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l掺杂的NiO纳米棒花材料的乙醇气体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90961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37410.7

    申请日:2015-07-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Al掺杂的NiO纳米棒花材料的乙醇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Al掺杂的NiO纳米棒花敏感材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得。通过Al离子的引入,改变了NiO材料的形貌、晶粒尺寸、载流子浓度及氧组分分布进而有效地提高了传感器对于乙醇的敏感特性。同时,本发明所采用的Al掺杂的NiO纳米棒花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制作的旁热式传感器工艺简单,体积小,利于工业上批量生产,因此在驾驶员酒精检测,工业安全控制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三维TiO2网状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145183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99397.X

    申请日:2013-03-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三维TiO2网状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领域。其是将二氧化钛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磁力搅拌后将混合溶液转移到水热釜中,水热反应降温后将反应物进行离心操作,再将离心产物用稀盐酸和去离子水洗涤并离心;离心产物烘干后的粉体于400~500℃条件下烧结2~5小时,自然降温到室温后得到三维TiO2网状纳米材料。该制备方法效率高、成本低、方法简单、实验周期短、制得的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大以及连接性好,可以用于大批量生产高比表面积的二氧化钛。由于该方法制得的二氧化钛具有超高比表面积,所以可以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光化学、锂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一种高灵敏度的光增感型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29958A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1010217138.9

    申请日:2010-07-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灵敏度的光增感型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是在气敏材料的光增感型气体传感器中,引入光催化剂以提高敏感体的气体灵敏度,即以光催化剂-气敏功能复合氧化物半导体为敏感体,一方面气敏材料实现了对待测气体的良好响应,另一方面光催化剂实现了对紫外光的最大可能的吸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提高了敏感体的光照效率和气敏效率,最终提高了气体传感器的灵敏度。与纯净的气敏材料相比,如用二氧化锌∶二氧化锡质量比为3∶7作为敏感体的传感器在250℃下对100ppm的乙醇气体的灵敏度由4.3增大到了10;二氧化钛∶二氧化锡质量比5∶5作为敏感体的传感器在室温下对100ppm的乙醇气体的灵敏度由9增大到了16。

    一种基于海绵状ZnO的室温二氧化氮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426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96709.3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海绵状ZnO的室温二氧化氮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由表面覆盖有叉指电极的陶瓷片和涂覆在插指电极表面的敏感材料构成,敏感材料为海绵状ZnO。该海绵状ZnO具有高的相对比表面积、多的反应位点及孔道结构,为海绵状多孔纳米片构成的微米花形貌;纳米片由均匀的ZnO纳米颗粒构成。本发明传感器在紫外光照下进行工作,代替了传统的加热条件下工作,增加了在易燃易爆气体存在环境下工作的安全程度。本发明通过对传统的气体传感金属半导体氧化物形貌进行了改性,具有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实现了对二氧化氮的室温检测,并且具有优秀的选择性。

    基于多肽纳米漆酶的福美双现场检测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7050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171274.1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模拟天然漆酶活性的基于多肽纳米漆酶的福美双现场检测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以CuCl2与谷胱甘肽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具有天然酶漆酶活性的多肽纳米酶。该多肽纳米酶在检测农药福美双的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在有福美双加入的情况下,多肽纳米酶对显色底物的吸附能力减弱,催化活性也降低,同时伴随着输出颜色的变化。本发明进一步构建了基于多肽纳米漆酶的福美双现场检测传感器和基于多肽纳米漆酶的福美双现场检测纸基比色传感器,具有携带方便、成本低廉等优势,能够对福美双进行现场检测,为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的便捷化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种基于核壳Pd@Pt纳米晶体修饰ZnO的低检测限二氧化氮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744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01885.4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核壳Pd@Pt纳米晶体修饰ZnO的低检测限二氧化氮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由外表面带有2条环状金电极的氧化铝陶瓷管衬底、涂覆在金电极和氧化铝陶瓷管外表面上的核壳结构双金属Pd@Pt纳米晶体修饰ZnO敏感层以及位于氧化铝陶瓷管衬底内部的镍铬加热丝组成。ZnO形貌为纳米片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能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核壳结构双金属Pd@Pt纳米晶体的增敏和协同作用是改善气敏性能的主要原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促进了反应的进行,从而获得具有较高气敏响应、超低的检测下限、高选择性以及良好稳定性和重复性的气敏元件,器件工艺简单,体积小,适于大批量生产。

    一种基于PtAu合金纳米晶修饰的花状WO3敏感材料的正戊醇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15328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450061.2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PtAu合金纳米晶修饰的花状WO3敏感材料的正戊醇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PtAu合金纳米晶用油胺合成,花状WO3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并通过浸渍法将PtAu合金纳米晶负载到花状WO3表面制备出PtAu合金纳米晶修饰的花状WO3敏感材料。所述传感器由外表面带有金电极的Al2O3陶瓷管、涂覆的敏感材料及Cr‑Ni合金加热丝组成。本发明中的正戊醇传感器具有十分优异的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对20ppm正戊醇气体响应可达161.7,响应速度仅为1s。此外,传感器对正戊醇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此传感器有望实现对正戊醇气体的快速检测。

    基于PdRu双金属纳米颗粒修饰SnO2纳米粒子团簇的三甲胺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2052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72857.0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PdRu双金属纳米颗粒修饰SnO2纳米粒子团簇的三甲胺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是由外表面带有两条金电极的Al2O3绝缘陶瓷管、涂敷在金电极和Al2O3绝缘陶瓷管外表面上的气敏材料、以及穿过Al2O3绝缘陶瓷管的镍铬合金线圈组成,气敏材料为PdRu双金属纳米颗粒修饰的SnO2纳米粒子团簇。本发明通过双金属PdRu对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SnO2进行修饰改性,利用PdRu双金属纳米颗粒优异的催化性能促进反应物吸附和电子转移过程,改善了SnO2的选择性,并且实现了对三甲胺的高灵敏度特异性检测。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商业化的需求。

    基于光子晶体效应增强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发光的非接触式胆固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126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336520.6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蛋白石光子晶体效应增强LiErF4:0.5%Tm3+@LiYF4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发光的非接触式胆固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荧光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旋转喷涂法将LiErF4:0.5%Tm3+@LiYF4上转换纳米粒子与PMMA光子晶体复合,利用光子晶体带隙同激发光场的耦合效应来增强激发光场使得LiErF4:0.5%Tm3+@LiYF4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发光强度显著提升,进而提高检测胆固醇的灵敏度,同时构建了一种非接触式荧光传感器。该荧光传感器对胆固醇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和稳定性强的优点,在全血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