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42357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810758235.5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Nd的铸造超轻高强镁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11~16wt.%Li,2~7wt.%Al,0.1~2wt.%Y,1~3wt.%Mn,0~1wt.%Nd,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为总量小于0.02wt%的Si、Fe、Cu和Ni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镁锂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熔炼和热处理两个阶段,其中,熔炼阶段在保护气氛下进行。本发明向镁锂合金加入Al和Y,可在基体中析出高温稳定强化相Al2Y,同时引入Mn元素可有效改善合金的时效软化和热裂倾向,引入Nd元素能有效细化晶粒并形成Al2Nd稳定相进一步提高合金综合力学性能,再经后续固溶热处理后获得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的镁锂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8660347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810854441.6
申请日:2018-07-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富Ce混合稀土的高强韧Mg‑Li‑Al‑Y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合金包括如下元素:8~12wt.%Li,1.5~4.5wt.%Al,1~2.2wt.%Y,0.5~2wt.%富Ce混合稀土,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镁锂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熔炼、固溶热处理和塑性变形三个阶段,固溶热处理和塑性变形结合进行,即将所得镁锂合金铸锭进行固溶处后让铸锭冷却然后进行塑性变形,从而避免了塑性变形前的均匀化处理引起的时效软化现象。本发明向镁锂合金加入Al、Y和富Ce混合稀土,不仅能够起到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的效果,还能在基体中析出高温稳定强化相,再经固溶热处理和塑性变形后可获得高强韧的镁锂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866034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854441.6
申请日:2018-07-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富Ce混合稀土的高强韧Mg-Li-Al-Y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合金包括如下元素:8~12wt.%Li,1.5~4.5wt.%Al,1~2.2wt.%Y,0.5~2wt.%富Ce混合稀土,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镁锂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熔炼、固溶热处理和塑性变形三个阶段,固溶热处理和塑性变形结合进行,即将所得镁锂合金铸锭进行固溶处后让铸锭冷却然后进行塑性变形,从而避免了塑性变形前的均匀化处理引起的时效软化现象。本发明向镁锂合金加入Al、Y和富Ce混合稀土,不仅能够起到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的效果,还能在基体中析出高温稳定强化相,再经固溶热处理和塑性变形后可获得高强韧的镁锂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864235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758235.5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Nd的铸造超轻高强镁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11~16wt.%Li,2~7wt.%Al,0.1~2wt.%Y,1~3wt.%Mn,0~1wt.%Nd,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为总量小于0.02wt%的Si、Fe、Cu和Ni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镁锂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熔炼和热处理两个阶段,其中,熔炼阶段在保护气氛下进行。本发明向镁锂合金加入Al和Y,可在基体中析出高温稳定强化相Al2Y,同时引入Mn元素可有效改善合金的时效软化和热裂倾向,引入Nd元素能有效细化晶粒并形成Al2Nd稳定相进一步提高合金综合力学性能,再经后续固溶热处理后获得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的镁锂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1899582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89643.5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IPC: C12N15/867 , C12N15/37 , C12N5/10 , C12Q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衰老细胞系、衰老皮肤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衰老细胞系的方法:S1、在原细胞中转染含目的基因SV40‑T的重组质粒;S2、在转染后的原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四环素;S3、培养一定时间后获得衰老细胞系;衰老皮肤模型的方法:R1、将原代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混合;R2、将本发明的衰老细胞系接种在成纤维细胞基质层上,培养至单层汇合;R3、使细胞位于气‑液交界面,促使其向上分化,使用的培养基额外添加L‑抗坏血酸、氯化钙和人转铁蛋白;R4、培养的第7天时在培养基中添加四环素;R5、培养10‑14天可以形成衰老皮肤模型;本发明的衰老细胞系、衰老皮肤模型可以应用于抗衰领域的药物筛选和表皮衰老的机制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782844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16134.6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18/241 , G06N3/126 , G06N3/0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数据包分类并行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建立规则搜索成本模型,量化算法的不同实例之间的互补性;步骤S2:使用遗传算法生成算法的不同实例的最佳组合方案,在找到满足要求的算法实例后,构建算法实例库;步骤S3:构建数据包分类预测模型,从构建成的算法实例库中选择合适的算法实例完成数据包分类操作。本发明首先敏锐地观察到现存的数据包分类方法存在的最坏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集成学习的启发之下,挖掘算法的不同实例之间存在的互补性以优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62608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44112.9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组织稳定性的增材制造用镁稀土合金丝材及其制备方法,该丝材按质量百分比计,成分为:稀土元素RE:10.0~15.0%、铝Al:0.5‑5.0%、锰Mn:0.2‑2.0%,余量为镁Mg。通过熔炼、挤压、拉拔及表面处理工艺后可获得丝材。一方面,本发明能有效提高镁稀土合金的塑韧性,改善镁稀土合金锭坯在制丝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其能够制备出连续、细小直径的增材制造用丝材。另一方面,采用本发明制备的丝材进行增材制造时,所成形的镁稀土合金中含有高数密度、细小尺寸且具有高热稳定性的Al2RE颗粒,有效提高了增材制造镁稀土合金的组织稳定性,能够抑制该合金在后续热处理过程中以及高温服役环境下的晶粒粗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843109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10613999.2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镁稀土合金铸件焊接裂纹的补焊方法;补焊前对已去除缺陷部位材料的镁稀土合金铸件进行固溶处理;随后在加热平台上利用超高频脉冲交流电弧的钨极氩弧焊对铸件进行填丝补焊;焊接完成后迅速将铸件放入热处理炉中进行焊后热处理,最后得到无焊接裂纹的镁稀土合金修复铸件。本发明不仅能够显著减少镁稀土合金在补焊过程中液化裂纹和结晶裂纹的产生,同时还能强化焊缝组织,有效提高镁稀土合金铸件的补焊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304507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10300851.3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lN和SiC混杂增强镁锂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Li 8‑15%,Zn 1‑5%,SiC 0.5‑5%,AlN 0.5‑5%,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制备包括AlN/镁屑预制块、SiC/镁屑预制块的制备;氩气保护熔炼和塑性变形三部分。本发明通过制备AlN/镁屑预制块及SiC/镁屑预制块、机械搅拌和超声处理熔体,实现AlN和SiC颗粒在镁锂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及其与合金基体界面的良好结合,对铸锭进行后续塑性变形后获得具有高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复合材料。材料选择镁锂合金为基体,获得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轻量化优势;且制备工艺流程简单,适合批量生产,在航空航天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304506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10167900.0
申请日:2020-03-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米级TiB2颗粒增强镁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领域。所述微纳米级TiB2颗粒增强镁锂基复合材料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为:Li 6‑15%、Al 2‑5%、Zn 0‑3%、Y 0.1‑2%、TiB20.5‑15%,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增强体的预处理、保护气氛下熔炼和塑性变形三个阶段。本发明通过增强体的预处理、保护气氛下熔炼和塑性变形,实现了增强体在基体合金中的均匀分布及其与合金基体良好的界面结合,获得了高强度和弹性模量并兼具一定塑性的复合材料。且发明工艺流程简单可控,适合批量生产,在航空航天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