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8589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275927.4
申请日:2025-03-10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合肥宇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许学
IPC: G16B50/00 , G01N33/68 , G01N30/02 , G16B40/00 , G16B30/00 , G16B50/30 , G06F9/48 , G06F9/50 , H04L67/10 , H04L67/1008 , H04L67/1097 , G06F18/15 , G06F18/2135 , G06F18/2411 , G06F18/2415 , G06F18/23 , G06F18/27 , G06F18/20 , G06N3/006 , G06N3/0464 , G06N3/044 , G06N3/045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技术产品产业监管的云端智能管理方法,涉及信息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S1、获取生物技术产品的特征参数数据,从生产过程中实时采集多维数据,S2、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针对征参数数据进行并行处理,在云端系统中划分计算任务,分配至多个计算节点,S3、根据预设的分子水平分析算法,对特征参数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活性成分变化趋势和动态结构特征,评估分子结构稳定性指标;该用于生物技术产品产业监管的云端智能管理方法,动态更新特征图谱,优化波动趋势预测,保持监测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方法有效实现了生物技术产品的实时监测与分析,为产业监管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52282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17704.3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水稻光温敏两系不育系的育性转化光温特性的选育方法,包括S1、种植环境的选定,S2、两代杂交育种,S3、多代选育,S4、育性转换选育,S5、纯化选育,S6、决选扩繁等步骤。本发明方法,在选育不育系的过程中,不育系在三个不同的种植环境世代之间穿梭种植,利用不育系在不同环境的可育或者不育的特性表现,针对不育系的不育异交特性和可育自繁特性进行选育;充分利用环境Ⅲ的处于育性转化光温特性的光温条件对不育系的可育向不育的转化特性进行直接选择,显著降低了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隐患,避免了环境Ⅰ和环境Ⅱ条件下对不育系育性转化光温特性间接推测的盲目性,减免了为此性状的推测耗费的物力、人力和精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06096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334640.6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ACCase突变型蛋白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ACCase突变型蛋白,所述水稻ACCase突变型蛋白为野生型水稻ACCase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第2038位处发生突变。含有本发明的水稻ACCase突变蛋白的转基因水稻在施用1倍推荐使用浓度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后,植株仍然正常生长发育和结实,而野生型水稻幼苗在施用1倍推荐使用浓度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后,植株死亡,并且含有在第2038位处的氨基酸序列由色氨酸突变半胱氨酸的突变型蛋白的转基因水稻在施用8倍推荐使用浓度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后,植株仍然正常生长发育和结实。
-
公开(公告)号:CN11596091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1279306.6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粒型调控基因qGL4.1及其应用,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基因名称为qGL4.1,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基因qGL4.1显著降低粒长和粒重;过量表达基因qGL4.1显著增加粒长和粒重。该基因作为一个正调控因子参与水稻粒型调控,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遗传改良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859989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07675.0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C12N15/82 , C12N15/84 , C12N15/70 , C07K14/415 , C12N15/29 , A01H5/10 , A01H5/08 , A01H6/46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水稻垩白的LOC_Os11g10170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本发明公开LOC_Os11g1017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利用CRISPR/Cas9创制的水稻与阴性对照相比,发现敲除水稻中的LOC_Os11g10170基因,会导致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增加,而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基本农艺性状方面则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参与稻米垩白调控,从而影响稻米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546741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71753.3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收再生稻减损增产的方法,从宜机收耐碾压品种鉴选、再生稻专用收割机械研发和配套少免碾压机收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攻关与应用研究,创建了以“强再生品种+科学水管防陷耐压+窄轮低留桩机收抗碾+优化肥水促生”为核心的减控机收碾压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形成了“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的机收再生稻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有效攻克了再生稻机收碾压技术瓶颈。
-
公开(公告)号:CN11750193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37508.5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安徽筑农丰宝种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稻育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稻育秧的施肥器,包括活动座,活动座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撑腿,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活动轮,所述活动座的顶部安装有储料壳体,储料壳体内部的底部活动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活动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穿孔,本发明在使用时,推动活动座在水稻育秧设备上水平移动,同时第一驱动部件驱动转动座在储料壳体内水平转动,第二穿孔内的肥料掉落至第一穿孔内,最终掉落至延伸管内并施加在育秧设备上,实现施肥,气流从出气孔喷出,对第二穿孔和第一穿孔开口内的肥料进行吹气,避免肥料堵塞、滞留在第二穿孔或者第一穿孔开口内的情况,保证施肥的有效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35621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91140.9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安徽筑农丰宝种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稻浸种育苗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活动轮,所述底座的顶部四角均安装有垂直设置的立柱,立柱的外部套设有安装套,安装套的一侧安装有浸种槽,浸种槽底部内壁的两侧均安装有伸缩部件,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进水管向浸种槽内注水,在浸泡过程中根据浸泡要求,通过伸缩部件推动升降网槽升降移动,出气孔开口喷出的气流对浸种槽的底部内壁进行吹气,对沉降在浸种槽底部的污垢吹起,且在向浸种槽内注水时,可向浸种槽中添加消毒剂,活动壳体对浸种槽内的液体进行搅动,保证消毒剂均匀分散,同时气泵向活动壳体内鼓入空气,气流从出气孔喷出并进一步促进浸种槽内液体的混合,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5029374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0729325.8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合肥戬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骨干载体的pegRNA表达框及相应骨干载体和应用。本发明的骨干载体包括融合蛋白、pegRNA;所述融合蛋白为Cas9切刻酶或其变体、反转录酶组成的融合蛋白。pegRNA包含靶向目的DNA片段的sgRNA、逆转录模板和引物结合位点、连接得到的RNA分子。本发明所述骨干质粒载体中,pegRNA表达框和融合蛋白表达框位于同一双元载体中,pegRNA表达框依次由35S‑CmYLCV‑U6复合启动子、tRNA基因序列、壮观霉素抗性基因SpR、RNA核酶HDV序列、EQ序列和polyT‑HSPt复合终止子组成;Cas9核酸酶表达框由ZmUBI启动子,融合蛋白编码序列和35s终止子依次构成。本发明的enpPE2引导编辑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编辑靶点的编辑效率,并能获得纯合突变植株,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1901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044830.3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A01H1/02 ,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遗传作物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反温敏不育系转换成可繁殖杂合雄性不育系的分子选育方法。本发明选用携带rtms10RS基因的农艺性状优良的反温敏不育系RS为轮回亲本,分别与携带rtms10HB基因的可R育资源和携带rtms10 基因的水稻资源杂交、回交并自交,通过分子辅助选择手段,分别选育与反温敏不育系相同遗传背景的杂合雄不育保持系HB,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以RS为母本与HB杂交制种,进行杂合雄性不育系的繁殖。杂合雄性不育系的育性不受光温影响,制种安全。因此,杂合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可解决反温敏不育系制种潜在风险的技术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