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低毒防治水稻恶苗病专用浸种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6480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74564.8

    申请日:2024-03-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浸种药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低毒防治水稻恶苗病专用浸种药肥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福尔马林液1份‑3份、芸苔素内酯3份‑10份、氰烯菌酯悬浮液1份‑10份、微生物复合菌液12份‑32份、茶皂粉2份‑12份、植物提取液4份‑26份、缓释成膜剂2份‑18份、水溶性壳聚糖14份‑24份、印楝素1份‑7份、复合基肥40份‑70份、渗透调节剂3份‑10份、水杨酸2份‑24份、杀菌助剂8份‑30份、去离子水1000份‑4000份。本浸种药肥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微生物菌疗、药液灭菌治疗、植物提取液抑制和菌源活性抑制等原理以综合提高药肥对水稻稻粒的浸种及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一种以大刍草喂养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饲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5823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422784.0

    申请日:2024-04-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大刍草喂养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饲养方法。包括:将初龄‑2龄幼虫放于培养容器中,每个培养容器放置1只幼虫,每天向培养容器中放入1‑4片大刍草叶段并将培养容器上盖和下底之间的缝隙封住且留有透气口;待长至3龄‑4龄时,每天向培养容器中放入2‑4片大刍草叶段并保留培养容器上盖和下底之间的缝隙;待长至5龄‑6龄时,每天向培养容器中放入2‑5片大刍草叶段并保留培养容器上盖和下底之间的缝隙,直至幼虫化蛹。本发明将草地贪夜蛾幼虫单只饲养,在不同龄期,取食特定用量的大刍草叶段并控制与空气的接触量,供给了草地贪夜蛾幼虫高度适宜的食物及最佳的营养和饲养环境,提高了幼虫的存活率。

    一种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在桑树根腐病防治方面的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792396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96643.4

    申请日:2024-0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在桑树根腐病防治方面的用途,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本发明用于防治桑树根腐病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氮肥25‑32份、磷肥12‑13份、钾肥16‑18份、氧化钙18‑20份、氯化镁19‑22份、微量元素肥2‑2.5份、茶皂素0.5‑0.7份、桑叶提取物7.5‑9份、发酵有机物6.5‑8份,发酵有机物为黄帚橐吾经过发酵得到。本发明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原料种类及配比合理,不仅能有效治疗桑树根腐病,同时还能在保证桑树品质的基础上,确保桑树的高产量,技术效果显著优异,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及价值。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接种方法
    8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8775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64708.X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纹枯病的接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已知感染水稻的纹枯病菌株中克隆出病原菌的相关基因;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水稻的愈伤组织;通过转染技术将克隆的病原菌基因引入水稻愈伤组织中,使用标记的方法验证是否成功地将病原菌基因引入了水稻愈伤组织;培养已经转染的水稻愈伤组织,以模拟纹枯病的感染过程,通过分子标记检测感染组织的水稻基因;根据分子标记结果,选择具有抗性基因的愈伤组织。本发明通过使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操控实验过程,从基因的克隆、标记、基因转染到愈伤组织的培养和筛选,所有步骤都能更精确和可控,这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减少了误差和不一致性,使研究结果更加可靠。

    一种预防花生根腐病的中药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3604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56297.7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花生根腐病的中药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药肥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远离底板的一端贯穿滚轮,且与滚轮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套接有防滑套,所述底板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移动装置内部设置有中和装置,所述中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与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杆转动的力与搅拌叶、底座和装置桶等组件相互配合,实现了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杆转动,再通过转杆的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的转动的作用,达到了通过搅拌叶的高速转动,使其达到了搅拌中和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