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7767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19453.7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矿库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管线及排水井,在所述主排水管线上设置有转流井,所述排水井通过支排水管线与转流井相连通,在所述主排水管线末端的转流井通过竖井与隧洞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尾矿库排水系统将排水井设置在支管线上,支管线与主管线之间通过转流井连接。若排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某个井出现损毁或倾倒等问题,立即采取封堵对应支管线等措施,防止库内尾砂进入排水主管线内,并为维修排水系统提供条件。在管线上设置临时排水设施,保证尾矿库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87401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29281.1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02F1/78 , C02F1/6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控条件增压溶解高效臭氧氧化装置,包括臭氧气源装置、臭氧发生装置、溶汽提升泵、文丘里管道混合器、溶汽增压泵、压力反应罐、稳流扩散装置、pH调节池、蒸汽加热池、常压反应池;pH调节池、蒸汽加热池、常压反应池依次连接;臭氧气源装置、臭氧发生装置、文丘里管道混合器、溶汽增压泵、压力反应罐、稳流扩散装置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改变水温、pH等条件,并且采用溶汽后压力反应罐和常压反应串联的流程,充分提高臭氧反应程度。该流程显著提升了臭氧氧化的速率、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同时又能减少同等投加条件下尾气中臭氧的含量,降低臭氧泄露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5513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029328.4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场地条件下排土场溜放‑倒排排土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排弃物料的总量、溜槽的溜放规格确定溜槽的数量;根据溜槽数量与弃物料的种类确定底部堆场的数量和尺寸;根据溜槽数量与运输车的种类确定卸载台位的数量和卸载平台的平面尺寸;根据卸载平台的平面尺寸及底部堆场的尺寸确定溜槽设置的最小间距;在修建联络道路及溜槽,然后进行溜放及倒排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场地条件下排土场溜放‑倒排排土工艺方法,可以依据现场有利地形,结合排土物料的性质、排土量等设置不同区域、不同高度的溜槽,实现机动灵活的排土,同时底部配备前装机在溜槽底部堆场进行倒排,降低初期排土边坡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0417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17851.1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厂房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艺有高低差吊车梁的厂房减少用钢量的方法,具体包括将第一单跨间的吊车梁的标高调整至与高跨间吊车梁的标高相同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首先相较于有高低差时,变为等高布置明显吊车梁系统布置更简洁,材料用料更省,此外为了可以进一步找到更经济的布置方法,可以根据第一单跨间及第二单跨间的用钢量,调整第一单跨间、第二单跨间的屋面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02267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409726.0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炉体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OD炉新型除尘罩,包括AOD炉体、AOD炉固定罩、炉前移动罩体,所述AOD炉体设置于所述AOD炉固定罩内部;所述固定罩前封板的下部设有炉门,炉前移动罩体与炉门相对设置,炉前移动罩体与AOD炉固定罩形成密封的罩体。本发明通过炉前移动罩体,在AOD炉冶炼、出钢工况下炉前移动罩体和固定罩前顶吸罩组成一个密闭罩,大大增进AOD炉冶炼、出钢时AOD炉附近密闭情况,大大减少冶炼、出钢工况下烟气逸散,在出钢工况下增加炉前吸风口的吸风量,大幅提高烟气捕集效率,最大限度减少烟气在罩体内的逸散。
-
公开(公告)号:CN11859082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580443.6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H04W4/021 , H04W4/38 , H04W4/029 , H04W4/33 , H04W4/40 , H04W88/10 , H04Q1/08 , E21F17/18 , E2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山井下移动式综合基站装置及矿山井下监测系统,包括决策支持系统、多源数据采集系统、智能感知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综合运用5G、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自动化等新技术,采用智能传感、智能识别、智能定位等智能感知设备把所有监测设备全部接入移动式综合基站内,实现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设备运行状态及参数以及视频、语音、定位、环境监测等数据的收集,并建设监控中心,用于数据的集中存储和控制管理。移动式综合基站及其监测系统可以实现井下环境监测、人/车精准定位、无线通信、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地压监测、设备运行监测、数据传输等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57304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66968.1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速公路沿线的超耐久风能收集器,包括风杯、定子系统和转子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高速公路沿线的超耐久风能收集器针对高速公路沿线风能特性,基于摩擦起电原理和静电感应现象,通过金属滑块和内置弹簧的结构,设计了一种超耐久风能收集器,在离心力的驱动下风能收集器可以实现从滑动到转动工作方式的自动变换,极大地提升了风能收集器的耐久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63032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1911037020.5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空区井上充填设备及其方法,充填设备包括提升装置、料斗和注浆泵,料斗放置在料斗支架上,料斗支架固定在采空区的地表面上,料斗的出料口位于投料孔的正上方,投料孔从地表面向下钻孔贯通至采空区,注浆泵安装在地表面上并通过注浆管贯穿投料孔后伸入到采空区内;填充作业时通过投料孔的制作、注浆管的制作安装、填充料设备的安装和填充料注浆作业四个步骤实现采空区的填充作业。本发明构思巧妙,操作方便,解决深部、大空间、积水采空区的填充作业,通过充填设备把粗骨料输送到地下空间,通过少量浆液充分混合固结填充地下空间,达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治理效果,同时将废料固结在地下变废为宝,既美化了环境又节省了工程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732973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59057.6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量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电厂冷却水余热热力系统,包括汽轮机、凝汽器、吸收式热泵、热网加热器及热用户,所述热网加热器、热用户、吸收式热泵、凝汽器、吸收式热泵、热网加热器通过连通管依次连接形成闭环;所述汽轮机上设有中间抽汽管与乏汽管,所述乏汽管通入凝汽器,所述中间抽汽管分别通入吸收式热泵与热网加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以电厂循环水冷却水作为低温热源,通过吸收式热泵机组提取原来白白浪费掉的汽轮机乏汽余热,经过热泵升温后对外供热,相当于在不对发电机组扩容的前提下,使电厂供热能力提高。同时,由于循环冷却水不再流经冷却塔,减少了由蒸发带来的循环水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72661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465388.8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装配式土工格体及使用方法,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格栅网,预应力格体加强体与格栅网对应设置,且固定于格栅网的上侧,用于提高竖向抗沉降力;多个锚固件均匀间隔的设置于预应力格体加强体上,且锚固件从上至下依次贯穿预应力格体加强体与格栅网,并固定于土体内。本发明通过在土工格栅网装配预应力格体加强体的形式,在保证其横向约束能力的同时,通过预应力格体加强体的加强肋提高了竖向抗沉降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