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38217C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580049119.7
申请日:2005-12-30
Applicant: 开利商业冷藏公司
IPC: F25B47/00 , F25D21/14 , F25D17/04 , F25D17/06 , F25D3/02 , B01D47/16 , B01D47/00 , F24F3/14 , F28F7/00 , F28F1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9/008 , F25B6/04 , F25B2339/041 , F25B2339/047 , F25D19/02 , F25D21/14 , F25D23/003 , F25D31/007 , F25D2317/0651 , F25D2317/0661 , F25D2321/146 , F25D2321/147 , F25D2323/00264 , F25D2323/00271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瓶的跨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器系统,包括:压缩机(22),用于在系统操作的至少第一模式下沿流动路径驱动制冷剂;第一热交换器(102),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沿着所述压缩机下游的所述流动路径,以便作为冷凝器使用;第二热交换器(28),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沿着所述压缩机上游的所述流动路径,以便作为蒸发器使用,以冷却所述系统内部容积的物品;以及装置,用于使用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冷凝的大气水来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内的下游部分吸取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00497956C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310120338.2
申请日:2003-10-10
Applicant: 美蓓亚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塚修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646 , F04D25/0613 , F04D29/542 , F05D2260/36 , Y10T29/492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机,其中气流调节装置被使用来对由吹风机排出的空气进行精细调整,以及一种通过安装气流调节装置来调节通风机气流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142453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580049119.7
申请日:2005-12-30
Applicant: 开利商业冷藏公司
IPC: F25B47/00 , F25D21/14 , F25D17/04 , F25D17/06 , F25D3/02 , B01D47/16 , B01D47/00 , F24F3/14 , F28F7/00 , F28F1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9/008 , F25B6/04 , F25B2339/041 , F25B2339/047 , F25D19/02 , F25D21/14 , F25D23/003 , F25D31/007 , F25D2317/0651 , F25D2317/0661 , F25D2321/146 , F25D2321/147 , F25D2323/00264 , F25D2323/00271
Abstract: 一种瓶冷却器系统,包括使用从蒸发器冷凝的大气水从冷凝器吸取热量的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957221A
公开(公告)日:2007-05-02
申请号:CN200580016943.2
申请日:2005-02-28
Applicant: 热力公司
Inventor: 彼得·M·迪森尔 , 托马斯·L·迈尔斯 , 约翰·H·罗森菲尔德 , 肯尼思·G·明纳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006 , B22F3/11 , B22F2999/00 , F28D15/0233 , F28D15/046 , F28F2275/04 , H01L23/427 , H01L2924/0002 , B22F3/1035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热管(10)、热源和散热片(16)间高效传热的热管(10)。所述热管(10)通过安装孔(12)紧密靠设于热源,安装孔(12)穿过热管结构,但被封闭于蒸发室之外,这是因为它们各设置在密封结构中,例如支柱(32)或围绕蒸发室的壳体的实心层。所述热管的另一个特征是利用通过硬钎焊料(70)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粒子,在多个粒子(67)中的相邻粒子间形成硬钎焊料的焊脚(73),以在吸液芯的粒子间形成了毛细通道网。
-
公开(公告)号:CN1213477C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01117331.9
申请日:2001-03-10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21/089 , F28F3/048 , F28F21/084 , F28F21/085 , H01L23/3672 , H01L23/3736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铝—铜复合件,包括一个铝基部件,一个铜基部件和一个由纯铝或JISAlxxx系列铝合金制成的插入部件。铝基部件和铜基部件通过插入部件复合在一起。散热器包括:一个由铝基材料制成并且设有多个舌状翅片的热辐射部分,所述舌状翅片是通过磨削热辐射部分一侧的表面层形成的;和一个由铜基材料制成并且通过插入部件结合到热辐射部分的另一侧上的热扩散部,所述插入部件是由纯铝或JIS Alxxx系列铝合金制成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5243C
公开(公告)日:2003-07-23
申请号:CN99807742.9
申请日:1999-06-04
Applicant: 约翰逊·马太电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3733 , B32B7/06 , H01L23/3677 , H01L2924/0002 , Y10T428/23914 , Y10T428/23943 , Y10T428/23986 , Y10T428/23993 , Y10T428/2839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纤维导热接合层。此种接合层含有:以基本上直立的取向嵌入胶合剂中的植入导热纤维(32),纤维的一部分伸出胶合剂。并且在伸出胶合剂的纤维(34)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填入封闭剂(30),和一个在接合层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上的分离衬垫。
-
公开(公告)号:CN1427941A
公开(公告)日:2003-07-02
申请号:CN01808932.1
申请日:2001-05-03
Applicant: 阿维德塞马洛伊有限责任公司
IPC: F28F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27 , F28D15/02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个热板(410)包含放置在开有缝隙(450)的槽(401)内的热管(405)。
-
公开(公告)号:CN1313638A
公开(公告)日:2001-09-19
申请号:CN01117331.9
申请日:2001-03-10
Applicant: 昭和铝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21/089 , F28F3/048 , F28F21/084 , F28F21/085 , H01L23/3672 , H01L23/3736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铝-铜复合件,包括一个铝基部件,一个铜基部件和一个由纯铝或JISAlxxx系列铝合金制成的插入部件。铝基部件和铜基部件通过插入部件复合在一起。散热器包括:一个由铝基材料制成并且设有多个舌状翅片的热辐射部分,所述舌状翅片是通过磨削热辐射部分一侧的表面层形成的;和一个由铜基材料制成并且通过插入部件结合到热辐射部分的另一侧上的热扩散部,所述插入部件是由纯铝或JISAlxxx系列铝合金制成的。
-
公开(公告)号:CN1226313A
公开(公告)日:1999-08-18
申请号:CN97196828.4
申请日:1997-07-08
Applicant: 摩托罗拉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735 , F28F13/02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9701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喷射冷却装置包括含有空腔(26)的壳体(40),该空腔的尺寸适于包围一电子元件(10)。该壳体包括含第一孔的第一层(72)和含第二孔的第二层(74)。第二孔与第一孔相通,并与空腔相通。第一孔与第二孔的尺寸适于接纳流体、雾化流体并将雾化的流体(70)释放到空腔内。
-
公开(公告)号:CN11806691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494090.8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山东国创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温系统的耦合换热器,属于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换热芯体,换热芯体的上端与上配气结构连接,其下端与下配气结构连接;换热芯体由最小核心换热单元以阵列形式组合而成,每个最小核心换热单元中均包括四条供气体流动的气道;上配气结构与下配气结构中均具有周期性结构,每个周期性结构上均设有四个气道出入口,四个气道出入口分别与最小核心换热单元中的四条气道相对应连接。本发明通过热耦合的方法将燃料/蒸汽换热器与空气换热器结合成一体,可以实现变工况下燃料/蒸汽与空气温差的稳定控制,且提高系统集成度,降低设备体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