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子及其制造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41032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610005441.X

    申请日:2016-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绝缘子,包括:绝缘套管;内衬层,结合至所述绝缘套管的内表面上;和绝缘伞裙,结合至所述绝缘套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内衬层由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含环氧树脂和填充在环氧树脂中的耐高温耐腐蚀填料。在本发明中,绝缘套管的内表面上的内衬层采用包含耐高温耐腐蚀填料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因此,提高了绝缘子的耐高温、耐腐蚀和抗电弧的性能。并且,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0.3W/m·K,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这样,可以提高绝缘子的散热性能,进一步提高了绝缘子的耐高温性能。

    管子切割设备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82546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710680062.5

    申请日:2017-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子切割设备,包括:盘状切割刀,具有第一中心轴线,可伸入待切割的管子中,以便从内向外切割管子;第一驱动装置,适于驱动切割刀围绕所述第一中心轴线自转;第二驱动装置,适于驱动切割刀围绕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平行的第二中心轴线公转;和第三驱动装置,适于在与第一中心轴线和第二中心轴线垂直的径向方向上平移所述切割刀,以便调节所述切割刀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切割刀可切割不同直径的管子。在本发明中,可通过驱动切割刀自转和公转来自动地切割管子,从而提高了管子的切割效率和质量。此外,切割刀与公转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从而可切割不同直径管子,扩大了管子切割设备的应用范围。

    管子切割设备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82546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710680062.5

    申请日:2017-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子切割设备,包括:盘状切割刀,具有第一中心轴线,可伸入待切割的管子中,以便从内向外切割管子;第一驱动装置,适于驱动切割刀围绕所述第一中心轴线自转;第二驱动装置,适于驱动切割刀围绕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平行的第二中心轴线公转;和第三驱动装置,适于在与第一中心轴线和第二中心轴线垂直的径向方向上平移所述切割刀,以便调节所述切割刀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切割刀可切割不同直径的管子。在本发明中,可通过驱动切割刀自转和公转来自动地切割管子,从而提高了管子的切割效率和质量。此外,切割刀与公转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从而可切割不同直径管子,扩大了管子切割设备的应用范围。

    绝缘子及其制造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05804A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610247917.0

    申请日:2016-04-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17/14 H01B17/32 H01B19/00

    Abstract: 一种绝缘子,包括:缠绕管;硅橡胶伞裙,形成在所述缠绕管的外表面上;和一对连接法兰,分别安装在所述缠绕管的两端上。在所述缠绕管中设置有一个内绝缘管,所述内绝缘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缠绕管的内径;并且所述内绝缘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到所述一对连接法兰上,使得所述内绝缘管被保持在所述缠绕管中,从而在所述内绝缘管与所述缠绕管之间限定一个环形容纳空间。在本发明中,环形容纳空间将缠绕管与内绝缘管隔离开,因此,设置在内绝缘管中的电气装置产生的电弧就不会触及缠绕管,从而提高了整个绝缘子的耐电弧能力。

    绝缘子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23016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333495.4

    申请日:2016-04-20

    Abstract: 一种绝缘子,包括:缠绕管;硅橡胶伞裙,形成在所述缠绕管的外表面上;和一对连接法兰,分别安装在所述缠绕管的两端上。在所述缠绕管中设置有一个内绝缘管,所述内绝缘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缠绕管的内径;并且所述内绝缘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到所述一对连接法兰上,使得所述内绝缘管被保持在所述缠绕管中,从而在所述内绝缘管与所述缠绕管之间限定一个环形容纳空间。在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容纳空间将缠绕管与内绝缘管隔离开,因此,设置在内绝缘管中的电气装置产生的电弧就不会触及缠绕管,从而提高了整个绝缘子的耐电弧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