流量,未溃决区域的坝体基础部分能够有效的控制沟道下切,调控通过断面的流速,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对下游地区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的威胁和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1198491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27531.3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崩滑型堰塞坝坝体高度测算方法、应用。针对现有技术科学且快速测算崩滑型堰塞坝坝体高度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崩滑型堰塞坝坝体高度测算方法及其应用方法。该测算方法从崩滑型堰塞坝形成过程与条件入手,基于崩滑型堰塞坝形成后的坝体高度与崩滑体体积、崩滑体物理力学性质、崩滑体落高、河道地形等因素的物理规律,建立崩滑型堰塞坝坝体高度测算方法。该方法仅需较少量的基本调查数据,依无量纲化的简洁计算过程即可快速确定崩滑型堰塞坝坝体高度测算值。本发明高度测算方法所需的基本调查数据均可以来源于崩塌/滑坡灾害发生前或发生后,因而能够应用于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响应与预案设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