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33645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1061013.9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联网场景下的CCN停留时间内容缓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Interest数据包及Data数据包进行格式调整;2)计算当前中间车辆节点的重要性PRn;3)计算当前中间车辆节点的移动性PMn;4)计算当前中间车辆节点的内容停留时间RTk;5)根据当前中间车辆节点的重要性PRn、当前中间车辆节点的移动性PMn及当前中间车辆节点的内容停留时间RTk计算当前中间车辆节点缓存该Data数据包的概率pk,其中,当pk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则当前中间车辆节点缓存该Data数据包;当pk小于预设阈值时,则当前中间车辆节点不缓存该Data数据包,该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数据的冗余及存储空间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09873726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173401.X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4L12/24
Abstract: SDN中基于深度学习的鲁棒服务质量预测与保障方法,对收集到的网络拓扑中交换机端口历史流量数据做数据预处理工作,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并使用预处理后的流量数据训练深度学习模型;通过SDN控制器实时收集的网络拓扑中交换机端口的流量数据,对其进行预处理后送入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中,输出当前视频流业务的QoS参数;根据前视频流业务的QoS参数量化计算QoE指标;利用当前视频流业务的所有QoS参数,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当前用户的视频流业务的网络流量进行预测并记录及监控,利用QoE指标提示客户端或SDN中央控制器进行对应操作,实现流量预测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873726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173401.X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4L12/24
Abstract: SDN中基于深度学习的鲁棒服务质量预测与保障方法,对收集到的网络拓扑中交换机端口历史流量数据做数据预处理工作,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并使用预处理后的流量数据训练深度学习模型;通过SDN控制器实时收集的网络拓扑中交换机端口的流量数据,对其进行预处理后送入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中,输出当前视频流业务的QoS参数;根据前视频流业务的QoS参数量化计算QoE指标;利用当前视频流业务的所有QoS参数,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当前用户的视频流业务的网络流量进行预测并记录及监控,利用QoE指标提示客户端或SDN中央控制器进行对应操作,实现流量预测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925787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10203286.7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电弧辅助涂覆增材制造系统及方法,坩埚固定于封闭手套箱上,三维移动平台、基板及电弧热源均位于封闭手套箱内,基板位于三维移动平台上,涂覆头的上端与坩埚的底部出口相连通,涂覆头的下端插入于封闭手套箱内且正对基板,电弧热源固定于封闭手套箱的顶部且正对基板,坩埚的外壁上缠绕有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电源相连接,坩埚的顶部开口处设有坩埚盖,第一供气系统与封闭手套箱相连通,第二供气系统与坩埚相连通,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源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一供气系统及第二供气系统与控制器相连接,该系统及方法能够通过3D打印制备质量较好的铝合金工件,并且制备成本低,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406969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474268.3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绝缘设备高压大电流联合试验系统,电缆将试验罐体两端的套管短接,使之形成一个闭合的电流回路。将短接罐体用的电缆穿过穿心式升流器,作为升流器的二次绕组。通过导线将工频试验变压器的输出端接在试验罐体的其中一个套管上,另一个输出端和试验罐体的外壳均接地,工频试验变压器和穿心式升流器的一次侧也需接地,由于升流器的二次侧处于高电位,因此其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间的绝缘需能耐受试验高压。升流器的输出电流和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均通过各自的调压器调节。可以独立地对电压和电流的大小进行调节,其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由移相器人工调节,减小对电源功率的需求,尤其是可以给高校的实验室带来很大的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6925787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203286.7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电弧辅助涂覆增材制造系统及方法,坩埚固定于封闭手套箱上,三维移动平台、基板及电弧热源均位于封闭手套箱内,基板位于三维移动平台上,涂覆头的上端与坩埚的底部出口相连通,涂覆头的下端插入于封闭手套箱内且正对基板,电弧热源固定于封闭手套箱的顶部且正对基板,坩埚的外壁上缠绕有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电源相连接,坩埚的顶部开口处设有坩埚盖,第一供气系统与封闭手套箱相连通,第二供气系统与坩埚相连通,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源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一供气系统及第二供气系统与控制器相连接,该系统及方法能够通过3D打印制备质量较好的铝合金工件,并且制备成本低,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79916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208209.6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南京增材制造研究院发展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64/124 ,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粘减阻纳米结构槽底连续快速曝光光固化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包括:固化光源、微镜阵列、树脂槽、承载打印零件的托板、侧支撑板、进给装置和底座;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固化光源、微镜阵列和侧支撑板;树脂槽和进给装置固定在侧支撑板上;承载打印零件的托板与进给装置相连接;所述树脂槽的表面采用透气疏液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树脂槽的表面具有准周期纳米结构,纳米疏液结构减小了零件打印提升过程中的拖曳力,减小了树脂与槽底界面间的接触面积;槽底表面亚波长纳米结构阵列可以提高透光率。利用本发明可以显著减小打印过程中零件底部与槽底表面的粘附力,从而实现高精度复杂微细结构的连续快速打印。
-
公开(公告)号:CN100576893C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710018552.5
申请日:2007-08-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4N5/4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于视频处理芯片的图形OSD控制器,由位图数据解压缩模块、存储操作控制模块、可编程色彩映射模块、OSD图像缩放模块、图像显示管理模块、寄存器操作管理模块及MCU接口模块组成;通过MCU接口模块提供的串行I2C和并行两种工作模式之一,设置寄存器操作管理模块的各种显示参数、操作参数,从而控制OSD数据的存储、显示并读取OSD控制器的状态;OSD图像显示管理模块,可根据OSD控制器的设置参数,控制多层图形OSD数据的叠加方式、OSD图像与原始视频信号的混合模式、OSD图像显示窗口大小以及显示特性等;使用片外SDRAM作为图像数据的显示存储,使用片内双端口RAM作为图像操作的控制存储,便于与视频处理系统的集成和资源共享。
-
公开(公告)号:CN11994345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05748.6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华能核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球床式高温气冷堆堆外循环燃料球毒物核子密度计算方法。首先获得堆内多群中子通量分布;简化重要毒物的燃耗链,建立并求解简化的燃耗链的燃耗方程获得当前阶段球床最底层所有区域的会返回堆芯的批次的平衡浓度即初始燃料球毒物浓度;建立燃料球卸出堆外后的燃耗方程,推导并求出一个流道卸出的一个批次毒物在堆外停留一段时间返回堆芯前的核子密度;直至求出每个流道的每个会返回堆芯的批次的毒物核子密度的变化;将经过堆外一段时间衰变的不同流道的相同批次的毒物核子密度根据各流道的面积比作体积加权平均;最终获得返回堆芯的批次经过堆外衰变并均匀打混后的毒物核子密度;本发明方法使经过堆外循环的燃料球重新返回堆芯后的毒物浓度更加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58615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420090.3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 华能核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控制棒反应性价值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球床高温气冷堆控制棒反应性价值测量数据以及高温气冷堆模拟程序中的计算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结果记作第一数据集;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建立控制棒内外棒反应性价值模型,所述模型输入特征为被测量棒的棒位,堆芯各材料的核子密度和通量分布以及堆芯尺寸;所述模型输出目标变量为被测量的控制棒反应性价值;结合所述第一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模型;根据训练后的模型,预测出该堆芯控制棒的反应性价值。解决了传统模拟方法控制棒内外棒重叠区域相互影响导致的测量困难的难题,节省了大量的模拟计算步骤和时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